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图书馆以纸质图书为主体的时代即将过去,数字资源已成为主要知识来源。大学图书馆的昨天是以藏书为中心的时代,大学图书馆的今天是以数字化和合作交流转型的时代,大学图书馆的明天将是走向以知识为中心的时代。未来,大学图书馆将成为知识出版和交流的中心、技术创新与文化的中心、知识资源的中心。
从图书馆的发展演进历史我们看到:图书馆从形态上发展到智慧图书馆是信息社会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关键是我们怎样才能让这样的必然尽快地变成现实。
而今的大学图书馆无论是在传统业务还是创新型服务方面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非常高,我们关注一下几个大学图书馆的智慧应用:
【实例一】清华大学图书馆的主页上发布了图书馆虚拟咨询员-小图,让虚拟参考咨询真正向了读者,得到了“网红”效应,成为图书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实例二】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启用了基于Google'Map的开架书库馆藏详细架位地图服务,让检索图书的快速导引服务成为现实。
【实例三】浙江财经大学图书馆向全校师生开通了基于电商平台的开放式图书选购服务。
学校图书馆让学校师生能够每年通过京东图书商城选购一定数量的纸本或电子图书,通过快递直接送书到师生手中,同时也完成了借阅手续,在这过程中图书是由学校图书馆买单的,这极大地提升了师生选择自己想看的图书和阅读的热情。
【实例四】2018年6月,清华大学图书馆的自动驾驶图书通还智能小车开上了校园路,开启了智慧图书馆服务的应用先河。
图书馆的集成管理平台也经历了多次更新迭代,未来的图书馆集成管理服务系统将部署在“云端”,通过云平台的定制化服务并结合互联网上的资源数据库和知识发现系统成为大学图书馆的应用服务平台。
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核心就是融合机器和馆员的智慧,实现用户对知识信息的灵活、便捷、个性化获取。当智慧图书馆到来的那一天,师生们会发现:图书馆将是一个“活的生命体”。
2017年底,学校图书馆申报了2021-2023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建设项目,力求在“十四五”期间,使学校的图书馆走上智慧图书馆的先进行列,成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服务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
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核心就是融合机器和馆员的智慧,实现用户对知识信息的灵活、便捷、个性化获取。智慧图书馆这条建设之路对图书馆来说会很长,对全体图书馆馆员来说都将面临艰巨考验,在此,图书馆呼唤全校师生鼎力支持,冀希同全校师生一起携手,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