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佳文汇集

绿草可以“茵茵”吗?

“茵”的本字是“因”,本义为席子。查其甲骨文,均象一人仰躺在席子上形(如下图)。后来“因”字引申出新的动词义(如依靠、沿袭等),不宜再与其名词义同形,故在其上增加了一个草字头,新造出一个“茵”字。为何采用草字头?可能那时的席子多用草类植物编织而成。“茵”字还有一个异体字“鞇”,该字与“茵”的造字情况类似,古时候,除了草席,还有不少用动...

编辑者说 2021-09-16 48
以小见大,让你的新闻更精彩

以小见大,让你的新闻更精彩

??人们常说“以小见大”,顾名思义,“小”指小题材,小材料,“大”指的是重大、深刻的主题。“以小见大”也是一种新闻写作的表现形式,即对新闻角度的选择,它对于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不少新闻作品都善于用此法。小中见大,见微知著...

华文融媒云 2021-09-10 754
你自己的资料库建得如何?

你自己的资料库建得如何?

近日我拜访了京城一位资深报人。谈及当下媒体上出现的用料不实、引文有误等毛病时,他老人家说,原因很多,但主要是资料的掌握和使用问题。于是我们就媒体人的资料库问题,进行了一番交谈。一、小卡片,大用处。?说话间,老人家拉开抽屉拿出一摞业已发黄的卡片说...

华文融媒云 2021-09-10 699
提倡“三罕”新闻

提倡“三罕”新闻

???提倡“三罕”新闻姚赣南写新闻要注意真实性、时效性,这已是老生常谈了。今天,就讲点新的,讲讲写新闻必须在“罕”字上下功夫,提倡“三罕”新闻。什么是新闻的“罕”?怎样才能抓住“罕”?“罕”,就是稀罕、罕有、罕见。“人迹罕至”“罕言寡语”都是指...

华文融媒云 2021-09-10 669
文章写得比较杂乱、没有层次,怎么办?

文章写得比较杂乱、没有层次,怎么办?

?通讯员小张发来一篇他写的通讯,内容十分丰富,例子很多,故事也不错,这篇文章“言之有物”是做到了,可见他在采访中是下了功夫的,跑了不少路,结识了不少人,积累了不少材料,是很努力的。然而,通观全篇,发现文章写得比较杂,比较乱,没有层次,只是材料的...

华文融媒云 2021-09-09 708

文外功夫:激情灵气求新

宋代诗人陆游给他儿子传授写诗的经验时写道:“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句话是说,把诗写好固然要学诗词本身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诗外。那么,媒体人的“文外功夫”在哪里呢?人民日报社著名评论员、资深报人范荣康老师曾说,这文外功夫,举其大者有3点,即激情、灵气、求新。范老师举例说,有个初到人民日报评论部工作的大学生,对新闻报道业务尚不是很熟...

华文融媒云 2021-09-09 690
以一“字”尽得风流的好题,请你鉴赏!

以一“字”尽得风流的好题,请你鉴赏!

一看标题,可能有人会问,一“字”标题?啥模样?且慢,听我慢慢道来——以一个“字”尽得风流的标题,不是说标题里只有一个字。而是说,在标题中突出了一个“字”,使标题有了亮色,赢得了风流。请看下面的实例——一、5个各具特色的实例???例1:“让”出更...

华文融媒云 2021-09-09 657

采访到影帝怎么办?

写作常要采访。非虚构就不用说了,底层标配。即使是虚构作品,也少不了接触原型。采访多了,你会发现它相当奇妙,尤其和采访对象之间,既是同盟,又是对手。

叶伟民写作 2021-09-07 62

深度、温度、细节——用摄影专题“图”显优势

融媒体时代,职业摄影记者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极大挤压,新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崛起,降低了普通人参与信息传播的门槛,出现“人人都是记者”的公民传播生态。这种新的传播方式,给职业摄影记者带来了巨大压力,如何找准自己的目标和位置?笔者窃以为,职业摄影师应主攻摄影专题进行深度影像报道,才能“图”现摄影记者的优势。下面,笔者以自己的两个摄影专题为例。

新闻前哨 2021-09-07 53
公文审核的“章”与“法”

公文审核的“章”与“法”

从一定意义上讲,公文质量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单位的工作质量、水平和效率,代表了一个单位的形象。做好公文审核工作,必须立足实际、讲究“章法”,认真总结规律,创新方式方法,持续提升公文质量。?

秘书工作 2021-09-07 61
“心入”才能写出好新闻

“心入”才能写出好新闻

?新闻采访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接地气,有创意。记者的“身入”是第一步,这是外表的、形式上的做法;而“心入”才是关键的一步,这是内在的、本质上的进步。只有在“身入”的同时做到“心入”,才能有强烈的感受与创作欲望,才能写出好新闻。运用之妙,存...

华文融媒云 2021-09-01 977
写“气氛”的诀窍:三个“写进去”

写“气氛”的诀窍:三个“写进去”

无论新闻写作还是文学创作,少不了对现场气氛的描写。气氛有紧张的气氛、沉闷的气氛、轻松的气氛、庄严的气氛、和谐的气氛,等等。气氛描写是一项基本功,应当努力学习掌握。如何表现气氛怎样才能恰当而生动地把现场的气氛写出来呢?如果我们写紧张的气氛时,只会...

华文融媒云 2021-08-31 1014
从3个硬伤谈谈媒体人的治学问题

从3个硬伤谈谈媒体人的治学问题

媒体人需要治学吗?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一切人都有个学习的任务,既然学习就有治学的问题。不过对于媒体人来说,树立起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神尤为紧迫。为什么呢?因为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上出现的文史方面的差错,有点太离谱了!一、引诗文暴露出治学不严?请看实例...

华文融媒云 2021-08-30 940
一整版5个“会议召开”标题,该不该改?

一整版5个“会议召开”标题,该不该改?

?《报刊点评》专栏(4)编者按今天刊出本网《报刊阅评》专栏(4),邀请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刘国昌老师对有关校报进行阅评。刘老师今天对“会议标题”问题进行点评。“会议标题”问题由来已久,但一直未见大的改进。请大家看看这篇阅...

华文融媒云 2021-08-30 981
请给稿子加点“味精”

请给稿子加点“味精”

——《说说写文章的小故事》系列之三十二文章最忌平铺直叙、味同嚼蜡。如何改变这一毛病呢?其中一个重要手法就是加点“味精”。新闻界前辈穆青老师曾说:“我们的新闻报道如果充满了群众生动活泼的语言,文章就像加了味精一样,立即透出美味来。”穆青老师这里讲...

华文融媒云 2021-08-30 982

对审校工作的一些思考

随着信息传播越来越快,人们浏览文字的速度也不断提高,“一目十行”渐成常态,一些差错并不会被注意到。前几年,有网友将“汉字的序顺并不定一能影阅响读”这段话发到网上,很多人都没看出其中有什么不对。然而,对于审校人员来说,任何差错都要消灭。工作中,审校人员不仅会遇到类似的语序问题,还常常体验“第”和“笫”、“汩”和“汨”、“徳”和“德”等形...

中煤地质报 2021-08-27 89

编辑怎样做质检

在全国一些同行的QQ群、微信群中,经常有人吐槽自己的书被检查时,质检人员计错过严甚至不靠谱,有人强烈抨击“无良”的质检员,似乎真有一个与编辑对立的质检员群体存在,但事实是:

木铎书声 2021-08-26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