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文史常识

“新国风”历史题材纪录片在文化传承中的影像转译作用

近年来,《中国》《我在故宫修文物》《“字”从遇见你》《此画怎讲》等历史题材纪录片多元创新,形塑中国纪录片创作的新景观。这些纪录片在叙事与美学层面各美其美,但都具有浓郁的“新国风”视效呈现与文本表达。“新国风”有别于“国风”“古风”之处在其“新”,既体现在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性挖掘与塑造的媒介手段之新,又表现于传统文化融合青年文化的创新性...

传媒 2024-06-14

趣味语文|古人也有“空调房”

据史书记载,古代最早的“空调房”大约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叫作“窟室”,一般为贵族所有。“窟室”相当于现在的地下室,作为娱乐场所,往往颇为讲究。它具备地下室“冬暖夏凉”的特点,很多贵族也会在此处储藏冰块。还有些“窟室”本来就由“凌阴”(冰窖)改建,不注意保暖的话,甚至会被冻感冒。《左传》就记载了一个叫作郑伯有的郑国大夫,常于暑天和朋...

文本解读|父亲节前,重温《背影》

提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父亲”形象,总是无法回避朱自清《背影》中的那位父亲。在语文教学中,对于《背影》中父亲形象的解读可谓众说纷纭。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杨华丽认为,父亲于浦口送“我”时“我心里暗笑他的迂”这一细节,一直未能引起研究界、教育界的充分重视。父亲的“迂”与《背影》的生成具有多重关联,是我们读解《背影》的一条可行性路径。请看——...

汉字为什么那么“二”?——中文建构的阴阳之道

结构平衡,是中国文化表现形式的一个显著特征。中国古代的建筑,在平面布局上总是有一条中轴钱。沿着轴线展开格局,并在轴线上布置最重要、最高大的建筑,因而主次分明,平衡对称。大至宫殿,小至四合院,都是严格的轴线对称的格局,遵循比例和等差。中国的语言也是如此。汉语的音节由声母和韵母组成对立的平衡。韵母内部韵头有开合、洪细的对立,韵尾有阴声韵、...

谈语说文丨古今“罢休”义不同

罢休”一词可以扩展成“善罢甘休”之义,但其原义是“休息”,用如今的网络语言解释就是“洗洗睡了”。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著名的军事学家孙武被吴王阖闾招至幕下,训练军队。为了测试孙武是否有带兵打仗的真本事,阖闾竟然让孙武先训练后宫的嫔妃、宫女们。这下可热闹了,那些花枝招展、卖弄风姿的小姐姐们,怎么会听一介武夫的指挥呢?孙武...

关注丨汉语规范化工作任重道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开篇就提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简单地说,就是国家推动现代汉语的规范化。汉语规范化很重要,但也是一项艰难的事业。笔者认为,汉语规范化有两大难点和四大区域...

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文艺坚守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党领导文艺战线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是党的文艺路线方针政策贯穿始终的主题主线,是新时代繁荣文艺...

秘书工作 2022-11-03

台风的“台”从何而来

答:“台风”的“台”,繁体字作“颱”;“台湾”的“台”,繁体字作“臺”。二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字。可见,“台风”的得名应该跟“台湾”没有直接关系,上述说法经不起推敲。在中国古籍中,明代以前一般称来自西太平洋上的大风为“飓风”,明以后按风力的大小不同,有“台风”与“飓风”之分。轻者为“飓”,剧者为“台”。清代王士禛《香祖笔记》:“风大而烈...

咬文嚼字 2022-09-23

语苑新谈|古人说话的艺术(二)

南北朝时期,人们开始重视语言的韵律美。那时人们对作诗的韵律重视程度,可以从范晔在牢狱中给自己的几个甥侄的信中看出:性别宫商,识清浊,斯自然也。观古今文人,多不全了此处;纵有会此者,不必从根本中来。言之皆有实证,非为空谈。(《狱中与诸甥侄书》)一个人在牢狱之中仍不忘记教育自己的后代学好作诗的韵律格式,由此可见这种教育在当时深入人心之程度...

咬文嚼字 2022-09-23

语苑新谈|古人说话的艺术(一)

子路先忍不住了,带着怒气来见孔子,孔子把他硬压回去了。但是事情并没有解决,子贡干脆按捺不住,火了。孔子看到局势有些失控,就决定安抚一下大家,找几个班干部来谈心。他们几个就是子路、子贡和颜回。在这么危急的时刻,一般人的反应应该是情绪紧张,直奔主题,哪还顾得上语言形式的美呢?可是孔子的伟大,或者说不凡之处在于,他还能引经据典,这样起到了特...

