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以来,会计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学校建设国际知名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定位,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步伐,稳步实施《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坚持改革创新,深化内涵发展,各项重点任务实施进展顺利,佳绩频传,国内外影响力稳步提升。
以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学科综合实力日益增强会计学院建设世界一流学科的征程,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已经开始。本着对世界一流的矢志追求,“十三五”期间学院朝着国际知名、亚洲一流、国内领先的目标不断迈进。
优势学科国内外排名稳步攀升。在2017年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工商管理学科进入全国前2-5%,位列A档,学科排位较第三轮学科评估上升3名。在2018年教育部全国首次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学院MPAcc专业进入全国前2-3%,获评A级学科。学科国际排名稳步提升。2018年,会计与金融进入QS学科排行全球第101-150位、大陆第5位,较“十二五”末期全球排名上浮50位;在UTD世界顶尖会计学期刊(TOP3)发文最新排名(2014-2018年)中,学校位居全球第98位;在杨百翰大学顶尖(TOP5)会计学期刊发文排名(2013-2017年)中,学校位居全球第75位、中国大陆第1。
学科布局逐渐优化。学院设有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两个二级学科。“十三五”期间学院学科“造峰填谷”计划稳步推进,一方面努力在优势会计学科中突破管理会计这一较弱环节,另一方面发展财务管理学科。管理会计学科新引入2位教师,其中1位教师的论文在国际顶尖管理会计期刊Journal?of?Management?Accounting?Research发表,学科发展实现国际顶尖专业期刊发文突破,为中国管理会计研究国际化做出了引领性探索。财务管理学科团队针对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和财务管理问题进行跨学科研究,产出一系列具有较大影响的研究成果,其中多篇研究成果在国际顶尖财务期刊发表,1篇论文荣获国内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为建立以中国特色制度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建设,学院学科布局进一步优化。
建设卓越师资队伍结构质量全面升级卓越师资队伍初步建成。“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学科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人才集结形成的强大智力支撑。按照“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形成特色”的师资战略,学院初步造就了一支以拔尖人才为核心、以中青年优秀教师为骨干,知识结构完整、责任心强、富有团队精神和育德意识、年轻化、高学历、高职称的学术梯队。为更好地实现“引进来、走出去、聘名师”,学院布局海外,通过均衡引进覆盖亚洲、北美、欧洲等地青年教师,优化国际师资结构。2018年,“会计改革与发展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教育部、国家外专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基本形成一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计学科科研创新团队。学院积极营造有温度的德育氛围,规范师风师德建设机制。2018年学院教师团队荣获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荣誉称号。
立足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开创新局面学院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秉承“慎思明辨,敢为人先”创新精神,探索出“国际化、本土化、专业化”卓越会计人才培养路径,自1989年起连续8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十三五”期间,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跟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以本为本,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智能化时代会计人才培养探索建设初见成效。
教学改革成效显著。面向人工智能新纪元,学院团队紧跟科技发展步伐,调整学科专业方向与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智能化、数字化环境下开展战略型会计人才培养创新,获得高度认可,先后荣获各类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上海财经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项。不断拓展教育改革边界,积极探索智慧教学新手段,以多种方式模拟智能化商业场景,成功建设智能化模拟教学实验室和教学平台。2017年,学院联合浪潮集团面向市场发布财务共享教学沙盘,并作为国内首款财务共享教学沙盘获得国家专利。成立“会计信息化研究中心暨XBRL中国地区组织应用研究中心”和“会计与财务大数据研究中心”,紧密围绕智能化学科交叉领域展开问题攻关,完成南方电网、顺丰集团等企业多项课题,基本形成了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服务社会,以研究反哺教学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开创人才培养从国际化、本土化、专业化,迈向智能化发展的新局面。
人才培养注重国际化。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学院首次将西方实证会计研究理论引入中国高等会计学教育,历经“西学东渐———合作共赢———接轨国际”三个阶段,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国际化办学道路。学院坚持全球战略,探索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与密歇根州立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麦考瑞大学等建立国际合作关系,并与多个国际会计组织开展合作。全面提升学生国际视野,大力推动多层次海外交流项目发展。2016-2018年,学院学生共计出访297人,本科生出国(境)交流率保持在学生总数的15%,学生整体留学和国际化就业比例逾50%。开设暑期国际课程,聘请乔治华盛顿大学、悉尼大学、伊利诺香槟大学等海外高校名师来华讲学,2016-2018年共计开设暑期国际课程13门,学生国际视野不断拓宽。
教学质量深化巩固。学院通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材编写全面改革,不断提升本科生综合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入选“上海高校优质在线课程”;5门课程荣获“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课程”荣誉称号;“中级财务会计”“公司财务”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获2016年上海财经大学优秀教材奖一等奖。贯彻本科分类培养理念,成立“会计与财务实验班”。同年,会计学专业荣获“上海高校示范性全英语专业”荣誉称号。推动硕士教学改革,完善全日制硕士培养模式,2017年成功入选全国MPAcc深化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上海市实证会计研究方法研究生暑期学校”入选2017年上海市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实务型课程案例教学不断广化深化,共计6篇教学案例被全国MPAcc教学案例库收录。
