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杂文

如我在远方

路源心始,心并路长,秉持初心,于次次挑战中将它打磨得愈发耀眼,照亮人生。如我在远方,我定明白,自出发的那一刻,便注定风雨兼程。从暗夜沉沉走向天光初透,幸而以初心为灯,挑战为杖,纵然路途颠簸,也缓缓迈向未来。秋天揉掉旧叶,故事也将重新开始,是四季的轮回也是人生的轮转,它的沉静更衬托出人世匆忙。回家的人刚刚归程,离岸的人就要启航。少年告别...

安徽建筑大学报 2020-10-29 1373

人生需要留白

看西洋画,为它的满而眼花缭乱;看中国画,为它的留白而心旷神怡。西洋画中,着墨不露一丝空白,似在宣示主权,倒也给人增添了极大程度上的视觉压力,让人的神经挤占的无处安放;中国画,泼墨清浅而露出几成空白,既突出了神韵,又不至于带给人压力,让人可以舒缓地出一口气,而不至于颦眉,百无聊赖。“有些东西,不是越浓越好,要恰到好处。”十分的话,大多只...

新山青 2020-10-29 1240

略谈海伦纳的文学创作

1978年是新中国新时期发展的开端,尤其在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国内结束了文化大革命所带来的文化剥削现象,内蒙古地区的文学创作也由此走向了复苏阶段。这时期内蒙古地区文学创作在散文、诗歌等方面有着重大的突破,海伦纳报告文学的代表作《一个银行家的追求》再现了文学与社会、政治的紧密联系。80年代,内蒙古地区文学创作进入了文学发展...

贵州作家报 2020-10-29 1297

行于逆旅

我们孑然一身,我们踽踽独行,黑夜到来的时候,撕裂的现实席卷而来阵阵剧痛。我们埋头赶路,我们风尘仆仆,梦想着那风清日朗,春和景明,蝴蝶振翅唱着灵动的歌。抬头看看这无垠的天,世界上好像只剩下了这样的人:孤立无援,单枪匹马。是的,你抬过头,你可曾真正地看过头顶的那片天。清风,杏花,微雨,我们向往草长莺飞,不知疲倦。繁星,皓月,晨光,积云,掠...

安徽医大报 2020-10-10 1722

拳拳赤子心悠悠报国情

黄皮肤,黑眼睛,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所以我无论做什么,始终在想着,只要我的精力允许我的话,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题记每年的感动中国我都会去看,每次都避免不了热泪盈眶,还在初中高中时,我总觉得那些人的心灵那么的美丽善良,他们的品德那么的高尚,他们的事迹是需要无比伟大的奉献精神的,可是却没有再多深刻的见解。现在的我再看时看到的不仅仅...

安徽医大报 2020-10-10 1772

初秋况味

每每到了秋日,内心也开始多了一些平静。就算天空的太阳再怎么顽颇,秋的节奏已缓缓拉开了。天高,云淡,风轻,山也悠悠,水也清清,印象中,秋天总是这样的明朗而又不失内涵。木象春而金象秋。秋天是金属般耀眼的灿白,闭着眼也能感受到的光,在云里,在芦苇丛中,在金黄的谷堆上,在满面的长风里,乱扑扑地压了整个大地。阳光下是雄伟、插天的青色远山,澄澈而...

南京大学报 2020-09-24 1801

诗意生活

空下来的时候,喜欢一个人在校园里闲逛,尤其喜欢那片树林(虽然有点小)。最好是在一个安静的午后,享受那一份静谧,感受那一份自然,畅想诗意的生活。也会时常想起记忆中的家乡,印象中的童年,那是回得去的地方,再也回不去的日子。家乡很静,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没有来往汽车的打扰,只有“吃饭了吗?”的日常问候;没有建造高楼大厦的“轰隆隆”,只有田间...

始在时光深处仰望

回望清明时节的雨,纷纷扬扬,仿佛去年的雨,下在了今夜,打湿了记忆中的伞。深藏在一滴雨里,轻触每一寸笑意,每一滴眼泪。雨雪风霜的岁月、亘古绵长的厚重、沉寂如风的心事、百转千回的记忆,在时光辗转中沉淀。那一位牧童,在一句诗里,成为千年瞩望,跑了调的竹笛,尖细了经典的斜雨。清明清明,我们怀揣一首绝句,走进农历,走近古朴的雨水。唐代的诗人们,...

福州大学报 2020-09-03 1867

你与智慧之间,只缺少一份情绪管理

持续高温的天气令人情绪烦躁,无法安静。心知天气无法为人掌控,不如静下心来,重读海蓝博士的《情绪决定命运》,获得些许智慧的清凉与清醒。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和体验:当心平气和的时候,头脑是清醒的,身体是放松的;当愤怒焦虑的时候,头脑是混乱的,身体是僵硬的。长期焦虑会使人生病,而情绪的失控又会导致身体疾病的加重。所以,觉察自己的情绪...

华北石油报 2020-09-03 1811

她的名字叫“红”

苟坝,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1935年3月,中央红军在此召开的苟坝会议成立了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的“三人指挥团”,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3月10日晚,会上,毛泽东审时度势提出“不攻打打鼓新场”一战,会议却以“少数服从多数”的表决让其刚上任7天的前敌司令部政委被免除。可为了挽救红军,毛泽东连夜提着...

