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汇集
《反腐败导刊》作为一本立足纪检监察工作宣传报道的专业期刊,近年来主动拥抱变革,从品牌建设到智库运营再到发力短视频,打出了一系列漂亮的组合拳。尤其是短视频领域,截至5月24日,已在全网短视频类平台拥有粉丝886万。其中,“反腐前沿”抖音号粉丝数已超700万,发布作品3410条,累计播放量52.8亿,单条作品最高播放量达1.3亿,总获赞9...
2016年10月,在贵阳举办的第16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我的老板——时任一点资讯董事长的刘爽,提出了一个震动行业的概念:算法有三个陷阱,我们必须防范。
2012年,正当我把一只脚踏入互联网的门槛、以门户网站新闻总监的身份而骄傲时,一个名叫“今日头条”产品诞生了。它打出的招牌是“你关心的,才是头条”。而当我听到这个Slogan时,满脸的莫名其妙——头版头条,不是应该由编辑决定吗?
身处信息大爆炸的融媒体时代,人人都有了麦克风,人人都可成为自媒体,传播主体与传播平台边界愈发模糊。与此同时,移动阅读成为主流,受众更习惯于利用碎片化时间接受信息,进而导致信息本身的不断简化。时政新闻作为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重中之重,往往因选题、篇幅等给人一种严肃感,其内容在越发快餐化的传播环境中显得有些异类。
报道各种事实特别是产品、商品时不使用“最佳”“最好”“最著名”“最先进”等具有极端评价色彩的词汇。医药产品报道中不得含有“疗效最佳”“根治”“安全预防”“安全无副作用”“治愈率”等词汇,药品报道中不得含有“药到病除”“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险”“最新技术”“最高技术”“最先进制法”“药之王”“国家级新药”等词汇。
事故报道要如实公开怎样写事故报道?这是摆在记者和通讯员面前一道棘手的考题。写得太惨太恐怖,扩大事故,肯定不行。写得“报喜不报忧”,有意淡化事故,也不行。怎么办?让我们来重温一下毛泽东在1959年6月20日看了新华社关于广东水灾的内部参考材料后作...
——《说说写文章的小故事》系列之二十三媒体人都知道,改稿子是件“必干的活儿”。稿子是“改”出来的,哪有不经过“改”的稿子呢?然在实际操作中,有些人似乎没做到位。他们也改稿子,但只是粗粗一改就交稿;至于说对稿子谋篇布局再思考、对文字再精雕细刻,好...
?上周发表的《如何把新闻培训办得生动实效》一文说到:“在上课前一周或半个月,新闻培训课的主办方应当认真研究一下,结合当前形势,这次培训要讲什么内容,想达到什么目的。可以针对新闻宣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学员们提出的问题,列出一个授课提纲,让授课...
随着旅游热的兴起,写“旅游漫笔”的人多了起来。“旅游漫笔”成了不少媒体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经常会在版面上亮相。笔者在一段时间内,曾为《人民日报海外版》旅游版写过几十篇“旅游漫笔”。后来,这些文章汇成一本书,书名叫《乐在旅途》。在写作的过程中,...
人民日报社资深记者、原记者部主任田流老师在谈到自己的采写体会时,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采访要以十当一,写稿时要以一当十。”他解释道:“采访要以十当一”说的是,采访时要多多获取材料,材料越多越好。因为有时采访时觉得材料差不多了,可一到下笔写稿时...
近年来,媒体融合深度发展,各大媒体纷纷在融媒产品上发力。融媒产品,成为媒体行业求变求新的突破口,也成为媒体行业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爆款”产品更是提升媒体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湖北日报以深入融合、整体转型为导向,创作和呈现了诸多融媒产品,其中不乏“爆款”、精品,初步形成了融媒报道的新路径。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以及VR、AR、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逐步成熟,媒体行业再次迎来变革。面对未来的新局面,新媒体需要在内容和传播方式上充分利用新技术的优势,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才能在未来新媒体4.0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2021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2021年3月4日在北京召开。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了国务院提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会议同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
编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出版物如何计错的问题,本文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答集中整理,或许对您有所帮助。同时附上2020年5月发布的《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以及2016年6月发布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判定细则计错表》等规定的电子版合集,可供下载参考。
短视频凭借时间短、信息承载量高、内容呈现直观等优势,更符合当下网民的使用和阅读习惯,已经成为受众喜闻乐见的主要信息传播手段。在短视频与新闻业务的不断融合中,出现了“短视频新闻评论”这种新型评论形式。?
增强“四力”给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提出指导和要求,所谓脚力,就是指调查研究的功夫,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做好采访调查;所谓眼力,是发现判断的功夫,要有善于发现好新闻、从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中发掘问题的敏感性;所谓脑力,是判断和思考能力,要有清醒敏锐...
公元1196年(南宋庆元二年),著名理学家朱熹在蛤蟆窝村讲学时,所留下《观书有感》共有两首。其一是写源的,“为有源头活水来”;其二则是写流的,诗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