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编采评业务

文章病院|“司空”没有“见怪”

《辽沈晚报》2010年9月9日刊出的《寻找陈忠实》,是该报记者与作家陈忠实先生的对话。在“赵树理是儿时的启蒙老师”这一小标题下,陈先生说道:“我在初中二年级的文学课本上学到了赵树理的《田寡妇看瓜》,很惊讶,这样的乡村中司空见怪的人和事能写小说,我也能写,便在作文课上写下我平生的第一篇小说《桃源风波》。”这里的“司空见怪”无法解释,应改...

咬文嚼字 2025-03-07

一针见血|“冰”与“碳”并不对立

在《哈耶克评传》(商务印书馆2007年6月出版)中,有对当代著名经济理论和政治哲学家哈耶克著作中自相矛盾之处的分析:“他(哈耶克)同时为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和群体选择唱赞歌,而这两种立场往往形同冰碳。”文中的“形同冰碳”错了,正确的应是“形同冰炭”。成语“形同冰炭”也作“冰炭不同器”。“冰炭”是指冰块和炭火,两者性质相反,若置于一器,或冰...

咬文嚼字 2025-03-07

周总理巧释“妇”

一九五五年,新中国开始文字改革,许多难写难学的繁体字被简化,其中便有个“妇”字。原先繁体作“婦”。有些人不赞成简化,认为繁体字易记:左边指妇女,右边的“帚”是扫帚,合在一起意谓妇女拿着扫帚在家劳动,生动形象!若改成“妇”,岂非不伦不类?意见传到周总理那儿,他笑着说:“我觉得这个字改得好,‘女’加歪‘山’,分明是指当今妇女推翻大山得解放...

咬文嚼字 2025-03-07

十字街头|应是《阁帖》“跋”

参观某单位举办的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发现其中一幅书法作品名为“阁帖跛”。这个“跛”显然有误,正字应是“跋”。跋,音bá,形声字,从足,犮(bá)声。常用义为越山过岭,如跋涉、跋山涉水。也指踩踏,如跋前疐后。作名词时,“跋”可指写在书籍、文章、字画、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大多属于评介、鉴定、考释之类,如题跋、跋语。《阁帖跋》是著名书...

咬文嚼字 2025-03-07

“免费赠送”是慎用词!只在一种情况下可以使用,能想到吗?

年来,经常可以看到“免费赠送”的宣传语和新闻报道。比如下面的:2025年1月14日13时许,H市某小学学生陈某某报警:称在家中玩手机游戏时,有人私信可以免费赠送游戏装备,于是,陈某某便与对方互关了抖音,并进行视频通话。后对方诱导陈某某拿着爷爷一步步指导操作下,其爷爷手机共计被骗13462元。陈某某被对方以虚假服务方式诈骗13462元。...

咬闻嚼字 2025-03-07

“消防栓”是慎用词!这么多年一直搞错了,以后千万别再用

看了各项应急预案,督促企业制定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积极做好人防、物防、技防等相关工作。看看正确写法:去年以来,乌当区新都花园小区业主持续向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反映小区消防设施年久失修,楼道内的消火栓水带、水枪缺失,消防管道不通水等安全隐患问题,目前,在乌当区消防救援大队和物业公司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得以解决。同时,市场内存在室内消火栓被杂...

咬闻嚼字 2025-03-07

2025|一月精选·新华好图

以图说事,图说新闻。2025年1月精选好图火热出炉咯!“夜归人”从新华日报图片编辑的视角,点评见报图片的优点妙处,带你揣摩图片编辑选图用图的小心思。刊登于2025年01月02日1版1月1日,市民来到连云港市赣榆区石桥镇海边,手举国旗,摆出“2025”造型,迎接新年的到来。司伟李佳林摄图编点评照片逆光拍摄,跳跃的身影倒映在沙滩上,伴随着...

每月一得|好标题就应不绕圈子、直击要义!

新闻标题的本质功能是以尽可能简洁凝练生动的语言,传递新闻报道的核心事实或其背后的重要意义,让读者能迅速了解新闻“概貌”,引发其进一步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在新闻业务实践尤其是一些重大主题报道中,或因过于求“全”求“大”,或因对报道中新闻要素把握不准,部分稿件的标题显得较为空洞虚浮,陷入“口号式”“概念化”误区,缺乏应有的个性和亮点,稿件...

江苏风2025|1+13省市党报一月优秀版面赏析

江苏1+13省市党报夜归人互通有无、互相学习,架起终端出版的友谊之桥,“新华夜归人”联手13个设区市党报,共同推介、展示月度版面精品。一月,省两会、地方两会、喜迎新春佳节、产业发展……兄弟党报各展所长。夜归人“江苏风”与您分享一月精彩版面。本版为“江苏两会特别报道——一图读懂政府工作报告”,版面左侧向上的红色箭头与插画、数据相互穿插组...

