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新闻写作

治一治“五种病”|消息采写之结构④

辑案头摆着大量的来稿,有的消息粗看题目不错,细看主体部分不理想。动手修改吧,内容干干巴巴的、零零散散的、空空洞洞的、乱乱纷纷的、平平淡淡的,难以下笔。因此,消息结构要注意治治几种常病:1.治一治“呆”病消息的特点是一新、二短、三活。新闻最怕患“呆”病,结构呆板,段落不活,字句冗长,读起来无味。比如一位通讯员寄来一篇综合消息,总共250...

老记说事 2025-05-20

消息要不要“尾巴”|消息采写之结构⑤

于这个问题,汤世英等同志在所著《新闻通讯写作》一书中指出:“写文章一般都讲开头和结尾。结尾也是结构布局中颇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结尾收得好,往往是有利于深入主题。能帮助读者加深对全文内容的理解,或者留有余味,文章的表达效果因而得到增强。然而,对消息来说,情况却有所不同了。”该书接着说,多数消息不必有结尾。在消息的结构布局中,结尾并非占着举...

老记说事 2025-05-20

如何写好现场感?

媒编辑说,稿子里犯的所有问题:现场少,主题散,文字不精。现场少,说明记者未能深入现场,因而也就写不出现场。记者写现场是题中应有之义,不会写现场那就难于把新闻写好。有鉴于此,一些资深记者都把写现场看得很重,并在其中下了很大功夫。如何写好现场呢?一是描述现场。二是写好人物的动作、对话。一、现场感从这里流出。一篇题为《岚县:“山药蛋”变得“...

老记说事 2025-05-20

“标”新立异“题”纲挈领——延安日报编辑这样改标题

三、原标题:梅花鹿特色养殖“鸣响”乡村振兴见报标题:呦呦鹿鸣唤振兴(主题)——解密特色养殖大户谢文虎的致富经(副题)原标题虽突出了文章主题,而且用“鸣响”增加了动感,但还是有些单一。修改后的标题引用《诗经》的诗句“呦呦鹿鸣”,既有诗意又增强了视听效果,同时富有文化内涵。主标题营造了意境,再有副题的烘托,增强了故事性,更易引发阅读兴趣。...

老记说事 2025-05-20

新闻宣传做不好的单位,其他工作也好不到哪里去

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体内容按照管理对象、成长过程和流程、职能或者业务功能、层次上下、资源要素等不同方面可以划分出系列内容。那么为什么说新闻宣传做不好的单位,其他工作也好不到哪里去呢?第一,在系统复杂的企业管理内容中,是否重视新闻宣传工作反映出的是管理者的视野幅宽和管理站位的高度。只有视野具备了一定宽度和高度,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老记说事 2025-05-20

“XX单位领导”的提法宜慎重

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一般来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正副职领导,肯定可以称单位领导。正职如:党委书记、局长、市长、校长、院长等,俗称单位“一把手”;副职如: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副市长、副校长等,通常协助正职分管具体领域。此外,参与党委(党组)集体决策的班子成员,如党委委员、党组成员,高校的党委常委等,称作单位领导,也是OK的。还有些特...

过鸿 2025-05-20

编校涉外内容时切不可掉以轻心

内容涉及国际关系,特别是涉及我国与其他国家关系的敏感话题时,编辑就必须确保其与国家相关的政策规定、我国政府的公开立场保持高度一致,不要因为我们的失误给党和政府添乱。之所以言出于此,是因为笔者对此深有感触。1.一个案例的警示由于排版者的失误,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教科书中把地图上一邻国的首都错标成了“北京”。这其实是很容易被纠正的错误,可令...

7个中国新闻奖获奖版面带来的3点启示

获奖版面在处理重大事件时,精准地把握了政治方向,以鲜明的立场、深刻的解读和全面的报道,呈现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坚决拥护和广泛宣传,使得读者能够透彻理解政策的本质,进而引导公众舆论,凝聚社会共识。2、打破传统版面局限在7个获奖版面中,有5个采用跨版设计,打破了传统版面的局限,为丰富内容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例如,对于重大活动或系列报道,获奖版...

基层外宣“出圈”,这3点很重要

宣稿件的“使命”在于推介亮点、介绍经验,最终起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效果。从记者角度出发,什么样的外宣稿件才算合格?笔者认为,能否传递新闻线索、有效信息,让记者编辑眼前一亮,知道“你想要宣传什么”,才是基层外宣的真正要义所在。“如果有十项工作,最拿得出手的是哪一个?”基层工作面广量大,但新闻报道篇幅有限,外宣工作人员下笔前不妨问问自己,想宣...

公文写作重在“研究事”|应如何“研究事”,研究后如何表达?

“研究事”并不是摒弃“研究字”,而是把事研究清楚透彻后,再“研究字”,通过恰当的表达方式体现出来。研究如何表达,重要且必要,可以突出三个要点。研理炼句入情研理。顺理才能成章,理直才能气壮。公文不能仅停留在事的层面,需从就事论“事”上升到就事论“是”。这个“是”指文之理,包括理念、道理、情理,是以主题、思辨、逻辑、表述等体现出来的思想理...

