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刊组稿
“看文先看题”“题好文一半”。写好文章后,作者总要冥思苦想,设法做出一个满意的标题。好标题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更加吸引人。在新闻稿中,标题是最短的新闻,标题是最短的评论,标题是版面的眼睛。曾任新华社社长的胡乔木说,有时想一个好的标题,等于写一篇文章所用精力的三分之一。曾任人民日报社社长的邓拓说,谁要是给我想...
??“七月红旗迎风飘,心潮澎湃艳阳照。”在全国“两会”闭幕后不久,七一党的生日即将到来。今年是我国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之年,是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之年。在迎接建党99周年的日子里,全国各族人民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努力开创新...
???2020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9周年的日子。随着“七一”即将到来,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倍感欢欣鼓舞!新闻宣传战线的同志怀着同样的心情,精心筹划宣传报道工作,奋力打出一个漂亮仗!如何搞好这次宣传报道呢????下面提供一些方案,与大家...
问??《****企业》报今年创刊100期,想策划一些节目,不知道刘老师对企业报百期有没有什么好的策划可以借鉴。希望能够得到老师指导。??答??欣闻《****企业》报创刊100期,不胜欣喜!在此我以一个老报人的身份,向《****企业》报表示热烈的...
用错成语,是写作中经常发生的事情。把错的地方加以改正,是编辑工作的一项任务。我在多年的编辑工作中,就遇到过不少文章中用错成语的情况。有的写作者对成语不求甚解,有的望文生义,有的则是全然用反。在一篇文章中,只要出现一处这种情况,那真是“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贻笑大方,后悔莫及。让我们从“差强人意”这个成语说起吧。足协用错“差强人意”2...
新闻是什么?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为此,新闻必须时间新,要尽快获得,尽快发出,尽快让读者看到。记者之所以要“抢新闻”,就是想在第一时间把新闻稿发出去,把握住“首发效应”。我在人民日报当编辑值夜班时,有时等一篇稿件要等到凌晨,就是为了拿到最新的消...
单位里刚开完一个会议,领导让担任会议纪录的小李写一个会议纪要。小李一听到这个任务心里有点紧张,怎么写?感到无从入手,很犯难。下班后,他一边求教他的老师,一边学习公文写作基本知识,在弄清楚会议纪要的基本要求后,当晚就写出了他参加工作以来的第一份会议纪要。为什么要写会议纪要???笔者曾在报社的办公室工作多年,接触过各种公文:通知、通报、请...
在写新闻稿的过程中,记者的写作水平固然很重要,但聪明的记者总会在选题上下功夫。在许多情况下,稿件的好坏往往取决于你是怎样选题的。新闻需要选题。初学者并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照本宣科地跑会、抄材料、发稿。殊不知,这样做新闻工作旷日持久,也难以提高水平。如果我们能亲身经历几次重要新闻的选题,真心投入进去,扎扎实实写出一些好报道,这种体会与成...
在一次讲课中,有位学员问:“刘老师,您在大学学的是哲学,研究生学的是新闻。请问,在工作中您是如何将两者结合的呢?”这个问题我似乎还没有很好地思考过。这位学员的提问,倒促使我很好地把这个问题梳理一下。在大学我学的是哲学专业。那是1972年至1975年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虽说那时还受“文革”的影响,但在周恩来总理关于“加强基础理论研究...
为丰富职工文化生活,阅览室需要添置一批图书及文具,刚工作不久的办公室秘书小王给领导写了一份“请示报告”。没想到,领导看了一眼就退回来了,要求重写。为什么要求重写呢?小王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是内容有什么问题?小王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同事告诉他:“请示是请示,报告是报告,不能写成‘请示报告’”。小王这才恍然大悟,学习了行政公文写作规范与技巧...
“小小笔尖写出百味,传播真情褒扬善美”。许多记者、通讯员通过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了解民情,调查研究,深入一线,在沸腾的工地采访,在广袤的田野调研,在前线的哨所写作,使新闻快起来,活起来,亮起来,写出了许多好稿件。其中,现场短新闻就是一个好品种,它越来越受到新闻单位的重视,也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探索现场短新闻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学...
会议新闻是企业事单位新闻报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经常会碰到。我看过一份企业报,头版共有6条消息,其中有5条是会议新闻。可见,会议新闻是记者、通讯员的“老朋友”“老对手”。会议新闻既不可或缺,又难以常写常新,写稿人常常苦恼于“一般化、老一套”的状态...
写好小评论的“五个一”——评论写作纵横谈(七)刘国昌小评论,也称微型评论,是新闻评论中的一种类型。这种小评论以短小精悍为显著特征,缘事而发,就事论理,深受读者喜爱,影响力颇大。那么,如何写好这种小评论呢?笔者积多年写稿、编稿的体悟,有以下“五个...
初出茅庐的记者到一个地方往往喜欢问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这里有什么新闻?”别人一说,他一记,回来就整理出一篇新闻稿,见报了。或者他参加新闻发布会和记者招待会,拿到一篇通稿,改几个字,署上自己的名字,发表了。长此以往,稿子虽然发了不少,但提高很慢,也写不出什么精品,很难成为优秀记者。新闻是什么?是人们想知道、应该知道而还未知道的真实情况。...
议论展不开怎么办?——评论写作纵横谈(六)刘国昌一些办企业报、编校报(刊)的朋友经常反映说,评论难写。难在哪儿?我问。主要是议论展不开,写了开头以后就写不下去了。议论展不开,这是评论写作中常见的通病之一。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这个问题。一、把握好评论的含义评论的“评”,是指态度。肯定?否定?褒扬?针砭?商榷?这些都是评论者所持的态度...
???作者??姚赣南,人民日报资深记者、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培训部主任,毕业于复旦大学和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81届),新闻专业,硕士学位。足迹遍及国内外,阅历丰富,当过教师、记者、编辑,熟悉报业经营,喜爱书画艺术,擅长新闻培训,主要著作有...
有一位通讯员说:“我对写稿很有积极性,但是稿子写好后,想改又改不好,很苦恼,怎么办?”我对他说:“你已经有很大进步了,能把稿件写出来,就有了一个修改的基础,只要掌握一些修改文章的技巧,一定能改出比较满意的稿件来。”他说:“你赶快讲几招吧!”好的...
不久前,一位企业宣传干部对我说:“在基层写稿,写消息比较多,写通讯比较少,尤其是不会写人物通讯,能否介绍一些写作技巧?”我对他说:“写人物通讯只要把握好16字方法,就能入门。”他接着问:“哪16个字?”我答道:“这16个字就是功课、提问、背景、开头、结构、结尾、标题、感情。按这思路去写,就能写好人物通讯。”一、功课与提问首先,在采访前...
???????????????????姚赣南,人民日报资深记者、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培训部主任,毕业于复旦大学和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81届),新闻专业,硕士学位。足迹遍及国内外,阅历丰富,当过教师、记者、编辑,熟悉报业经营,喜爱书画艺术,...
写评论的8种口吻——评论写作纵横谈(五)刘国昌口吻指的是人说话时的口气、态度。写评论也有一个口吻的问题,即以什么样的口气、态度来写评论。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讲过,新闻评论的“评”,即评说,评价,品评之谓。然在具体的一篇篇评论中,这个“评”又各有各的口气和态度,可谓多姿多态。下面结合实例对这各种不同的口吻(例举的均为评论的标题)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