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新闻概念的3个新概括

新闻采写离不开新闻理念、新闻概念的指导和滋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这方面也不断有所发展和变化。

 

今天笔者向大家介绍几个新闻概念上的诙谐概括。这些诙谐概括针对性强、生动形象、易懂好记,对媒体人特别是对年轻记者编辑大有帮助。

 

这些新概括出自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刘国昌老师之手。近年来刘老师潜心于新闻业务研究,并结合多年编采实践,对一些概念进行了新的概括。现将其3个概念介绍如下,与大家共享——




01

努力写出“这一个”




这是一个关于人物写作的概括。“这一个”本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一句名言,其实质是抓住客观事物的个性、特点。

 

刘国昌老师将这个词引申到人物写作中,强调要努力写出“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

 

他在2007年11月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走进名人世界》一书后记中写道:“真正把人物写好并非易事。平铺直叙流水账没人愿看;写不出人物特征吸引不了人。写得好的人物专访,必定是能将人物的个性、思想、情操等呼之欲出,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是‘这一个’,而不是‘哪一个’(黑格尔语)。”

 

强调写出“这一个”,就要善于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写外貌,力求刻画出其独特之处,避免雷同;写语言,力求写出带有个性化的话语,避免一般化;写动作,力求写出其吸引人的举动,避免“似曾相见”。惟此,才能把“这一个”人物写活。

 

这个概括,对于改进人物写作大有益处。时下写人物存在着一般化、雷同化等毛病。强调努力写出“这一个”的理念,很有针对性,切中时弊。

 



02

改一改“胖导语”现象




2020年5月8日,刘国昌老师在《老记说事》公号上撰文,提出要改一改媒体上的“胖导语”现象。

 

他写道:“‘胖导语’是一个形象的说法。这种导语字数多、内容杂,让人看着费劲;也不符合到与写作的基本要求。”

 

他指出,导语是消息中的“寸金之地”。它的基本要求是“简洁、精炼”。

 

简洁,就是文字不能过多。要以较少的文字将消息中最重要、最主要的内容告诉读者。

 

精炼,就是把内容加以精选、提炼,善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在文章中,刘老师列举了“胖导语”的实例,有的长达200多字,实在令人难以卒读。时下在一些媒体上,“胖导语”现象并非个例,值得引起人们警醒并加以改正。

 



03

告别“白米饭标题”



 

什么是“白米饭标题”?刘老师通过列举实例告诉了人们:

 

1、我校召开2020年全面从严治党暨意识形态工作会议

 

2、学校举行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

 

3、省教育厅副厅长一行来校检查指导疫情防控和开学准备工作

 

以上标题姑且称之为“白米饭标题”。

 

这些标题均为一行题;单纯的“举行”、“召开;没有一点“温度”和具体内容。如此标题,往往让读者摇头,觉得乏味,一看而过。

 

刘老师指出,当然有些简讯的标题可以这么做,但作为刊登在一版的重要消息的标题,也来一行题,没有肩题、副题的修饰,如此的“白米饭”,实在是不应该啊!

 

新闻标题的制作是一门艺术,它的结构之多样、用词之讲究,一点也不比写篇文章少。力求做出精彩标题是媒体人的题中应有之义,来不得一点马虎和敷衍。

 

以上3个诙谐概括,涉及到写稿、写导语、做标题的内容。虽然只讲了其中的一个方面,但其提醒作用是明显的。作为媒体人当好好品味一番。

 

(作者为京城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