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采评业务
编者按:在宣传工作座谈会上,校长吴麟章要求校报刊发06级生物2班魏东同学写给他的信。吴校长说,他是一个关心学校发展的人,体现了主人翁精神。一封普通学生的来信,引起校长如此重视,从中折射出校长体察校情,关心学生的务实作风。学校党委提出,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教学。我们真诚呼吁:广大师生要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只有思发展才能谋发展;各有...
简介:典型人物报道在我国的新闻报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高校弘扬正气、引领舆论、倡导校风的重要载体之一。运行机制与读者群的不同,使高校校报典型人物报道具备一些特殊性,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关键字:典型人物高校校报高校校园高校教师学校发展师生报道探析教学校园建设典型人物报道在我国的新闻报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是高校弘扬正气、引领舆论、倡导...
作为高校党委、行政的机关报,校报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回避的责任和重要任务,换言之,高校校报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和有效载体。进一步理清校报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两者间的关系,既能找到学生政治思想工作新的发力点,又能促进校报本身的发展。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校报的重要责任(一)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校报的重要...
党的十七大要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和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担负着引导舆论、交流信息、弘扬新风、培育新人、维护稳定、繁荣文化、传承文明的重要使命。近年来,贵州大学报在校党委、校行政的领导下,在校党委宣传部...
中国最早的校报,据有关史料,当推1895年北洋大学创办的《北洋公学》校刊(即现在的《天津大学报》。如无新发现,这应算中国的第一张校报。继之是1910年天津《南开周报》的诞生(《南开大学报》前身),以及1911年《华西协会大学校刊》的创办(现《华西医科大学报》前身)。这是在风雨飘摇的晚清政府即将覆灭的前夜诞生的中国最早的一批校报。第一节...
高校校报是我国新闻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第一份高校校报——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创办的《北洋大学季刊》问世以来,我国高校校报已走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据了解,目前全国千余所高校80%以上都创办了自己的校报,校报编辑队伍达3000多人,每期发行量超过200万份,年发行量在3000万份以上。高校校报已成为我国高校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和对...
从事《上海财经大学报》编辑工作十余年,工作中深感要编好一个校报的版面乃至整一份报纸,不是易事,其牵涉到的方方面面非才疏学浅的笔者所能全然顾及或讲明。在此,仅就新闻图片编辑、摄影这一话题,谈几点体会。一、准确定位高校校报作为一份具有国内统一刊号的内部发行报纸,不仅是学校教学、科研、文体等各类重大活动的宣传报道载体,它还是学校整体形象的一...
高等学府是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应用和传播的重要基地,技术相对领先、网络建设与支撑环境良好、应用资源颇为丰富。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与高校宣传工作理念的日益深入,在校园网建设进程全面提速的基础上,诸多高校校报编辑部不约而同地开发与推出了校报电子版(有的称为网络版),甚至在基本信息等方面做到了与校报同步发布,使高校校报逐步从平...
宋按:做了这么多年校报了。大学有三年,毕业后也快五年了。话说八年抗战,好像应该什么一下了。早些时候还说高校校报应该是一张社区报。现在又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如此一文。看了那么多狗屁文章,只有这个颇和俺的心意啊。全文如下:自1895年近代中国第一所新式大学——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创建时创办的第一张校报算起,校报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高...
从1895年北洋大学创建的《北洋公学》(即现在的《天津大学报》)作为中国的第一校报开始,校报诞生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了。校报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一所高校形象的窗口,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学校的实力。一所高校的校报办得有质量、有品位、有特色,不仅这所学校的师生喜欢看,外校的人也愿意看,宣传报道的效果就比较好,对内就能较好地营造舆论环境,服务师生、凝...
市场是决定报刊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相对于报业市场来说,目前我国高校办报走的还是单一的计划性与定购性相加的路子,即由学校拨款,院校宣传部门主办,发行的对象主要是本校师生员工。固定的市场,固定的读者对象,对于高校校报的发展来说,确有“固步自封”之疾。打破常规,从“自封”中走出来,主动融入报业市场,应是高校校报发展的理性选择。高校校报与报...
高校校报一直是高校的窗口,它肩负着高校政策、规定的宣传,管理、教研的监督,校园文化的传播等多项责任,在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近年来,高校校报在大学生中的影响与威信却愈来愈趋向弱化,大学生们对校报普遍存在抵触心理,很少再出现那种集体围看校报的热闹场面。这种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高校校报的报喜不报忧,只宣传不揭露,只...
怎样做一名合格高校报纸编辑,不仅反映了编辑个人素质,而且还直接关系到高校校报的运作、发展和办报质量。笔者的体会要做到“六性”。思想性。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比如,笔者所在的公安院校,担负着为人民民主专政工具培养“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服务群众、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警用人才的重大使命。因此,政治思想性理应放在办报第一位。知...
高校校报的读者主要是高校的师生员工,对他们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有利于高校校报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强化校报的导向性、针对性和可读性,从而提高校报的整体质量和水平。高校校报读者的积极心理1、关注心理。当今的大学校园不仅仅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与勤学苦练的场所,更是教学相长、内通外联的社会组成部分。在这里,每一天都有大事小情发生,对...
作为学生记者,一有时间我就会在学校内转转,看能否发现些“小故事”。迎新这么热闹的场面,我自然不能错过。两天时间过后,绝大部分的新生已经安顿下来,我也平心静气的坐下来,像“过电影”似的回忆这两天的所见所闻。按部就班的迎新工作,没有太惊人的新闻可写...
高校校园媒体比起社会媒体,与大学生的生活更为密切。目前,大部分高校已经形成了以校报、团报、电视台、广播台及新闻网为基本形态,隶属于校党委和团委宣传部门的校园媒体格局。然而,网络时代对传统校园媒体提出的挑战是全方位的,笔者曾工作于校园纸媒的一个缩...
作为高校宣传的主阵地和重要窗口,中国高校校报具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从手工制作到网络版本,中国的高校校报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史。面对电视、网络等现代化媒体的冲击,中国高校校报的前景似乎让人担忧:是依然古板、“千人一面”,还是追求创新、重塑自我?在记者的采访中,两种情况依然并存,其中原因不一而足。谈起校报,从北京某重点高校毕业六年的小彭的印...
自1895年北洋大学创办《北洋公学》以来,高校校报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曲折历程。作为纸质传媒,在信息不够发达的时代,它成为校园里师生相互交流信息的主要载体,受到高校师生的普遍关注。如今,随着多元媒体的空前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和高校校园局域网的开通,校报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校报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一、出版周期长...
人物报道在新闻报道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有着其他新闻报道不可比拟的影响力。相对于日常新闻事件对人的采访而言,人物报道,是就某个新闻事件中的人物或新闻人物本身展开的专题报道。那么,什么样的人物能成为新闻,成为报道对象?采访有没有通则可言?我们如何采访如何写作?笔者在此结合工作实践谈一下体会,期望起到抛砖引玉之效。三种人物能成为新闻根据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