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专题聚焦

沈洪兵教授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沈洪兵教授团队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本报讯1月8日上午,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我校沈洪兵教授及其团队的“中国人群肺癌遗传易感新机制”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实现了学校历史上国家自然科学奖零的突破。这也是学校继2018年在获得2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二...

2018年光荣榜

一、个人奖项1.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2人):特等奖提名:何贤杰优秀教师奖:胡乃红2.申万宏源奖教金(19人):特等奖(4人):劳帼龄周亚虹徐惟华蔡蓉优秀奖(15人):王体王峰朱红军孙义杨世海陈杰金洪飞周爱军赵珂徐国祥徐键曹东勃靳玉英甄雁鲍晓华3.第九届上海财经大学“教书育人标兵”(5人):朱为群刘长喜宋晓燕张洁胡乃红提名奖(5人):...

庆祝上海财经大学建校101周年·百年校史馆、商学博物馆开馆1周年

勠力同心成就梦想弘文育人共创未来2018年9月17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是上海财经大学建校101周年生日,也是学校进入新百年的第一个生日,同时还是商学博物馆、百年校史馆的一周岁生日。我们为学校厚重历史再增新元而加额庆贺,也为两馆一年来的茁壮成长而欢欣鼓舞。从2013年两馆建设的正式启动,到2017年将两馆的概念最终变成现实,再到2...

携手名企名校培养新时代创业型人才———记上海财经大学创业学院“匡时班”项目

携手名企名校培养新时代创业型人才———记上海财经大学创业学院“匡时班”项目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来不只是一句口号。近年来,为落实这一号召和贯彻教育部《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重要战略举措,我校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依托商科传统和优势成立创业学院,打造“匡时班”项目,聚合中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开...

用好“三个课堂”培养卓越人才

用好“三个课堂”培养卓越人才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等教育面临的根本性问题。近年来,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以“立德树人、建设国内先进、国际知名的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卓越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基地”为办学宗旨与定位,明确了“培养具有公共服务意识、具有社会责任感、具...

发挥科研引领支撑作用服务国家区域经济发展

发挥科研引领支撑作用服务国家区域经济发展

编者按: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学校也进入了新百年,开启了新征程。目前,学校“十三五”规划执行时间已过半,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

上财校内依法治校示范单位创建成果展示

上财校内依法治校示范单位创建成果展示

【编者按】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进一步总结经验、凝练特色,学校于2018年3月启动了校内依法治校示范单位创建主题活动。在单位申报、材料审查和专家评审的基础上,经2018年11月13日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最终确定了校内依法治校示范单位名单,它们是...

传承创新具有时代精神上财风格的大学文化

传承创新具有时代精神上财风格的大学文化

大学文化是大学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灵魂,一流的大学往往有一流的文化。作为中国近代高等商科教育先行者,上海财经大学始终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切实承担起传承创新具有时代精神上财风格的大学文化的重要使命。“十三五”以来,学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

为了我们共同的节日·冬藏

双甲子年的最后5小时,狮子山由欢乐定义。艺术馆一隅,一台钢琴在优雅弹奏,指挥同学轻柔地挥着节拍,十数位同学围成半弧,轻声吟唱着“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在他们身旁,23家创意摊主进行创意作品展示。创意手作饰物、叶脉创意书签、“压压乐”“留下向2018年告别的笑脸”……丰富而独具创想的活动引得师生流连忘返。环绕四周的,是“方寸视界...

大学生“三创”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生“三创”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成果概况畜牧业是农业支柱产业。21世纪以来,我国畜牧业集约化、规模化快速发展,畜禽养殖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但面临着“养殖效益低下、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的困局,急需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的质和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高...

编者按:日前,教育部发文公布了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目,我校2项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两项成果从教学背景、实践、成效、亮点、推广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育人新模式,在“立德树人”“以本为本”的时代命题下显得尤为重要。本期校报特别报道

研究背景与概况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农林高校教育教学中关键而薄弱的环节。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后,部分行业高校脱离行业主管部门,不再依托其办学,加之产业体制改革深化、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农林高校与行业部门联系弱化,学科专业与行业(产业、企业,下同)“两张皮”,教师、学生走不进行业,教学与生产实践分离;稳定优质实习基地和资源不足,农科学生校外实习呈...

有目标、有梦想、有力量、有方略

有目标、有梦想、有力量、有方略

改革开放四十年,集美大学人才培养的动力之帆从未停止前行,尤其是近二十年,我们完成了嘉庚先生最初的理想,并朝着集大人共同的目标逐梦前行。或许这样一组数据能最直观地反映出我校在人才培养上的变化:1999年,我校在校学生数9729人,其中本科生741...

张启发老师的一堂新生导学课

张启发老师的一堂新生导学课

张启发老师在给同学们上导论课(学通社记者成睿婷摄)11月28日晚,在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之际,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张启发老师面向2018级新同学授课,引导同学们立足新时代,把握新机遇,创造新人生。生科院12名英才计划班同学和近5...

学校召开期中教学检查学生座谈会

12月4日下午,期中教学检查学生座谈会在我校行政楼217会议室召开。来自14个学院的17名同学,围绕自主学习状况、学风建设情况、学习习惯养成以及学校教、学、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副校长吴平、教务处处长江珩和教务处有关人员参加会议。座谈会由教务处副处长肖湘平主持。会上,代表就同学们自主学习状况和学习习惯养成方面的情况和问题进...

高翅和同学们共话“大学生活如何度过”

12月12日晚,校党委书记高翅和60余名同学走进“共同空间”,共话“大学生活如何度过”。高翅首先和同学们分享了对“为什么要读大学?”的理解。高翅说,读大学,不仅意味着你拥有学问,还意味着你成为一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有教养的现代青年,意味着你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要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份子。高翅建议同学...

传承弘扬三线建设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院深入开展三线建设历史文化调研

传承弘扬三线建设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学院深入开展三线建设历史文化调研

三线建设是国家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作出的战略决策。经过几十年岁月沉淀,回顾历史,三线建设者们不仅为后人留下许多物质财富,更有宝贵的精神财富——三线建设精神。学校党委书记肖立军在今年开讲的《三线建设的历史与文化》第一课上强调:“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建设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