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刊组稿
编者按???本网一些有关新闻业务的文章刊发后,引起大家的关注。有的报道员还提出了一些问题询问。很好!这是互动的体现。今天我们刊发一封询问信,并请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刘国昌老师作答。今后我们将发展这种形式,请大家有何问题及时提出来,我们邀请资深编辑记者和专家与大家一起交流研讨。?这些问题看起来很小,但很重要。搞通了...
凡事都有妙招,否则事不顺或事不成。那么,做标题也是这样。在媒体夜班,你看那做题的高手们往那儿一坐,沉吟些许,笔杆一摇或鼠标一点,精彩标题就出来了。何以如此呢?原来他们怀揣做题的妙招。若问这妙招是何物?且看:一把尺子、两个抓手、三种花样。一把尺子...
我当了十年基层通讯员,又当了几十年记者、编辑,深知基层通讯员的心情,也了解主流媒体的需要。如何才能使通讯员的新闻业务水平迅速提高?怎样跨越写作的瓶颈期?通讯员怎?样才能迅速成才?带着这些问题,我在7月3日向一些通讯员作了一个小调查,让他们自己来...
我们在画山水画时,往往会在远处画上几道淡淡的山脉作为背景。我们在拍人物风景照时,往往会把树木、建筑物作为背景,把人物放在聚焦位置上。这样画出的图画、拍出的照片,层次丰富,立体感强,主题突出。在绘画和摄影上运用背景的这一手法,同样可以运用到写文章...
“媒体”二字前“头衔”多如今,在“媒体”二字前加上的“头衔”十分繁多,什么新媒体、传统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多媒体、全媒体、融媒体,等等,令人眼花缭乱,难以理顺。我听过一位新闻学老师讲新媒体课,第一个问题是“什么是新媒体?”或许是表达得过于细腻,讲了近一个小时,许多人仍未听懂。后来,我在讲新媒体课时就先问学生;“哪些是传统媒体?”学...
???人们为什么都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有情节、有细节、有人物命运、跌宕起伏、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如今,我们的新闻宣传工作正在大力提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此,各地各单位都在努力讲好自己地区的故事,讲好自己单位的故事,以增强新闻报道...
写手们大都知道写文章有不少“应该如何如何”的要点,却不大了解还有哪些“不该过”的要求。今天咱们就说一说这事儿——笔者积多年写稿改稿经验,总结出走笔行文有“五不过”。下面分别做些介绍——一、写不过长文有长短之分、篇幅有大小之别,各具特色,不可偏执一端。然就新闻作品来说,篇幅短小,是基本要求。多年来我们一直刹长风、倡短文,目的就是要回归新...
写通讯是不少记者、报道员经常承担的任务之一。然要将之写好、写生动,还真得花点心思。今天结合一篇题为《“光脚”校长抢险记》的通讯(见附文),我们来交流一下写通讯的手法问题。这篇通讯写的是重庆江津区一位小学校长易治林在大雨中组织抢险的事儿。记者用“‘光脚’校长”这个点把抢险事儿串了起来,将通讯写得生动、感人。下面我们看看文中的具体手法——...
“标题是改出来的”,这是媒体界人士常说的一句话。确实,题从“改”中来。只有反复雕琢、不断修改,好标题才会形成。在我国媒体界有不少改题的高手。他们改出的标题确有过人之处。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实例来看看这些高手们是如何改写标题的——例1:?原题:?毛主席铜像揭幕仪式昨日举行(一行题)改题:?仰首忆往昔?含笑看今朝(肩题)主席铜像巍然立韶山(...
笔者喜欢看校报副刊(也包括企业报副刊),也参加过相关的一些评比活动,对其留下了不少美好的印象。校报副刊是一块园地,每每浏览,总让人有一种小小的激动,总让人有一种或多或少的收获感。曾和一些校刊编辑们交谈,他(她)们总爱问:办好校报副刊的奥秘是什么...
本稿是应网友“沉默是金”“南平方”等人写的。在写作朋友圈的交流中,得知他们迫切希望在新闻写作方面实现“零的突破”。对于新闻写作已经入门的朋友,本文也可供参考。因为,文中提出了在入门之后,如何向着新的更高的目标进发的问题。北京的两位资深记者在撰写“说说我的首发稿”征文时,如实地“揭短”“亮丑”,严于解剖自己的作品,以此来警醒新闻人。在“...
在消息与通讯的写作中能不能发表议论?在新闻稿的哪个部分发表议论为好?议论要遵循什么原则?怎样把“叙”与“议”结合起来?为此,我们通过几个实例来探讨一下。要不要议论:两种看法有人认为,在消息或通讯中进行议论,会增加作者的主观臆断成分,使报道失去客...
作为媒体“掌门人”,手里的利器不少。而善于运用编者按与受众沟通,则是其中的一个。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无论编报纸还是办网站,编者的意图总要及时告知受众,与受众沟通、交流。特别是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更是如此。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写“编者按”则是一个...
记者外出采访归来,总是收获多多,采访本记了几大本子、材料一大堆。面对这些材料,怎么办?这是记者在写稿时经常琢磨的一个问题。材料是写稿的基础,“没料不成文”。但有了材料还有一个“怎么用、用的好”的问题。也就是说,不能“捡到篮子里都是菜”,要对材料进行一番梳理、一番筛选,把最好的“料”用在“刀刃”上。下面介绍人民日报两位资深记者在这方面的...
故宫内潜入一窃贼,半夜盗得珍室数件,逃逸。次日,故宫报案。公安人员神速破案,将窃贼捉拿归案。故宫方面为甚为感谢,两天后赠公安局锦旗一面,上面竟有一个错字……这不是在编剧本、写小说,而是发生在2011年5月的实事。为什么说“对文字要有敬畏之心”呢?让我们从故宫的这个失窃事件说起吧。故宫写错字闹得满城风雨2011年5月9日北京警方接到报案...
通讯员小张写好一篇稿件后,发过来让我帮他看一下。他说:“总觉得自己写的稿子比较平,不突出,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什么办法可以纠正?”我对他说,你可以再读一遍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把文中有关对比的句子找出来,体会一下,试一下学习运用对比手法来...
记者深入新闻现场,亲身体验新闻事件和现象,或者亲身体验采访对象的工作或生活,通过亲身参与深入了解事件、现象或人物,以此为基础而采写的新闻报道,可以增强受众黏性,增强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这样的方式,被不少媒体看好,被称之为“体验式报道”,又称之为“参与式报道”或“介入式报道”。中原铁道报社近年来力推体验式报道,此项举措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近来看了一些企业报上的标题,总体感觉还不错。但也存在着一些毛病,尚需进一步改进、提高。下面结合实例进行一番分析。常见的毛病有:一、字数多、标题过长:从一些企业报看,标题过长是普遍现象。请看下面的例子:例1:2020年零售业务部四五促销季“云启动”大会圆满举行(24字)《***报》2020,4,1例2:公司荣获自治区“质量月”工程质量提...
近日和几位媒体界年轻朋友聊天,聊到写稿时说到一种现象:一块外出归来后有人很快就写出了稿子,而有的人却不行。原因在哪儿呢?我笑答,这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原因恐怕较多,个人情况不一样嘛!年轻朋友不解,让我再详细讲讲。我说,你们既然愿听,说明你们想解决这个问题。很好!那我就先给你们讲两个小故事吧!年轻朋友一脸欢喜。第一个故事是:??吉林日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