创业实践教育取得进展。学院突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与本科生科研创新资助项目,着力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2016-2018年学院本科生共有80个项目获得立项,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引领型人才社会需求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增实践基地7家,为50%本科生提供了进入世界一流企业实习机会。积极打造职业导师计划,聘请ACCA中国智库成员、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和高级经理、业界、政界精英100余人长期担任本科职业导师,为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的新模式,开辟了全新的途径。
开展中国问题研究实现领域范式创新和方向突破科研水平全面提升。学院围绕“建设具备全球影响力,并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制度会计学派”的科研使命,厚植中国大地,探索中国经验,努力实现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领域的范式创新和方向突破,科研国际竞争力初露峥嵘。“十三五”期间学院教师在The?Accounting?Review,Journal?of?Accounting?&?Economics等国际顶尖会计与财务学期刊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57篇,出版学术著作3部,教材25部,科研成果保持高质量。新批各类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共计36项,科研经费稳步增加。累计举办各类学术讲座74场,首届亚太会计学科院长论坛等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9场,共吸引来自海内外80余所高校近800名学者参与交流,学术交流全面加强。
加强专业化社会服务教育辐射范围不断扩大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学院聚焦国家重大战略,进一步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政府决策咨询、企业战略规划和实施、中国商业国际交流提供专业化的智力支持。依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会计与财务研究院、会计改革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积极发挥国家智库作用。组织开展国家重大财经问题研究,提交资政反馈;承接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关于组织开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测评标准建设的相关工作;承接财政部国家管理会计案例库建设工作等,完成资政启民类成果近10项,其中1项研究成果被国务院《专报》采用,并报送国务院领导决策参考。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2016年校企新建“会计与财务大数据研究中心”,并于2017年底发布《A股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2017》;响应中央援疆任务,支援新疆克拉玛依地区高等院校会计学科建立发展;积极落实高校对口支援工作,与上海敬业中学建立合作关系,探索大商科通识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新模式;支撑中国企业技术转换,先后协同新道科技等多家企业完成教育产品研发测试、采购审计咨询、财务共享中心应用型案例编撰等服务。先后举办“中国实证会计研究方法高级研修班”“上海地产集团财务人员培训”“青岛啤酒财务培训班”“百联集团财务人员培训”“现代会计研究生暑期学校”等,累计培训学员超过500余人次,持续扩大教育辐射范围。
培育主流文化文化传承开创新格局文化建设强调主流化。学院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通过“会计学著名教授思想史”等品牌文化作品编撰工作,焕发学科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使“传承创新中国特色、上财风格的大学文化”思想融入学院文化,构建遵循国家历史规律、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格调,在润物无声中发挥文化育人功效。完成《会计学院宣传册》、《继往开来、百年会院———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大事记1917-2017》、《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著名教授之娄尔行》、《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著名教授之徐政旦》、《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著名教授之龚清浩》等文化品牌产品,累计印刷12000册。大力推动学科文化繁荣发展,集思广益,形成上财共同价值观和信念,构建集民族文化自信、国际文化视野、商科文化底蕴于一体的学院文化格局。
强化新媒体平台育人功能。2017年完成学院四大官方网站平台版面升级工作,累计浏览次数超过3万人次;新增“党建文化”和“校友”板块成功开发运行;建立四个综合性院级新媒体微信宣传品牌,累计关注达1.2万余人次;配合教育部社科网建立《会计与财务》电子期刊,传播学科前沿,2016-2018年共计出版4期。
营造文化育人环境。依托学院分团委构建学院文化“一心两环”的格局,通过建党纪念日、国庆、党的十九大等重大节点,积极开展学习交流、主题分享、社会实践等体验式纪念活动,组织学生投身于“高雅艺术进校园”、体育大联赛、文化艺术节等各项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院分团委荣获2017年度上海市“五四红旗团委”。
深化学院治理支持保障开拓新机制学院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学院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构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提升学院治理能力,加快推进学院科研、教学、财务、人事各项事务规范化进程,确保学院各项事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强化制度建设,完成《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制度汇编2018》。整合科研制度14部,全面覆盖成果认定、学科建设、科研奖励、中心设立、科研考核五大模块,引导师生提高原创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产出质量。分类教学规章,新增各类教学规章制度11部,力求做到“分类管理,因材施教”。明确财务条例,严格执行学校二级预算制度,科学规划财务管理的各项收支,学院财务制度和内控建设进一步完善,学院经费使用和资产管理专业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基本完成阶段目标。强化依法决策意识,构建多元参与的治理机,不断完善以学院党委、行政班子、教授委员会、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分工合作的“四位一体”治理结构;构建以青年教师座谈会、会计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授委员会、学位委员会、教师教学改革研讨会为核心的“五位一体”民主治学体系和以校友会、学生会为主体的监督体系,确保学院治理在阳光下运行。2018年学院入选上海财经大学校内依法治校示范单位。
“十三五”以来,会计学院秉持“国际化、本土化、专业化、主流化”的办学理念,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学院治理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内外影响力稳步提升。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一流中国会计与财务学科的征程中,面向瞬息万变的未来,学院必将心怀定力,矢志不渝,奋勇前行!(发展规划处 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