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刊组稿
一看标题,可能有人会问,一“字”标题?啥模样?且慢,听我慢慢道来——以一个“字”尽得风流的标题,不是说标题里只有一个字。而是说,在标题中突出了一个“字”,使标题有了亮色,赢得了风流。请看下面的实例——一、5个各具特色的实例???例1:“让”出更...
?新闻采访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接地气,有创意。记者的“身入”是第一步,这是外表的、形式上的做法;而“心入”才是关键的一步,这是内在的、本质上的进步。只有在“身入”的同时做到“心入”,才能有强烈的感受与创作欲望,才能写出好新闻。运用之妙,存...
无论新闻写作还是文学创作,少不了对现场气氛的描写。气氛有紧张的气氛、沉闷的气氛、轻松的气氛、庄严的气氛、和谐的气氛,等等。气氛描写是一项基本功,应当努力学习掌握。如何表现气氛怎样才能恰当而生动地把现场的气氛写出来呢?如果我们写紧张的气氛时,只会...
媒体人需要治学吗?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一切人都有个学习的任务,既然学习就有治学的问题。不过对于媒体人来说,树立起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神尤为紧迫。为什么呢?因为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上出现的文史方面的差错,有点太离谱了!一、引诗文暴露出治学不严?请看实例...
?《报刊点评》专栏(4)编者按今天刊出本网《报刊阅评》专栏(4),邀请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刘国昌老师对有关校报进行阅评。刘老师今天对“会议标题”问题进行点评。“会议标题”问题由来已久,但一直未见大的改进。请大家看看这篇阅...
——《说说写文章的小故事》系列之三十二文章最忌平铺直叙、味同嚼蜡。如何改变这一毛病呢?其中一个重要手法就是加点“味精”。新闻界前辈穆青老师曾说:“我们的新闻报道如果充满了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文章就像加了味精一样,立即透出美味来。”穆青老师这里讲...
?近日,观看奥运会女子1500米自由泳决赛,你追我赶,紧张激烈。解说员在介绍游泳高手技术特长的同时,还讲解了1500米自由泳的比赛节奏:前500米应该怎样游,中间500米应该怎样调整,最后500米应该怎样加速……看完整场比赛,不仅欣赏了运动员的...
?新闻采写离不开新闻理念、新闻概念的指导和滋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这方面也不断有所发展和变化。今天笔者向大家介绍几个新闻概念上的诙谐概括。这些诙谐概括针对性强、生动形象、易懂好记,对媒体人特别是对年轻记者编辑大有帮助。这些新概括出自人民日报社高...
这是一本人民日报老总的新闻值班手记。这是一本对报纸工作的深入点评的经典。这是一本新闻业务实际操作方法的好书。----它就是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写的《总编辑手记》?。什么是好书?好书是有思想性的书,是对人有启发的书,是可以经常阅读的书,是对工...
??????????“每一张照片都打动人心、直击心灵,在讲述事一个故事。一幕幕难忘的现场场景、一个个抓拍的人物表情、一幅幅独特精彩的构图,都反映出一名优秀新闻摄影工作者的功底和修养。”这是2018年我在湖北省博物馆参观时看到摄影展,照片全部出自...
如何把标题做得精彩?这是媒体人经常要面对的一个问题。自己动手拟题,是一种方法;多看看别人如何改题,也是一种方法。实践证明,这后一种方法效果明显,对提高记者编辑的做题能力和水平益处多多。下面结合一些实例,看看原题是何样?改题后又是何样?探索一下改...
稿子重开头。无论是消息、通讯,还是评论、文章,为文者都把开头看得很重。写稿时颇费心思,力求把开头写得精彩、夺人。昔人有言:行文开笔时“务在明言、务在露文”。这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把话说得明白、文字要显豁。稿子开头多种多样,千姿百态。好的开头能一下子把吸引读者继续看全文。相反,差的开头则让人们很快就“翻篇”了。今天介绍的是“解题式开头”...
——《说说写文章的小故事》系列之三十2021年8月9日,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是修订后的《北京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近日印发实施。发布会后,媒体先后刊登报道,将这一重要的消息传播出去。看了几家报道的标题,有的做的一般,有的则...
办一个媒体,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答案是:确定办媒体的宗旨。媒体宗旨的作用宗旨是主导思想、主要旨趣、行动指南,是办好事业的大方向。你这个媒体是办给谁看的?怎样为他们服务?有什么特色?回答好这些问题,就确定了宗旨。明确的宗旨是一个媒体得以长远...
?今年5月22日,对于新闻人,是值得铭记的一天。因为,这一天,国内发生了一条重大新闻。这条新闻是:一位受全国乃至全世界尊重和爱戴的老人走了。那一天,我跟随嘉峪关作协到玉门铁人王进喜纪念展参观。当天上午,身边的一名作家吃惊地说:袁隆平去世了。我心...
??最近几个记者朋友说起了“采访、采风”的话题,挺有意思。采访是记者的家常便饭,哪有记者不采访的呢?通过采访,记者才能获得采访对象及相关的情况,进而进入写稿的状态。采风也是记者经常进行的一种活动,但更多的用于作家、画家和艺术家等人群。作家、画家...
?——《说说写文章的小故事》系列之二十九采写人物,必然会写到被采访者的一些话语。这是把人物“写活”、“立体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人更是千姿百态。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是“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就是要我们把握包括人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