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上财校内依法治校示范单位创建成果展示








  【编者按】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进一步总结经验、凝练特色,学校于2018年3月启动了校内依法治校示范单位创建主题活动。在单位申报、材料审查和专家评审的基础上,经2018年11月13日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最终确定了校内依法治校示范单位名单,它们是:会计学院、经济学院、法学院、研究生院、科研处。
  本版及四版对5家示范单位创建成果进行展示,希望各示范单位再接再厉、开拓创新,不断丰富和强化依法治校示范单位的内涵建设,在全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希望校内其他单位见贤思齐,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推进依法治校工作,不断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师生员工的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共同营造依法治校的良好风气和浓厚氛围。
会计学院
会计学院恪守“以人为本,立制为学”的理念,坚持党的领导,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依法治校和德育的协同机制,凝聚起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一流财经学科的法治支撑。牢记使命,坚持党对依法治校的全面领导发挥学院党委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教育引导学院干部、党员、教辅人员增强法治观念,遵循上位法,在认真学习校院两级相关制度规定的基础上,提高依法、依规办事能力,完善《会计学院“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实施细则(试行)》、《会计学院重大事项议事规则和信息公开有关规定》确保各项事务在阳光下运行。
  建章立制,构建社会主义现代法治学院1.建章立制。学院按照公开、公正、民主、科学的原则,确保学院各项事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补充完善各类规章制度47部,合计1000余条。
  2.构建多元治理机制。强化依法决策意识,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监督”学院治理氛围。2016-2018年,共计举办学生座谈会,教学改革研讨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党政联席会等100余场。
  强化依法决策意识,形成以“学院党委、行政班子、教授委员会、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分工合作的“四位一体”治理结构;积极探索内部治理新模式,形成以“青年教师座谈会、会计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授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师教学改革研讨会”为核心的“五位一体”民主治学体系;保障学生参与学院治理权利。学院各项教学制度制定前,必举行2-3次“学生意见听证会、论证会”,保证各项制度制定和执行切实从学生发展实际出发。
  严格外部监督体制,以“会计学院校友会”为依托制定《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校友会章程》、《会计学院MPAcc校友分会章程(草案)》、《会计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内部制度》,构建现代化大学外部监督、治理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落实学生、教师的主体地位,建立“特殊学生救助机制”“重大事宜教师评测制度”“会计人才跨文化商务能力培养工作室”和“研究生职业生涯工作室”,依法保障师生合法权益。
  学科融合,创新跨学科教育科研体系积极探索会计与法律学科间交叉融合,开展跨学科教学和科研改革。2017年在会计硕士(MPAcc)专业创新开设“会计与证券法务”项目方向,聘请法学师资在研究生课程中融入经济法、证券法前沿等专业必修课。
  学院教师围绕税法、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等交叉领域积极开展研究,先后在《经济学季刊》《审计研究》等国内知名期刊发表会计与法学主题论文30余篇。2018年,“《注册会计师法》修订问题研究”项目获得财政部课题立项。
  德法兼治,推动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协调并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律是成立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学院在依法治校建设中始终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制定《会计学院专业教师兼任班主任津贴方案及管理办法》、《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行政管理人员工作规范》;推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落实,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2018年,学院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积极在广大师生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知行合一,形成“心光·践行者”志愿者服务项目,近三年,累计开展志愿者活动400余场,吸引在校生近5000名,服务对象超过1200人,充分发挥高校在精神文明、法治文明传播中的辐射作用。
经济学院
经济学院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各项综合改革,把依法治院贯穿到办学全过程,并立足“学院海归教师数量多”这一实际院情,努力尝试探索多项改革举措,提升学院国际化办学与行政服务水平,营造出与海外相接轨的学术、人文氛围。
  全面推进依法治院,创建一流经济学科经济学院始终坚持以教育部颁布实施的《依法治教实施纲要(2016-2020年)》为准绳,在学校现有各项规章制度统一要求下,全院上下凝聚共识、认真贯彻落实纲要精神,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各项综合改革,加快构建学院依法办学、教师依法执教的教育发展新格局,全面推进全院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经济学院自2004年起就开启了以创建世界一流经济学科为愿景目标的全方位教育教学改革,率先在国内大规模、成建制的引进海外人才,并试行“常任轨”(tenure-track)教职管理制度,成为全校海归教师数量最多的学院。在此国际化背景下,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始终坚定不移地按章办事,全面推进依法治院,并立足实际,借鉴国外高校院系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适度分离的思路,以权力制衡和提高效率为目标,不断探索与国际化水平相接轨的法治管理体制。
  经过十多年来发展,经济学院已构建出“四位一体”综合治理体系,即学院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实行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行政班子、学院委员会以及学院教代会各部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这一综合治理体系切实提升了学院整体办学水平,有效保证学院各项工作高效运行。
  建立成熟化引才机制,推动海归人才良性成长大规模、成建制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是上财的特色。经济学院在引进人才的同时,在学校人事管理制度的大框架下,也相应进行了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学院借鉴北美高校的“常任轨”制度,建立开放性、互通式的双轨制师资管理制度,包括考核评价、晋升提薪、学术休假、转轨流动等一系列措施。成熟的引才制度成为推动海归人才良性成长的磐石。
  为进一步巩固学院改革成果,学院依法依规编制了20余万字的《经济学院制度建设文件汇编》,包括学院概况、学科建设、财务管理、人事管理、行政管理、办学理念与教育教学改革等六大板块,共计40余种制度规定,成为学院依法办学、照章办事的行为准则。
  健全学院委员会体系,推进国际范式科学管理经济学院充分发挥教授治学的作用,成立学院教授、学术、学位三大委员会。这些委员会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充分发挥在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机构设置、学术评价、岗位聘任和考核条件的审定以及维护学术道德规范等方面的作用,切实履行职责与义务。
  此外,学院参照世界一流大学院系内部治理经验,利用年度教职工大会审议并通过学院委员会(committees)框架体系,全院所有教师根据岗责、专业、兴趣和特长加入各分委员会,进一步建立健全学院不同层次议事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全院教师参与学院内部治理,增强广大教师主人翁意识,有效丰富与拓展了教授治学体系的载体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