贵州作家报 2020-08-27 1459

万里行参菩提心

近些年,腿有疾,我却愈加像一个苦行僧,一人一包云游四方,走过很多路,看过很多风景,品过很多悲欢。每到一座城,我定会访其寺庙,叩其道观,尤其喜欢到古城古镇古村,探听古仁人志士遗留的心跳。亦儒,亦释,亦道耶!我的一体三面,让我穿越滚滚红尘,在参悟思辨中实现角色切换。书生的意气、佛家的睿智、道家的随性已成为我的“处世三宝”。然红尘难破,尘缘...

贵州作家报 2020-08-27 1458

读《皮囊》有感那些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编者按:《皮囊》是当代作家蔡崇达创作的长篇散文集,该书收录了蔡崇达的14篇散文作品,记录了他与故乡、家人、好友的故事,有读者评价“每一篇都是一颗催泪弹”。现在,就让我们与身边的读者一起,去体会蔡崇达想要展现的内容。《皮囊》是蔡崇达长篇散文集,他用一种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以描绘人物肖像画的方式,讲述了一个福建渔业小镇的风土人情和时代...

今日女院 2020-08-20 1731

大凤来仪矣,文化筑瑶台——写在大良文化中心成立5周年之际有感

我不知道顺德哪块土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凤城,抑或十个镇街都是凤城?感觉也不对,但大良绝对是凤城中的金凤吧!喜欢这样一个小滇,一群人:读书、写字、唱本地大戏、讲本地“古”、风雅颂的人集聚一起,最好还要有美食相伴。这个要求很难,基本上是一种世外桃源的想象,我中年之后就喜欢想象,但在大良,顺德区的中心,这种想象变得愈发现实起来,因为有这徉的文...

万家乐 2020-08-20 1593

秋燥如虎

我是一第次听到秋老虎这个词语是在童年游泳时,它成了我儿时玩水理由,就是因为那个秋老虎的天气,我幸运地感知一个节气的暴热与宽容,还有水中尽情嬉戏的幸福回忆。那时,人在秋老虎的天气里,走在乡野小路,欣赏骄阳下田垄里青苗低头,热风中的树叶萎蔫了,像低吟的歌者,那些湖里有绿萍和鱼儿游弋,蛙儿也在远方的青纱帐寂寞叫着,还有蜻蜓点水飞翔,我们一群...

石景山报 2020-08-20 1451

为爱而生不枉日月——《三毛:千山万水的离歌》读后感

“为爱而生的人,滚滚红尘中总不吝啬给出一份决绝态度。”1943年,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她出生了。父亲希望世界得以太平,便给她取了“平”这个字,陈懋平,是三毛的最初名字。然而孩子不懂得祖宗规矩,自作主张把难写的懋字去掉,给自己起名,陈平。小时候的三毛,因为《红楼梦》的启迪,在初中时期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她的思想也同小说里的人物越飞越远...

西南林业大学报 2020-08-13 1423

那些漂泊的唐朝诗人

诗人,就算身体不漂泊,心灵也一定会漂泊。何况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呢?生在盛唐,优裕一点,也只有马和马车,没有现代的交通工具。在那个遥远的时代,诗人,因为心中怀着诗情,装着远方,注定会漂泊途中。如此一来,便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游子”了。漂泊,成为他们的一种生存状态,让他们拥有快意人生的体验。皇甫冉在《杂言无锡惠山寺流泉歌》中吟道:“我来结绶未...

记忆是岁月写下的情书

原创·首发·独家执笔写下的字已有岁月的痕迹,捧在手里的汤还残存着记忆的温度,记忆,年深月久,便酿成了岁月。上弦月下,栀子花开,“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我摇摇晃晃的立在树下咿咿呀呀,母亲在一旁温柔浅笑,一字一句地教着;再长大了些,念着“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脑中不禁浮想联翩:或许是曲有误,周郎顾,抑或是历史凝固,静止入定...

兰州大学报 2020-07-30 1459

与大地同在

我不止一次,回到家乡这片黑土地,因为那是生我养我给予我希望的地方。每一次,这片土地都以它无边的丰饶迎接我、拥抱我、亲吻我……夏天,绿色的田埂,层层叠叠,一条条,一线线,映衬着农田,分隔着田野,如画般的乡村景象。秋天,红蓼和野生粉黛乱子草是绝对的主宰,粉色系唱了主角,因而这如假包换的十里锦幛,便多了几许妩媚。冬天,蒹葭苍茫,芦花胜雪,任...

贵州作家报 2020-07-30 1380

活着就有光

你承受了多少苦难?你能否乐观地面对这个世界?你是否沐浴到了光芒?你又是否发散出了光芒?每个人可能给出的答案都不尽相同。但是通过《活着》,我们或许都能找到自己对于“活着”更新的理解。命运对福贵或许有些不公,他身边的人总是一个个离他而去。故事中每个人的离去都让人感到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让人不免觉得生活有些残忍。父亲猝死;母亲过世前没能见...

今日女院 2020-07-23 1532

阅读———于时光罅隙间成为最好的自己

时光,好似安静的溪水,在人们的流金岁月里悄然淌过,留下了生命斑驳的剪影。那些镌刻在时光里的文字,如环佩珠玉一样,洒落在成长的旅途中,把岁月串成一首诗歌,让思想意识熠熠生辉。那些湮没在时代洪流中的文学典籍,就像凾待发现的宝盒,悄无声息却暗藏汹涌,默默等待着现世的那一天……岁月骛过,山河浸远。生逢这熙熙攘攘的快节奏时代,我们不得已加快脚下...

安徽理工大学报 2020-07-16 1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