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平均年龄超88岁,上海交大“80、90后”教授献礼改革开放
40周年“陈英明诗书画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




  本报讯 11月27日下午,《弘扬国粹精华·陈英明诗书画展》开幕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上海交大三位“80、90后”教授陈英明、陈以鸿、陈益新,展出了数10余年的跋山涉水、广揽奇峰、精心创作艺术佳作。3位平均年龄超过88岁的交大教授首次在国家博物馆办展,身体力行“科艺相融”的交大美育理念,为弘扬国粹精华、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贡献力量。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上海交大原党委书记王宗光,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副秘书长、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曹卫洲,科技部原党组成员、纪检组长、上海交大北京校友会会长吴忠泽,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谢小铨,上海交大党委常委、副校长王伟明,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会长徐昌东,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庄亮,副秘书长刘伟、古兰,天津市文联委员刘恒岳,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理事会办公室主任罗雪,中国广播电视总台央广投资公司总经理张晓歌,上海交大原文艺系教授、东方艺术交流中心创始人陈英明,上海交大原应用物理系主任、东方艺术交流中心顾问陈益新,上海交大北京校友会副会长关大顺、罗坚,上海交大钱学森图书馆执行馆长、档案馆馆长张凯等出席相关活动。展览开幕式由上海交大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胡昊主持。
  在开幕式上,王宗光表示,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们的回信中强调,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有重要的作用。上海交大一直拥有良好的美育传统,建校三个世纪来,交大校门走出了一大批文化艺术名家,带动影响了一代代青年学子。1994年,为发挥离退休教师在开展艺术交流、繁荣校园文化等方面的作用,陈英明牵头成立了上海交大东方艺术交流中心,让中华传统文化在交大校园生生不息。陈英明本次诗书画展来京展出,表达了交大广大师生员工弘扬中华国粹精华、树立文化自信的宏图心愿,也同时为改革开放40周年献上了一份崇高的敬礼。
  曹卫洲对本次展览的顺利举行表示祝贺。他致辞中表示,推进海内外高级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交流,是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的重要事业和光荣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兴盛。
  徐昌东在致辞中表示,诗书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仅可以感怀人心陶冶情操,对精华社会风气、提高民众的人文素养有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诗书画艺术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陈英明走遍祖国的千山万水,始终没有忘记对于艺术的崇高追求,在作品中表达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真实情感,为树立中华文化自信贡献了力量。
  展览展出了陈英明的近百幅作品,以及陈以鸿、陈益新的部分作品,陈英明、陈益新都已年过80,陈以鸿更已超过90,可以称得上是“80、90后”了。展品中除了有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山水画作品外,还有临摹学习古人名作,以及将传统文化与当代世界观与价值观结合、以书画形式结合优秀的儒家思想名著画作,更有自创的叙事诗、书法、对联等。
  陈英明表示,“我在国内外曾举办过多次个人书画展,能在我国最高的文化殿堂举办个展是我的终生幸事。改革开放40年,也是我从一个普通人进入高等学府的40年。本次诗书画展的目的也是弘扬中华国粹精华,提高文化自信,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
  上海交大一直有着良好的美育传统,同时,交大美育基地建设成绩斐然。1999年,以美国国家艺术院终身院士程及先生命名的“程及美术馆”在闵行校区思源湖畔落成。2011年,钱学森图书馆在徐汇校区建成开馆,钱馆成为我国第一座建在高校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其陈展内容极为丰富地反映了钱老崇尚科学、追求艺术的完美结合。2014年底,李政道图书馆在交大闵行校区落成,成为倡导科学精神和艺术修养完美结合的重要课堂。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上海交大将始终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坚持科学素养和艺术情怀相结合,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扎实做好美育工作,全面展示交大美育工作的成效和风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努力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贡献更大的力量。
(江倩倩 徐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