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一捧阳光,一隅静角,一盏香茗,一缕墨香。
一本书,一段文字,一次阅读,一种享受,一场洗礼。图书,伴随着我们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每一季的五彩年华,在一一次的熏陶里,我们乐在其中。不知不觉间,儿时的疏影横斜慢慢晕开来,蓦然回首,发现自己已然成长,逐渐找到了前进的方向,看见梦想的彼岸在远处熠熠闪光。
依然离不开书籍的陪伴,仿佛是知性的友人一般,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光影弦声里,与书同行,以书为友,享受读书给我们的另一个世界。
郑思雨
■书香,伴我成长
广电091 张佳萍
时间荏苒,白驹过隙,斗转星移间已过去十九个年头。这期间我们从任性走向成熟,从脆弱走向坚强,从少不经事长成了今天的有所担当。一本本好书始终陪在我们的身边,就像一位无声的老师,始终为我们指引着方向。
记得小时咿呀学语,手里就捧着五颜六色的识字书,它陪在我身边,教会了我怎样与人沟通,怎样和人相处。夜晚,躺在床上,陪伴我身边的不单有妈妈,还有那一本本的童话书,《撒谎的孩子》教会我好孩子必须要诚实;《白雪公主》教会我不能随便吃别人的东西;《小红帽》教会我不能轻信陌生人;《丑小鸭》教会我只要自己有信心不放弃,最终也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每天晚上我都会在“最后,王子和公主生活在一起,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中甜甜睡去,在梦里,仿佛自己也变成了美丽的公主,也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
渐渐走出了幼儿时代,上了小学。第一次领到新书后我激动得无以言表,捧着刚发的新书,我伏在书上嗅了好久,那油墨的香气始终吸引着我,让我深深陶醉其中。回到家后我急忙给它穿上了新衣,爱不释手,每天清晨我都捧着它晨读,傍晚认真地预习,做作业。它始终陪在我的左右。小小的我那时就明白,它里面装载着我要汲取的知识,装载着我的希望,装载着我的梦想……从小学进入了初中,我渐渐地不再迷恋童话,我开始明白了自己身上肩负着历史的使命,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让我热血沸腾,立志为中国的昌盛而读书;鲁迅先生的《呐喊》、《彷徨》仿佛让我看到了那个动荡不平的年代,知识青年的力量与作用是多么的无限与伟大。进入高中后,繁重的学业压得我再也无暇顾及别的娱乐活动,这时候读书就成了我最好的放松方式,每当夕阳西下,别的同学都抓紧时间娱乐的时候,唯有我或坐在教室、或在操场边捧着大部头的名著认真的咏读,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我仿佛看到了保尔的执着与坚持;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一书中,我仿佛看到了维特的勇敢与不弃,一本本好书经常让我泪流满面。
现在的我已经漫步在大学校园,虽然改变了许多,但唯一不变的是书依旧在我左右。现在的我经常在安静的角落,慢慢咀嚼着张爱玲的冷漠,三毛的坚强,席慕容的哀伤,在她们的书中我体会到了别样的生活态度。
一束阳光,一隅静角,一杯淡茶,一缕书香,这就是我追求的全部!
■与书同行
编导084 李海楠
库法耶夫说:“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活的源泉。”科洛廖夫说:“人离开了书,如同离开空气一样不能生活。”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些我们从小听到大的至理名言,影响着我们的一生。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足以见得书籍自古以来就被设立到一个很高的位置。
其实,生活中也的确如此。儿时的我们,读的大多是各种各样的图文书,像《匹诺曹历险记》、《白雪公主》等都是不可多得的杰作……在书的海洋里,我们或睁着懵懂清澈的眼眸,或饶有兴趣的看着五彩缤纷的人与物,想象着各种人物在现实中的样子,或听着家人为我们讲各种童话故事,思考着谁好谁坏谁错谁对等幼稚的问题,并形成了对世界的最初印象。《三百六十五夜故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组成了我们多姿多彩的童年。
再大一些,我们入了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语文,开始接触多位名家的经典文章,不断汲取他们的智慧结晶,反复研读,让书籍悄然改变着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与此同时,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逐渐有了“主心骨”。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今,我们开始自主选择我们所需要的书籍,选择性的阅览各种各样的书籍,宗教也好,医学也罢,三百六十行,我们品读各类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并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博学的人。
与书为伍,我们历经了这样一个过程:从美好的童话幻想,逐渐变得或现实,或浪漫。
与书同行,与书交友。读书,让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汲取时代的新鲜血液,让自己愈加成熟与稳重,睿智洒脱,与时代同行,让灵感迸发。
■书·四季
广电091 庄爽
阳春三月,细雨如丝,莺飞草长。伴着温柔的雨丝走进宋代,去体味才华横溢的词人们的那份情怀。浅吟低唱,宋词作响。是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坚守,还是苏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积极乐观?是易安“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无可奈何,还是秦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的闲情逸致?举目远望,纷纷扬扬的雨丝,滑过春天的空气落在翻开的泥土里,不知道会不会开出一地宛如宋词般清新唯美的花朵。
浓夏七月,晴空万里,骄阳似火。不管是挺拔苍翠的树木还是开心玩耍的孩童,一切都显示着一种勃发的繁盛气息。午后,枕一册诗集,梦回唐朝,叩响那扇华丽辉煌的唐诗大门。我看到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那奇丽壮阔的边塞风景;听到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那沉郁顿挫的为民疾呼之声。我欣赏了“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优美意境;感受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情怀。那一篇篇玲珑华章在我的脑海里堆砌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诗史盛况!
