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
语言是信息的媒介、思想的载体。如果语言系统“不兼容”,就容易各说各话、自言自语。我曾跟随领导到挂点村开展调研。在新农村建设的工地上,遇到一群正在干活的施工人员。按照计划和提纲,我准备请几个工人出来“座谈”。不料他们显得很“冷淡”,甚至有人嘀咕着:“哦,原来还来了上面的人呀……”这时领导阻止了我,带着我待在工地上,和工人一起卷起裤腿,站...
据两会新闻中心消息截至3月5日已有3000多名中外记者报名采访全国两会其中境内记者2000多名港澳台记者和外国记者1000多名中外记者报名数量较近几年有明显增长今天我们把镜头对准两会报道现场的外国记者他们有的全中文提问其表达之流畅惊呆了很多小伙伴
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深度解析政策方针、精心采写现场观察、追寻探索全媒创新。今年两会,新华社多篇报道让人印象深刻。有哪些精品栏目?有哪些好作品?上会记者都在忙啥?中国记协微信编辑部独家报道为你揭秘。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新华社派出500多人的报道团队,设立前后方两个报道中心,24小时不间断以中英法西俄阿葡等15种语言面向全球播发新闻产品...
“起底工作室”是中国日报颇具特色的短视频和纪录片项目组,深耕国际传播领域。今年两会,不到20分钟,“起底工作室”成员孟哲、徐潘依如一口气采访了十几位外国驻华大使,制作的系列短视频全网传播量超5000万……怎么做到的?有哪些技巧和经验?又有什么故事?孟哲给中国记协微信《我在现场》栏目发来投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在现场|他们,凭啥一口气...
受新冠疫情等客观因素影响,近年来省市级媒体单位出国采访并不多见。在此轮报道策划提出伊始,笔者所在部门和报道组便进行了充分的准备。策划先行,主题尤为重要。由于前往的国家和项目类型不同,大家在出发前分别提交了不同的采访和策划提纲,包括采访主题、采访对象、稿件篇目、报道规模、后期呈现方式以及行程安排等。如烹饪一般,从摘菜、炒菜到端菜,需要通...
有人说,艺术没有诀窍,艺术是人情的往来。最近几年,笔者采写了十几位人物,最大感受是:人物报道与艺术异曲同工,也是人情的往来——人物报道不是口述实录,而是蕴含灵魂和关怀的非虚构创作,需要记者与采访对象建立强烈的情感链接,捕捉对方鲜明的精神特质,写出有温度、有价值的文字。1“工夫在诗外”——提前做足功课,打开采访对象“心锁”,让采访交流更...
我们曾说过,采访的本质是合作,因而要换位思考,给对方所需,拿自己所求。但问题是,采访要共赢并不代表要“你好我好大家好”,这样是出不了好采访的。采访者的核心任务是用尽办法让对方摘掉面具,脱掉伪装,尽可能真实地呈现给读者。这需要激发,需要碰撞。如果交锋不可避免,如何正确地与采访对象争辩呢?这不仅仅是个写作问题,还是沟通的艺术。不是辩论,不...
尤莼洁(数据新闻中心总监):当时看到孟老师的文章后,我就觉得这可以做成一个很棒的可视化产品,我们最初是想做成一个互动游戏,重点是如何在老建筑中安装马桶,或是把安装的过程用图像来呈现。但在推进时,我们逐渐跳脱出原有的报道,因为不能为了融媒体而融媒体,还是需要去思考这个选题核心的内容与价值——城市面貌变化中体现的历史意义与价值。孟群舒:融...
5月19日上午,我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乌兰达坝苏木乌珠花嘎查采访乡村振兴。我分享一下自己关于乌珠花的采访经历吧。【注:旗是县一级政府,主要领导是旗委书记、旗长;苏木是乡一级政府,主要领导是苏木党委书记、苏木达;嘎查是村,主要领导是嘎查党支部书记、主任。】一、我要知道什么是乡村振兴。这是采访前的基础功课,需要自己查阅。1.实施乡...
写作需要构建世界(虚构)或再现世界(非虚构),需要作者储备海量信息,最好当个“百晓生”。学习能量强的,可以多做案头,从书面资料里整理、提纯;但是,总有部分核心信息散布在各当事人脑中,需要通过交谈获取,这就是采访。采访不是作家、记者或学者专有,本质上就是沟通的艺术,应用极广。从HR到投资经理,从心理咨询到商业谈判,甚至谈心、销售、推广等...
上周聊了采访,结果不少人问我,如何做好“一次”采访。注意!是一次,毕其功于一役的意思。我觉得这里头有些误会。很多事情能用效率求解,写作却例外,尤其人物写作,它是读心的艺术。就像追求多快好省的爱情大多没有好结果,采访也急不得。总之,采访这活儿,大力是出不了奇迹的,耐心才能——要写好一个人,最起码采访三次。其实,一切以信息交换和情感沟通为...
说到人和人打交道,我想亲密关系其实是我们观察人际互动的一个很好的维度。在谈恋爱的时候,有一句话对追求者来说非常适用,那就是“假如她涉世未深,带她去看世间繁华,假如她阅尽沧桑,带她去坐旋转木马”。这句话很有意思,它提供给我们一个切入人物报道的很好角度。从大概率上来说,我们采访的人物多是行业翘楚、人间精英。说到专业、阅历和资历,肯定是他们...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采访成功,报道写作就成功了一半。采访是收集素材。收集素材是为了写稿。素材收集到位,写稿才能得心应手。素材收集不全,写稿就会囊中羞涩,捉襟见肘,抓耳挠腮,徒唤奈何!报道体裁不同,对采访的要求不同。消息的采访,重点是五个方面的内容:一、全面情况。比如写项目管理,
10月26日晚,抗疫报道微信采访群,赵爱莲老师发来一段文字:同学们,这次我们采访采取线上视频采访方式,不能直接感受现场,要特别注重采访技巧,总结起来就是:三问。这“三问”就是前3条。在此基础上,我又啰哩啰嗦扩展了9条,构成12条,近1400字。这12条挺有意思的,有需要的同学看看,没需要的就不看,人各有志。01问出故事,问出行动与改变...
采访应是全身心的,而不仅仅是用嘴问,用耳听,眼睛对细节的捕捉是消息动词的来源,手中相机、录音笔的使用应能为“眼看、耳听”提供更好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