电子报
电子报

校园生活

化工系讯息之窗

■为深入贯彻落实学院安全稳定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抓紧抓实校园安全稳定工作,5月10日下午,化工系党总支副书记张志艳、团总支书记赵宏伟以及全体辅导员深入学生宿舍,进行了一次以安全稳定为主题的专项检查。重点排查学生宿舍内存有管制刀具、违章电器等危险和有害物品的安全隐患问题。通过此项活动有利地增强同学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进一步促进了化工系...

站在新的起点上

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沧桑巨变,今天和五四时期有了很大不同: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标志性建筑赫然挺立。变化还不仅限于物质上的更新,思想观念上的改变更加让人们觉得措手不及,从前我们所熟悉的五四精神似乎已经销声匿迹了!因此,人们感慨:时代变了,再也找不到那样的热血青年、找不到那样的激情岁月。回顾中国历史,读书人似乎总是以软弱、迂腐、穷酸、夸夸其...

认清形势时不我待———谈200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

近两年,大学生就业已逐渐成为世界性难题,200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更是如此。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显示,全世界失业大军中的一半是青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不少企业的招聘计划被冻结或缩水,对原本就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2009年大学毕业生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国内的情况也是如此。2010应届毕业生六百多万,加上2009届100多万没有找...

《工学周报》 2009-11-27 237

创新引领质量核心特色优势坚持三海一核办学方略培养高层次精英型人才———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评估校长报告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现在,我代表学校向评估专家组汇报我校实施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工作情况,请审议。一、办学历史与传统1953年,新中国第一所综合性高等军事技术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在这里创办。毛泽东主席为学院颁发《训词》,陈赓大将任首任院长。哈军工肩负着强军兴国的神圣使命,经过短短十余年的发展,就在一片荒地上从无到有...

《工学周报》 2009-11-20 148

陌上花开

日落月生,冬去春来。历史留给后人多少宝贵的财富。夕阳下,古道旁,我们踏着前人的足迹,走过花香四溢,下一次陌上花开。1985年世界上第一台3公斤的可移动电话诞生,就此注定移动电话将成为未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沟通方式。科技发展,人类进步,当远距离对话无法满足人们内心对情感的掩饰与保留时,在快节奏生活的催化下,回归人类的历史与文化,书信的衍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程恩富教授作报告

中国社会科学院程恩富教授作报告

本报讯(学生记者刘华)6月10日晚,应我校科研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心以及经济学院的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教授来我校作了题为《新开放观与中国模式之争论》的主题报告。报告会由我校副校长丁堡骏教授...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整整经历了30个年头。作为一个特殊的“历史单元”,改革开放30年正为世界关注。在全球经济的低潮之中,人们争相评论“中国模式”,探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并用新的眼光打量这不同寻常的30年。这30年,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大国,经济从一度...

在传承与革新中前行———随马克思主义学院铜仁之行有感

古老的城墙已经坍圮,幢幢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诗意的渡船不再,架架虹桥以各式各样的姿态跃然于水上。这座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古城,渐渐褪去了历史的斑驳,代之以现代化建筑。今年五月,因参加毛邓三课程的实践活动,我有幸跟随马克思主义学院去了一趟贵州铜仁,感受颇多——那里有今人与历史的对话,有现代与传统的呼应,有传承与革新的碰撞——听千...

青春在田野上闪光———记我校08届毕业生、首届大学生“村官”谢俊

去农村当“村官”,现已成为众多大学生毕业后考虑的去向。从曾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变成农村干部,这是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也是他们人生当中的第一次角色转变。谢俊,我校08届毕业生,到湘西州凤凰县阿拉镇团结村担任村主任助理已有七个月。通过对他的了解,我们可以清晰看见一名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村官”,立足农村,服务农民,奉献社会,为建设社...

亲拥滋养我们的土地———记我校08届毕业生、首届大学生“村官”彭朝辉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作为一名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大都是志大才疏,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经验缺乏。从另一方面来说,纯真的校园生活与复杂的社会生活之间的大跨越,也使得许多毕业生无所适从。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更为了锻炼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她选择了湖南省委组织部统一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的工作,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于是她进入了首...

毕业了,我们给母校留下什么?

毕业了,我们给母校留下什么?

编者按:六月,桅子花香弥漫着校园,又到了毕业生离校的日子。正当大多数毕业生沉浸在离愁别绪之中,以各种形式向老师真诚地感恩,与同窗深情地话别之际,却有少数毕业生每日里狂喝滥饮,酒后砸桌椅,毁公物,深夜一两点多钟还在喧嚣叫嚷,扰得师生不能安睡。在砂...

构建四环模式改革培养机制———学校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探索初见成效

围绕学校二次党代会提出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精英人才的目标,我校的研究生工作从2006年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培养模式改革。以突出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核心,学校将研究生培养分成了四个模块,即:课程学习模块,科学研究模块,学术实践模块,论文研究模块。四个模块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四环培养模式。四环培养模式从课程...

《工学周报》 2009-11-12 221

●二届十一次党委全会暨暑假工作会议发言摘编信通学院基层学术组织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工作的思考

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是大学组织结构中直接承担知识传递、知识发现和创造以及知识服务职能的最基层的组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大学功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逐步形成了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功能格局。寒假工作会议上刘志刚校长《关于我校大学制度建设的探索与思考》的报告指出:如果说从1998年—2008年,我们无意识和有意识地走...

《工学周报》 2009-11-05 193

●二届十一次党委全会暨暑假工作会议发言摘编设立大学教师准入制度完善激励约束聘任机制———关于大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考

一、引言世界著名大学的共同经验表明,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决定一所大学核心竞争力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人事制度是激励高校教师服务于国家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重要措施。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人才竞争的挑战,迫切需要创新大学人事制度。二、美国德国大学教师聘任甄选制度世界各国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大学教师职业甄选和优化机制...

《工学周报》 2009-10-29 147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编者按:一捧阳光,一隅静角,一盏香茗,一缕墨香。一本书,一段文字,一次阅读,一种享受,一场洗礼。图书,伴随着我们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每一季的五彩年华,在一一次的熏陶里,我们乐在其中。不知不觉间,儿时的疏影横斜慢慢晕开来,蓦然回首,发现自己已然成...

●二届十一次党委全会暨暑假工作会议发言摘编立足基础优化评聘强化考核合理分配———关于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探讨

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关系到学校广大教师的最根本利益,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持续发展和稳定。可以说,分配制度改革的成败直接影响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最终结果。用人制度的改革必须有相应的分配激励机制相配套。只有在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的基础上,为适当的岗位提供配套的工资待遇,设定合适的岗位薪酬,岗优酬优,保证工资待遇的整体性提高与级别性递进,保证一流...

《工学周报》 2009-10-23 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