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刊组稿
记者在采访中经常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被采访人爱说、会说;有问必答,张口就是滔滔不绝。另一种是被采访人不爱说、不会说;有时不知如何回答提问。采访陷入僵局。面对第一种情况,比较好办。积极引导就是了,不能让被采访者牵着鼻子走。要善于把他(她)的“爱说...
人类的语言是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新闻报道同样要借助言语这一工具,它是新闻的“衣裳”。语言艺术的高与低,直接影响新闻的宣传效果。有些从事多年新闻写作的记者,写稿可以说是轻车熟路,对稿件主题抓得也准确,语言也很流畅,但过于呆板枯燥...
如何把握新闻的真实性今天,我在谈论新闻的真实性时,有一个重要前提:我经历了近10年的新闻写稿经历,关于“新闻真实性”这个话题的研究与思考,以及理论学习与采访写稿的实践也未停止过。但是,我依然想迫不及待地谈论这个话题,是因为我觉得不管是刚入道的新...
前不久,一则《著名歌唱家李双江突然失联》的消息在网上迅速传播。发布者称,知名歌唱家李双江在外出旅游的途中突然失联,人间蒸发。此事迅速引起热议。一些见到此消息的人还转发朋友圈,闹得满城风雨。但是,这条消息很快被警方辟谣。据了解,这名失踪的“李双江...
——《说说写文章的小故事》系列之二十五常听一些记者朋友说,自己写的稿子被主编退回、要再加工修改。原因呢?其中一个就是缺少细节。可见,细节在稿子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位置啊!确实,人们看通讯、看特写都爱看有细节的稿子。无论是写人物还是写风貌,如果稿子里...
标题的作用,大家都很清楚,其中之一就是吸引读者来看全文。既然这样,那我们就应该充分运用标题的作用,让传播取得更佳的效果。时下不少媒体在这方面下了功夫,比如新华社办的《参考消息》报在这方面动作不小。他们具体是如何操作的呢?请看下面的事例——1把肩...
编者按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重温毛主席著作、学习毛主席的文风,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搞好媒体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今天我们刊登由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刘国昌老师撰写的这篇文章,该文侧重从毛主席撰文的文字文风特色和品格...
——与学员的N次通信(第38封信)XX、XX学员:大家好!今天我们讨论一下胖导语、长衫题的话题。一看标题,好多人不解。莫急,听我慢慢道来——胖导语、长衫题,出自何处?这是我给某些导语、某些标题起的诙谐之名。何为胖导语?胖导语说的是有些消息的导语...
有的企业经营有方,效益良好,人才济济,越做越强。有的企业经不起一场风浪,折腾几年就萎缩了。这其中原因何在?除了经营环境外,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因素。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
常听一些年轻记者抱怨:“别人写稿总是一气呵成,出手很快,可我怎么总是不顺?”“段落调整了几次,还是不顺,怎么回事儿?”“我觉得可以了,但主编说我这稿子‘文气不大顺’。”……以上种种,是写稿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很正常。关键在于我们不能总是抱怨,要找...
外宣工作需要加强改进2021年6月2日,《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均在头版头条发表了《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一文。2021年6月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一版文中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
《长沙晚报》6月17日刊登了题为“汤洪波的‘首飞梦’”的报道,《作家文摘》在第二天转发。这篇报道在“全村骄傲”、“稳重少年”、“飞天梦想”3个小标题下,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航天员汤洪波的各方面的情况,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满足了广大读者的期待,赢得了...
在人民日报社工作40多年的时间里,接触、认识了不少老报人。这些老报人在办报方面颇多业绩,颇多经验,并形成了诸多关于采访、写稿、编版、做好新闻人等方面的“金句”。多年来一直想将这些有意思的“金句”整理出来,但又担心挂一漏万,迟迟未开工。然这些“金句”确实有用,最后决定还是将之陆续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这些“金句”有的是老报人平时编报时说...
与学员的N次通信(第37封信)《华文融媒云》公号周老师来微信说,有一宣传部部长问,如何写高校学生党员的人物通讯?关于如何写人物通讯,已有不少文章写过了。在这里要讲出点新意恐怕很难。但这次说要写学生党员的人物通讯,指向性很明确,那就再具体讲一讲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