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影摄像
谓“热”,是所有新媒体编辑的共同功课“追热点”。政务短视频平台不是普通的新媒体平台,有自身的定位和选题范围,应该如何追热点而不是蹭热点?一是在热点事件中找到金华元素。如金华东阳女孩单依纯在龙年春晚献唱《不如见一面》冲上热搜,金华发布视频号团队将单依纯的春晚献唱和她作为金华文旅公益大使为美丽家乡代言的画面综合剪辑后推送,趁着春晚热点和春...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10.79亿,比2022年12月增长了1109万人,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了10.26亿人,占网民规模高达95.2%。如何在短视频时代找到适合传统纸媒的“融合”之路,是地市级党报亟需破解的一项重要任务。恩施日报社短视频借助短视频平台,打造多款浏览量过亿的作品,极大提升了传...
在企业搞新闻宣传,往往会碰到一个难题:图片跟不上。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后,文字稿可能很快就写好,但有时要有配图一起报送,这时就会发现,要么图片根本就没有或者数量极少,要么图片质量低下拿不出手。这时再想到亡羊补牢去“补图”谈何容易!弄不好,一不小心,就会出现“摆拍”的情况,甚至PS造假,这就背离了我们新闻工作者的初心,职业规范也不允许这样做...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形式直观、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的短视频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成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在媒体融合传播深度推进中,《长江日报》新媒体视频产品《第一眼》,以短视频的形式,讲述城市视频中的凡人善举,探索出一条鲜活的正能量爆款短视频融合创新实践路径,让正能量实现更广泛的触达。打造武汉正能量的网络展示窗口《第一眼》栏目成立于...
当下,媒体深度融合已步入“无视频不网络”时代。如何让文字记者在握好笔杆子的同时,能够拿稳手机或摄像机,生产出符合传播要求的短视频?结合苏州日报记者的日常实践,笔者认为,破题的秘诀在于抓好“策划”“细节”“合成”三大关键词。抓策划,在报道实战中锻炼视频思维文字记者要从文字制作转型到视频生产,最大的难题是思维的转变。从某种程度上讲,文字表...
家里的录制条件就相对较差,很难找到一个不乱的背景,拿着相机在家里各个角落取景后,终于发现深蓝色的窗帘还算凑合。因为没有提词器,加上记忆力衰退厉害,背诵全文太难了。所以录制的方式也十分原始,一段一段地背诵,有时甚至是一句一句来,背一句,录一句,全靠后期剪辑救场。也因为自己的普通话“台湾腔”有点重,很怕被网友骂,所以虽然最终视频可能只有2...
豫视频·影像创意工厂是河南日报社重点打造的互联网短视频运营服务商。2018年孵化“影像管家”模式,形成专业视频生产流水线。工厂现设有厂办、销售、编创、采集、后期等5个车间,可针对平台派单、编导策划、影像制作、产品交付、全媒体推广等全流程进行模块化管理。多年来,豫视频专注于媒体+商业影像服务,工作足迹遍布国内外多个地区。其中,后期车间是...
——结局。每段影像几乎都可以用经典的四段式架构来对号入座,随着平台的发展,用户的选择权越来越高,用户根据自己喜好及时对内容“投票”,及时反馈。尤其对于去中心化算法平台,用户喜好决定内容曝款上限。信息密度很重要,快节奏的新媒体信息爆炸时代,用户需要“信息爽感”。用户越来越没有耐心,则剧作结构发生变化,即:高潮——发展——高潮。高潮即开端...
以下是前年课堂点评视频作业时的几句话,放在这里,供2021广电参考。视频作业附录在后。一、关于固定镜头拍摄1、找动词。拍固定镜头就是逼着人找动词,找固定镜头里人与物的活动。2、找构图。固定镜头要重视构图,构图是有意味的形式。3、找前景。拍固定镜头,多拍中近景、特写,多带有关系的前景,前景赋予镜头以意义。4、拍固定长镜头,每个镜头至少在...
罗兰·巴特是最先提出“视觉转向”这一概念的学者,他主张从符号学角度进行视觉修辞研究,从视觉传播领域寻找修辞方法的规定性。根据视觉修辞理论,短视频视觉修辞表现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意指概念(idographs)”“隐喻(metaphors)”“意象(images)”[1]。(一)意指:社会文化表征的基础形态意指概念本意为意识形态借以发挥作用...
2022年7月24日,我在采访编辑圈公众号新闻业务交流群里抛出了一个话题,问大家: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关于“问天实验室”顺利升空的短视频哪一家做得更专业?
丹尼尔·贝尔说过,“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1]。在这样蓬勃的视觉文化的进程中,图像的传播早已取代文字传播在新闻行业中的地位,影像传播技术越来越被广泛地运用到新闻传播中。而新闻摄影作为一种传统的图像传播方式也被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当然,新闻摄影并不单单是简单机械地按下手机和相机的快门,其中包含着照片的拍摄者与...
转场短视频,以文字见长的报社看家本领要稳固,但不固守,跨过边界,越过山丘,把内生基因转化成新媒体赛道上的新优势。报社何以在短视频风口中占得主流席位,五大优势要释放能量、获得流量。主笔成主播,报社主笔常有,而主播不常见,有影响力的主播更是鲜见。报社的记者、评论员写稿子是一把好手,却不擅在屏媒上“耍嘴皮子”。其实从内容角度讲,主播和主笔的...
张精彩的新闻照片,往往会在媒体和社交平台引发关注和热议。什么样的新闻照片才能抓住读者的心?新闻照片和一般摄影作品的区别在哪里?好的新闻照片需要满足哪些条件?针对这些问题,传媒茶话会特邀人民日报总编室要闻七版主编朱伟参与探讨。1.重大主题报道、重大赛事期间,
质的构图是帮助照片提升的关键之一。在使用手机拍照时,我们可以尝试打开手机相机自带的网格辅助线,三条辅助线可以帮我们将画面明显地切分成9个小方块,从而帮助我们轻松锁定画面的“黄金焦点”。不论是中心构图、三分法构图、对称构图、对角线构图等等,都可以根据相机中的网格辅助线的提示轻松搞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会前,必须做好摄影设备的准备和检查。要做好设备的清洁和保养,检查设备的性能和状态,包括配件是否齐全、电池是否有电、备用电池是否携带等,确保会议当天处于良好的性能状态。除了基本设备准备充足,还要考虑会议的各种场景,补足所需设备。比如,如果没有广角或超广角镜头,颁奖时的合影可能照不全;闪光灯的缺位可能导致照片发...
小人物是这个时代的缩影,他代表着你我,拥有着普遍的社会价值和意义。透过对小人物的解析,我们就能一窥生活的真谛。作为一名摄影记者,要将镜头对准这个大时代下小人物的命运,他们的故事充满正能量,也折射着这个时代的伟大变迁。楚天都市报《基层大聚焦》摄影专栏就是以情系“小人物”,胸怀“大时代”为主题展开的具体新闻实践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全面深入普及,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给各行业带来了无限发展空间,同时也给各行业的传统生存模式带来冲击。就媒体行业而言,媒体融合已经向纵深发展,在时代大背景下,媒体从业者要作好转型升级准备,尤其作为摄影记者,在人人都能拿起手机、相机拍照的当下,摄影记者如何适应媒体发展需求是值得行业深思的问题。本文从媒体融合背景下,笔者...
在新闻摄影界,政经新闻图片报道通常被认为是摄影的软肋,理由是图片主要靠形象思维,而对于政经新闻特别是经济新闻来说,多是具体数据和专业分析,用照片难以充分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