秘书工作 2025-05-20

原市长,还是前市长?——原、前用法的初步辨析

根据上表对比可以看出,两词虽有区别但非常微妙,下面我们进行实例分析,进一步区分该用“前”还是“原”。(1)中共江苏省委决定,扬州市(原)市长谢正义出任扬州市委书记。分析:这里只是在叙述某市长出任市委书记,没有强调现市长,没有时间的对比,故应该用“原”。(2)我们院的(前)院长已经退休,现在的院长都上任半年了。分析:后半句提到现在的院长...

编辑者说 2025-04-29

你没发现吗?写作就是修补与重构的过程,让你成为文章高手

性叙事,将零散的场景、对话、感官印象按情感逻辑重组,如拼贴老照片般让碎片在碰撞中产生新意义。《午后修补术》樟木箱第三层的蓝墨水渍在阳光里洇开,像那年你衬衫上的雨。晾衣绳晃着褪色的校服,衣摆扫过我踮脚够糖罐的指尖。缝纫机“咔嗒”咬断底线时,你正把算术本折成纸船,说要漂过弄堂尽头的阴沟——后来船沉在梅雨季,而你的影子至今卡在晾衣绳与天花板...

如何把记忆“味道”写成文,让你成为写作高手

祺《豆腐》):“豆腐最简便的吃法是拌。买回来就能拌。或入开水锅略烫,去豆腥气。不可久烫,久烫则老。拌豆腐宜用嫩豆腐,南豆腐、北豆腐均可。老豆腐宜放虾酱炒食。”-技巧:选取单一味道(如“辣”“甜”“酸”),从口感、质地、烹饪方式等角度深挖,让读者仿佛尝到味道。-注意事项:避免笼统说“好吃”,要写“辣得舌尖发麻,眼泪打转,却忍不住再夹一筷...

如何把“隐喻”写成文,让你的作品富有诗意与深意

的人生仿佛走进了深秋。曾经如春日般蓬勃的朝气,在岁月流转中悄然消散;盛夏般炽热的梦想,也随着时光冷却。街道两旁的树叶渐渐泛黄,一片接一片地飘落,恰似我逐渐流逝的青春。寒风掠过,带来丝丝凉意,正如生活中的挫折与无奈,轻轻叩击着我的心门。我站在季节的路口,看着满地的落叶,突然明白,生命的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模样,而秋天的萧瑟,或许正是为了...

“复调”结构写作法十八例,提升你的散文境界

“复调结构”如同巴赫的《赋格曲》,是多个独立声部的共生共舞。它拒绝单一视角,让不同时空、多元声音、复杂情感在同一文本中平行生长,最终织就如马赛克般斑斓的意义网络。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灵魂对话到福克纳的时空交错,复调结构始终是破解生活复杂性的钥匙。复调结构的终极魅力,在于承认世界的不可被单一叙事穷尽。生活是无数个“同时发生”的叠加,是过去...

阅读就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且是立马行动的

人都爱阅读的时代,可得站出来说几句大实话!阅读?哼,别扯什么纯粹为了享受知识的海洋、遨游在智慧的星空之类的鬼话。阅读的目的简单明了,就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且必须是立马行动的,容不得半点拖延!瞧瞧那些捧着书一脸陶醉的家伙,读了一本又一本,好像自己已经成了知识的巨人。可结果呢?生活还是一团糟,工作还是没起色,人际关系还是一塌糊涂。这叫什么阅...

开篇-段落-情感-结尾:“文章结构”的万能心法36式

常想,若把思念酿成酒,该用多少个黄昏的余温来发酵?就像母亲收在竹篮里的茉莉,总在深夜悄悄绽放,把月光染成雪白的芬芳。”-心法解析:以“思念酿酒”“茉莉染月”的通感悬念开篇,并非刻意制造冲突,而是捕捉生活中“反常而合理”的瞬间——那些让你心头微动的“如果”,便是结构的第一块基石。-仿写心法:从“心眼”中打捞独特体验(如“每次关窗时,总觉...

“琥珀”写作法十八例,让你成为散文高手

奶奶的顶针躺在针线盒底层,铜环内侧的凹痕里嵌着经年的棉线絮,像冻在琥珀里的雪。她纳鞋底时总把顶针套在中指第二节,金属与布料摩擦的沙沙声里,针尖偶尔会刺破指尖,血珠滴在青布上,晕成小小的红梅。去年整理遗物时,阳光恰好穿过窗棂,顶针的锈迹在光里泛着温润的红,那些被岁月模糊的缝补声,突然在金属的凉意里清晰如初——原来有些过往,早已随体温渗入...

“肖像描写”写作技巧36技法,让你成为文笔高手

观其形,头之方圆,额之宽窄,皆有其寓。面如满月,福泽自现;面似削瓜,清逸立显。眉若春山含翠,或浓或淡,皆可彰其情性。眼似秋水含波,或明或暗,俱能透其心魂。鼻若悬胆,挺秀而显坚毅;唇若涂朱,娇艳而露风情。察其色,肤如凝脂,白者似雪,透纯净之质;肤若麦色,黄者如金,蕴朴实之美。发如乌云,或盘或散,皆具风姿;发似银丝,或卷或直,各有韵致。然...

“万能结构”写作法,“得一法”而写10000篇

转合”结构写作法此四者,乃文章之基本框架。起者,开篇点题,引人入胜;承者,承接上文,展开论述;转者,转折变化,推陈出新;合者,总结全文,画龙点睛。如《赤壁赋》一文,起首以“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开篇,点明时间与地点;继而承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描绘景色之美;转而以“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引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