咬文嚼字 2022-08-26 54

围炉话文案

在广西桂林,有一个山水间的旅居地产项目——「围炉山谷」,这是名字,也是文案。基本上听这个名字,脑海中就已经把它的产品勾勒出来了:在山谷的围合之中,有山水,有田园,有星空,这是天然的“围炉”。在生活的围合之中,有篝火,有歌声,有美酒,有家人,还有三五好友,这是人心的“围炉”。据说名字是“及时沟通广告”取的,李丁在一堆案名中把它选了出来的...

文案包邮 2022-08-26 56

趣味语文丨古代的冷饮,听名字就很解暑

炎炎夏日,酷热难耐,喝一杯清凉解暑的冷饮成了人们的不二选择。尤其在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冷饮不再是物以稀为贵,人人都可享用。其实,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了制作冷饮的方法,人们不但制作出“酥山”“蜜沙冰”等冷饮,还创造出世界上最早的冰淇淋——“冰酪”。一起来看——“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水浒...

语言文字报 2022-08-17 58

说文解字|回望古文字中的几种上古发型

此字在甲骨文中常见,出现约1300次,基本只见于人祈于神的占卜语境,罗振玉释曰:“象人举手跽足巽顺之状,故若训顺。”所谓“巽顺”,就是顺从,是个动词。具体细分,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以“神”为主语,即神顺遂殷王等占卜者希冀予以保佑。也可以殷王等占卜者为主语,这时“若”表被动。神灵保佑,顺了占卜者的心意,这在甲骨文卜辞中的重要性无可置疑,...

咬文嚼字 2022-08-17 67

走近名家丨文豪苏轼的另一面

苏东坡在凤翔做签判时,任务繁杂而枯燥。这样的工作对于苏轼这样满腹才情的文人来说,无异于精神损耗。但他不曾偷懒渎职,而是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政绩斐然。他在徐州任职时,当地发生洪灾,淹没了几百里地,水深几近三丈。有钱人纷纷携带家眷细软逃离,而苏轼冒着巨大的危险,曾有几十天不回家,搭个棚子住在城墙上,亲自监工指挥筑造防水堤坝,连禁卫军的指挥...

语言文字报 2022-08-03 64

百科指谬|严嵩的儿子不叫“严世藩”

三篇文章,一无例外,都把严嵩儿子的名字写成了“严世藩”。然而查一下《明史·严嵩传》,他的儿子分明是“严世蕃”。其他所有的历史人名大辞典也都只收“严世蕃”而不收“严世藩”。“蕃”“藩”二字虽然形、音相近,但意义有别:蕃,本义为“草茂盛”;藩,本义为“屏障”。虽然“蕃”偶尔被用作“藩”的通假字,但用于人名是不应该任意混淆的。如:东汉名士陈...

咬文嚼字 2022-08-03 52

屈原怎会自称“灵均”

《思美人》是一部以屈原为主人公的电视连续剧。笔者发现剧中不止一次地出现屈原自称“灵均”的情节,如第二集中屈原就说:“今日大君寿宴,集天地精华荟萃,日月恩宠加身,灵均特献诗一首。”(字幕同步显示)这是很不妥当的。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辞·离骚》:“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而字是在本名之...

咬文嚼字 2022-06-08 47

百科指谬|“芒种”不关“春牛图”

《文史知识》2008年2期《武强年画》一文在介绍年画的题材时说:“还有对应各个节日的年画题材,如立春的《打春牛》、芒种的《春牛芒神图》、二月二的《龙抬头》、三月三的《兰亭图》……”“芒种”与“《春牛芒神图》”,虽然都有一个“芒”字,但不是相互对应的关系。与《春牛芒神图》对应的应是立春。春牛本是象征农事的土牛,用藤、竹、苇之类的材料扎制...

咬文嚼字 2022-06-08 52

说文解字|“射”的文化史

以上第1辞是说“射地的鹿而擒获”,第2辞是说“不射地的鹿而不能擒获”,第3辞是说“不射猪,不能擒获”,第4辞是说“王射猪,整日无灾,擒获猎物,非常吉利”。从这些被射动物的种类来看,使用平头镞射猎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生擒捕猎对象。二、立身之法相对甲骨文,今天的“射”显然变了味,“弓”和“矢”的组合变成了“身”和“寸”的组合。这种写法的“射”...

2022-05-18 44

编辑多懂些历史太有必要了

英国科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毛泽东同志也说,读史,是智慧的事。(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从媒体披露过的事件以及自己的质检实践看,这些话是千真万确的,真是真理。对作者而言,如果不了解历史,不掌握历史知识,怕是要出丑的,甚至会引起哗然,毕竟写出来的东西“总是想写给许多人看的”(毛泽东...

出版资源库 2022-03-09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