暮秋十月,秋风瑟瑟,落叶萧萧。经历了春的播种和夏的成长,收获到的成果或许略显缺憾。让我们心平气和地接受现实,然后在张爱玲的文字世界里找寻一份最引人入胜的情感寄托。还记得在香港半山那栋富丽堂皇的豪宅里,葛薇龙是怎样开始了自己水深火热的华丽不归路吗?谁都喜欢红玫瑰的娇艳和白玫瑰的清纯,可当时光易逝且事过境迁之后,谁又能想到,胸口的朱砂痣也能变成一抹蚊子血,而“床前明月光”也变成了一颗饭粒子。有没有人会羡慕从阴暗破败的白公馆里走出来的白流苏竟然因香港的陷落成就了她那段堪称传奇的“倾城之恋”?秋意浓浓里,字字珠玑诉说着一个个沉重的故事,让人沉醉其中,欲罢不能。
严寒腊月,雪降大地,冰封万里。围着火炉捧一杯茶,热气缭绕,茶香弥漫,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了。可那远在清代的大观园里却肯定是热闹非凡的。生性顽劣的阆苑奇葩衔玉而诞,开始了一段荒唐辛酸路。这厢是蘅芜苑大气端庄的薛宝钗,天之骄女却注定得不到心上人的挚爱;那厢是潇湘馆忧郁柔弱的林黛玉,纯美至极却终究含恨而终。纷扬落下的雪花里,让我们在走向没落的封建大家族里,且看一场华丽到衰败的风花雪月。
一本书,一些文字,一次阅读,一场洗礼,一件乐事。
■读书 乐在其中
工业081徐宝洋
读书何乐之有?即使有,也是黄连树下唱小曲儿———苦中作乐。有人这么说。有人甚至干脆说:“读书太苦”。而我要大声疾呼,读书于我乐在其中。
读书于我可谓是结下了不解情缘,从小我就是听着古代贤人志士读书沉浸其中的动人故事成长起来的。“读书未罢,则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孔子读书,不知老之将至;陶渊明读书,欣然忘食。”当时由于年少的稚嫩,未能完全明白,读书竟然有如此大的魅力。而后,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渐渐明白了“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的读书境界;渐渐体会到了“给我一本好书,一杯清茶,一壁炉火,吾愿足矣”的读书追求。
渐渐我也沉浸于其中了,开始体味那读书之乐。当我读书时,我那心浮气躁的内心就会安静起来。在写作时,有一事物我表达不出来,而作者们却可以将他们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我看来书像一口大锅,为我们煲出营养的心灵鸡汤———知识,在我们阅读时,那温暖的心灵鸡汤也正在滋润我们的心灵。
沏一杯清茶,捧一本书,一个人,静静地,尽情地徜徉于漫漫书海,或悲或喜,或愁或忧……任思绪信马由缰,任眼泪纵情恣流,将自己融化在袅袅的清香和鲜活的文字中,红尘俗世的喧嚣远去了,让心灵重拾淡泊与宁静。淡淡的茶香书香,实是人间至境。渐渐地感受到了生活的博大与厚重,感受到了生活的残酷和美好,渐渐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珍惜。
从诗到词,从散文到骈文,从古典名著到外国名著,我都有所涉猎,粗犷豪放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让我感受到了豪迈与霸气,婉约含蓄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让我体会到了古人细腻的情感,朱自清的散文带给我岸边青青草的清新,鲁迅的杂文带给我犀利的精神震撼。
渐渐我沉浸在阅读的乐海中“乐”而忘返,我的心绪随着书本而纵横古今,好似与诸子百家争论,又似与朱熹对话;我在书本的牵引下来到那古老神秘的青藏高原游历,来到那浩瀚无边的撒哈拉沙漠。在书海中,任我尽情遨游。这时,我感到那无以言表的惬意,我体味到那无法诠释的清新。
我爱读书,爱他那富有诗意的语言,爱他那充满哲理的故事。它给我以知识,给我以启迪,它以美妙的话语让我对它爱不释手。他引导我不断追求、不断进步,遨游于书的海洋中,扬起智慧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我会记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也会记着蝴蝶破茧而出的痛苦。但我更会记着它们的快乐。因为在痛苦中,它们得到了永恒。我想,这就是乐在其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