新华风2025|一月创意好版面

1月29日是大年初一,我们迎来了乙巳蛇年。本版整版都是“春”消息:新春社论、年货大集、新春走基层,全方位、多角度展现蛇年春节盛景。报头设计精美,图文并茂,洋溢着浓浓“春”意,为读者送上新春祝福。

从新闻结构谈高校宣传稿件的写作思路

高校新闻写作作为校园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既需遵循新闻写作的普遍规律,又需结合校园文化特色和受众需求,形成规范与创新兼具的写作模式。以下从新闻结构的五个核心要素(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出发,结合高校新闻的典型案例与写作技巧,系统阐述其要领。一、标题:第一印象的“点睛之笔”标题是新闻的“眼睛”,直接影响读者的阅读兴趣。高校新闻标题...

高校宣传工作如何讲好身边人的故事?四个秘诀

为什么要讲好身边人的故事?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身边人故事"具有天然的传播优势。清华大学2023年传播效果调查显示,校园公众号阅读量TOP10中,有7篇是人物特写报道。这类故事通过三个维度构建传播价值:情感共鸣:95后、00后更倾向"共情传播",中国传媒大学调研显示,真实人物故事引发的互动率是政策...

抓住民生痛点堵点,“奔着问题去”作报道

2024年第四季度上海市走转改优秀作品评选结果近日揭晓,本报3件作品上榜,2名记者获评先进个人,“懂经”工作室获评年度优秀融媒工作室。获奖作品包括《单程87.4公里、设99个站点、耗时超3.5小时,司乘无奈住酒店客少线长,上海最长公交浦卫线能否“减负”》,记者深入基层挖掘线索,“贴身”体验,全过程感受;《车库宁可空着也不给停?300多...

解放小报 2025-03-07

没素材?如何把“对物的感知”写成文,让你成为文章高手

感官:不仅依靠视觉,还要充分调动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感知物。例如,写一杯茶,要观察它的色泽、形态,还要倾听茶叶在水中舒展的声音,嗅闻它散发的香气,触摸茶杯的温度,甚至品尝它的味道。2.关注细节:留意物的细微之处,如一片树叶的纹理、一件旧物的磨损痕迹等。这些细节往往能成为文章的亮点,增强作品的真实感与感染力。(二...

“AI故事”写作法,让你的写作突飞猛进

:利用AI工具输入一些关键词,如“冒险”“未来城市”“神秘生物”等,让AI生成与之相关的故事主题,然后从中筛选出最具吸引力的主题进行创作。小短文举例:《星际救援:神秘生物的危机》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有一座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城市——星耀城。这里的人们过着富足而平静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一种神秘生物的出现打破了这份宁静。这种生物拥有强大的能...

怎样开始你的写作,新颖又有趣?

是一场永无止境的修行。每一次的创作都是一次自我的突破和升华。在文字中探索自我,也在文字中发现世界。以笔为剑,斩断束缚你思维的枷锁;以纸为盾,抵挡外界的喧嚣与浮躁。无论是记录生活的点滴,还是描绘心中的幻想;无论是抒发内心的情感,还是探讨深刻的哲理,新颖有趣的文章都能给人带来无尽的乐趣和启发。怎样开始你的写作,让你的文章既新颖又有趣?这十...

写作中的“句式”方式方法与技巧

行文之间,句式多多,乃文章之生动与活泼之根本。文章之美,在于内容之深邃,更在于表达之巧妙,文字便不再是呆板的符号,而是跃动的精灵。其一,长短交错。长句如缓缓流淌的溪流,承载着丰富的信息与细腻的情感;短句则似跳跃的水珠,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长短句的交替使用,能使文章张弛有度,避免单调。长短交错,文章如波澜壮阔的大海,有深沉的宁静,也有...

60组老笔杆子写材料必备讲话稿,值得收藏!

千难万阻,唯重视可破;大道小径,唯行动能通。首季“开门红”之成效,能否扎实展开,能否如愿以偿,领导之重视,实为要害。犹如雁群飞天,领头之雁,至关重要,唯其引领方向,迎风翱翔,群雁方能展翅高飞,齐心协力,共赴前程。2.紧握“开门红”之时机,以赶早之心态、赶考之姿态、赶超之状态,闻令即行,全速出征,以干部员工之“辛劳指数”,换取业务发展之...

关于“左倾”“右倾”是否加引号的问题

些词语中的左字应加引号。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邓小平亲自审定的《邓小平文选》三卷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版)中提到“‘左’的现象”“‘左’的东西”“‘左’的政策”“‘左’倾机会主义”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到“‘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