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采评业务
当前,全面依法治国正在向纵深推进。湖南法治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湖南日报集团“融合创新,改革转型”的工作方针,构筑法治宣传新格局,促进传播事业新发展,有效提升法治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高站位,转观念,拓展大法治,锻造思想力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湖北日报自2019年7月开始常态化运营“湖北日报”抖音号以来,截至2022年6月30日,湖北日报抖音号粉丝数量突破3900万,发布视频1.4万余条,视频总点赞量超过20亿次。湖北日报抖音号短视频新闻议题领域广泛,其中爆款短视频有什么特征呢?本文选取湖北日报抖音号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播放量“1亿+”的爆款短视频作为研究...
2017年秋,花湖机场开工。据不完全统计,从2017年10月至2022年6月期间,湖北日报先后推出有关货运枢纽机场的报道超过250篇,新媒体产品300多件。参与报道的记者还推出30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筑路苍穹——中国首座航空货运枢纽建设纪实》,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公开出版。虽然有对花湖机场的充分了解及报道经验基础,但在今年5月中旬,距离机...
通讯员李肆问我,傍晚时分开始爬一座大山,爬到半山腰时,能看清身边的花的颜色吗?我说,季节不同,山的高度不同,答案也就不同。他想了想,便在新闻报道中加上了采访时间,“7月23日”。本来,他写的是“日前”到某个山村采访,“傍晚时分”从山脚出发,徒步到村里,爬到半山腰时,看到了五颜六色的花。他说,之所以写“日前”,就是想模糊采访时间,担心发...
“快速提高”的方法真没有,但“逐步提高”的方法有,而且很多。最直接的方法,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多看多写。看什么?一、看好的案例知道什么是“好”,然后要从头到尾的看,从整个项目面临的问题、品牌的需求、产品的诉求,到广告的策略、创意,再到文案的执行,看文案的遣词造句,更要看文案为什么朝这个方向写。二、看理论总结一方面是看一些靠谱的方法总结...
我马上点开认真看了一遍,对她说:“相比之前的稿子进步很大。这篇稿子已经具备了一个好故事的基础。开头的导语部分和第一大部分,写得比较好。第二第三部分没有把故事讲出来。”我又习惯性的“因势利导”:“你看,只要多写,就一定会有进步。通过一定量的积累,你现在的进步已有质的变化。还是要坚持写、坚持多写。”她说:“嗯嗯,坚持写,感谢帅部指导。后面...
两年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用“主播说联播”打开了短视频评论的入口,让“试验田”成为“丰产田”。康辉、海霞等“国脸”打破传统播报形式,创新表达,为《新闻联播》注入“互联网血液”。从《新闻联播》的周边到现象级融评产品,“主播说联播”深耕三年,做到了新闻价值和传播效果双丰收。“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众号“睡前聊一会儿”则蹚出了一条音频、图文“1...
互联网的即时便捷重塑了传统的新闻采编生产过程,一方面,信函、热线、来访等传统新闻报料渠道不再是编辑部新闻线索的主要获取途径;另一方面,社会和受众的需求使得新闻生产的时间、采访写作的节奏愈发紧张,“又快又准”成为对记者的要求之一。此时,从网上发现隐藏的新闻信息,成为记者的必备技能。一是练好“新闻嗅觉”,从官方发布的信息中捕捉线索。记者要...
澎湃新闻在历次重大会议报道中都很重视视听传播,不断引入新技术与自身的内容优势结合,创造性地推出新媒体产品。比如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推出的数据报道《1978年到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关键词盘点》,就借用了社会学研究中的词频分析方法,提炼了过去45份工作报告中的常青词汇,直观呈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展的趋势、政府工作的重点和民众最关注的...
记者为何一定要到现场采访?戴丽岩在网络时代,记者为何一定要到现场采访呢?我的看法是:第一,记者现场观察可以获取直接感受,使新闻报道具有真情实感。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新闻采访更是如此。无论是采访新闻人物,还是采访新闻事件,对人、对事、对物、对现场环境的直接观察,有时会使记者“触景生情”,获得真切的具象的感受,得到真实、生动的新闻写...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认为,控制论是研究系统的状态、功能、行为方式及变动趋势,控制系统的稳定,揭示不同系统的共同的控制规律,使系统按预定目标运行的技术科学。而传统意义上的新闻生产,就像维纳所说的那样,从选题开始,到采写、编辑、校对、审核、发布、印刷,甚至是发行等各环节已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系统,其差错控制则需要各个环节各负其责,把程序预防真...
私域流量原本是一个互联网营销概念。私域流量是相对于公域流量而言的,公域流量即人人都可以用的流量,但需付出一定的成本,且不一定可持续。私域流量则可以理解为利用个人力量进行传播所带来的流量,如互联网商家或媒体机构利用微信、百度、头条、小红书等平台将用户转移到自有领域,通过社群、朋友圈分发等形式产生用户裂变,并获得可观的流量。与公域流量比,...
无论是对传统广电媒体还是新媒体来说,优质的内容永远是构建自身影响力的重要法宝。视频作品生产过程当中,能否吸引受众,内容仍然是关键。传统广电媒体有着人才的优势,有着丰富的新闻经验,也有着很好的公信力和受众认可度。凭借这些优势,如果能在内容上发力,寻找直击当代社会的痛点、难点以及凸显正能量的闪光点,把优质内容做强做大,其视频产品无疑能在一...
中国记协评奖办曾在《第二十七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报告》中分析获奖作品的共同点时指出,“要有广泛的受众,就要通俗易懂,主动运用群众语言、回归现实生活。”换句话说,文章需要接地气,才能涨人气。如何把文章写得接地气?如何接通地气?9月中旬,传媒茶话会对话黑龙江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新华社领衔记者徐江善,中国自然资源报社新媒体部副主任薛亮,《...
我在现场”才是记者最高境界温宪在网络时代,记者还要不要实地采访?答案是肯定的,对于驻外记者而言更是如此。在网络、大数据迅猛发展的今天,一名优秀的国际新闻工作者应努力成为第一“新闻源”,而不是人云亦云,在网上抄来抄去。驻外记者应尽可能地走出去,出现在重大新闻事件现场,用第一手资料为受众进行报道。他们应强烈地意识到,在通讯手段极为发达、信...
不少新进办公室的同志,遇到领导交办写材料任务时,总是第一反应就是去网上找有没有同样的文章,想抄一抄、改一改完事(其实很多老同志也是)。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先找网上的现成文章,在前人基础上修改打磨,无可厚非,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大家常常会发现,网上还真不一定有类似的文章,即使是有,往往质量不高,甚至与自己的需求差了...
平时写材料时,我们经常为了应急不得不参考“借鉴”一下既有的材料,这无可厚非。我们不反对“借鉴参考”和拿来主义,但绝不赞同无脑抄袭。因为这在降低工作量的同时,也导致一些风险:1.内容陈旧,有的甚至是几年之前的提法和事例,领导一看就是“似曾相识燕归来”,难免不劈头盖脸骂一顿,让你“无可奈何花落去”;2.易生错漏,很容易忘了改单位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