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校园生活

学霸班的“带头大哥”为什么这么火———记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15级“钱学森”班班主任赵长颖老师

学霸班的“带头大哥”为什么这么火———记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15级“钱学森”班班主任赵长颖老师

他长期坚守在教学一线,主讲的课程深受学生喜爱;他对学术科研执着追求,勇攀科研高峰———他就是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赵长颖老师,2015级“钱学森”班的班主任,上海交大2018年教书育人奖获得者。赵长颖是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中...

平均年龄超88岁,上海交大“80、90后”教授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陈英明诗书画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

平均年龄超88岁,上海交大“80、90后”教授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陈英明诗书画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

本报讯11月27日下午,《弘扬国粹精华·陈英明诗书画展》开幕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上海交大三位“80、90后”教授陈英明、陈以鸿、陈益新,展出了数10余年的跋山涉水、广揽奇峰、精心创作艺术佳作。3位平均年龄超过88岁的交大教授首次在国家博物馆...

上海交大在“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中获多项荣誉

本报讯11月21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主办,人民网、央视网、中国青年网、中国新闻网、环球网共同承办的第三届“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评选活动结果正式揭晓,上海交大共获四项荣誉。其中,马克思主义学院施索华教授获“百名网络正能量榜样”网络空间公众人物,物理与天文学院思政教师梁钦获“百名网络正能量榜样”网络作品...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11月1日下午,芝加哥艺术学院院长、盖蒂信托基金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詹姆斯·库诺走进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东方会堂,做客堂·世界博物馆馆长文博讲堂第五讲,带来题为《TheGettyintheWorld》的主题演讲,与大家分享了盖蒂信托基金在世界文化遗...

赵朱木兰女士传记新书分享会在上海交大举行

赵朱木兰女士传记新书分享会在上海交大举行

本报讯“母亲赵朱木兰女士的故事,是一个充满爱、奉献、勇气、盼望、乐观、和坚忍的故事。它超越时空,并以家庭、信仰、与社群为基石。她默默地以她的一生展示了谦虚、无私、为他人服务的美德,却从无夸耀和显扬。”美国交通部长赵小兰夫妇在为母亲赵朱木兰女士传...

让世界认识贾平凹,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上海交大举办首届中国文学国际传播论坛

让世界认识贾平凹,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上海交大举办首届中国文学国际传播论坛

本报讯近年来,中国当代文学取得了举世注目的成就,但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还不够充分,在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之际,这就需要包括外语界学者和中文界学者在内的人文学者共同努力推动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的国际传播与接受。翻译中国文学,并在国际杂志上发表有关中国文学...

穿上“创新”红舞鞋,跳好校企合作“双人舞”,机械动力学院举办第四届研究生实践课竞赛活动

穿上“创新”红舞鞋,跳好校企合作“双人舞”,机械动力学院举办第四届研究生实践课竞赛活动

本报讯9月14日,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举办第四届研究生项目式实践课程展示暨竞赛活动,参展学生、指导教师、企业嘉宾等近5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冠名支持。在课程项目展示环节,9个教学班推出的38组项目团队进行了项目展...

上海交通大学13000余名全球新生开启新里程

上海交通大学13000余名全球新生开启新里程

本报讯9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迎来全球13000余名新同学,开启新里程。校党委书记姜斯宪,校长、校党委副书记林忠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徐学敏,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伟明等校领导来到各校区报到点,欢迎新生来到上海交大。一段穿越时空的对话交大“强国一代...

行有则知无涯———罗沛霖院士生平展开展

行有则知无涯———罗沛霖院士生平展开展

本报讯7月11日,为纪念交通大学1935届电机工程学院著名校友罗沛霖院士诞辰105周年,同时庆祝中国第一个电气工程学科———交通大学电机工程设立110周年,“行有则,知无涯———新中国电子工业奠基人罗沛霖院士生平展”在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正...

抚一纸情怀,书一片心声“笺之语—上海交通大学收藏名人手札撷英展”开展

抚一纸情怀,书一片心声“笺之语—上海交通大学收藏名人手札撷英展”开展

本报讯6月28日,由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党史校史研究室)举办的“笺之语———上海交通大学收藏名人手札撷英展”在徐汇校区董浩云航运馆拉开帷幕。在百廿余年的办学历程中,交通大学曾与无数近现代各领域先驱人物、大师学者、社会名流相遇、相识、相交,期间留...

《天眼风云》交大震撼首映致敬第一代雷达兵

本报讯近年来,我国的航空航天和国防事业发展突飞猛进。我国发射的系列火箭,往返于地球和太空之间;发射火箭后,各种跟踪信息能够迅速、准确的返回发射基地中央控制台的指挥中心……这些伟大的成就,都离不开“Radar”一词和幕后英雄的奉献。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的雷达技术、装备和系统,均是“零”基础。在祖国最需要懂得雷达知识的人才的当口,最急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