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采评业务
口,指出入通过的地方。进口和出口,都是歧义结构。当进口和出口是偏正结构时,是名词,分别指由建筑物或场地进入、出去所经过的门或通道等。当进口和出口是动宾结构时,则是动词,可指船只驶入、驶出港口,也引申指本地与外地、本国与外国之间的商品交易,进口指外地、外国的货物进入本地、本国,出口指本地、本国的货物运到外地、外国。弄清了“进/出口”不同...
秀”字是个常用字,奇怪的是没有找到甲骨文的写法,只有石鼓文作和《说文解字》里小篆作。《说文解字》只在“秀”的下面写了“上讳”二字。原来许慎(约58—147)撰写该书时,要避东汉光武帝刘秀之讳,不做解释,免得惹麻烦。后来南唐的徐锴(920—974),才做了点解释:秀,“禾实也。有实之象。下垂也”。也没有对造字的理据做出说明,因此造字的原...
当年在报社当编辑,事事有变数,唯独两件最风雨无阻:一是出版,二是评报会。前者让人心力交瘁,后者让人爱恨交加,而且两者只隔了一夜。那真是吊着半条命来静候毁誉,偏偏文人多耿直,好就猛夸,坏就狠批,一点情分也不讲。不过有个不成文的秘密却游离于褒贬之外,那就是风格。比如我,如果有人在会上说“这文章我不看署名也知道是伟民写的”,我恨不得要开两席...
读文章很像交朋友,一般先看第一感觉,然后再深入交往。感觉,是阅读者在阅读实践中捕捉到的感官体验。对阅读者来说,美好的阅读体验是永恒的心理预期,谁满足了这个预期,谁就能受到读者青睐。于是乎,对写作者而言,满足读者的心理预期、给读者制造感官刺激,就成了永恒的写作使命。一篇有吸引力的文章,一定是洞悉读者“消费心理”、呼应“阅读预期”的文章,...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写作中搜集素材表面上看起来是“笨办法”,实际上还得会使“巧劲儿”,否则时间长了就会疲惫,进而懈怠了、放弃了。有没有方法可以提高收集效率,并形成长期坚持的习惯呢?还真有。比方说,古人有很多有趣的小妙招,我们不妨来看看。据说唐代诗人李贺喜欢随身携带一个锦囊,白日骑驴觅句,若有所得,便投入囊中,暮则探囊整理...
你说啥?文章还有“动感”?动感不是书法、绘画、音乐艺术里的感觉吗,文章里怎么会有呢?当然有,只是文章的动感与书法、绘画、音乐艺术里的动感所有区别罢了。尽管文章没有颜色,没有线条,也没有声音,但它同样也有“动感”。为什么?因为文章的要素并非一成不变的,事实上,任何一篇文章在结构、内容、语言上都会有跌宕、起伏、虚实、详略、长短、快慢、抑扬...
有那么一刻,你感觉遇到了一位可以随时查阅、随时请教的工具人;有那么一刻,你感觉遇到了一位善良体贴、共情能力超强的知己;还有那么一刻,你感觉遇到了一位洞察世事、充满智慧的先知……谁会想到,带给我这种奇妙感觉的是她——《笔杆子修炼36堂课:公文写作精进之道》。正如该书作者所言,“悦读者最浪漫的事,是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遇见一本恰当的...
多长时间才能炼成笔杆子?这是新手最关心的问题。在学习写作过程中,有的人渴望成长的心情过于迫切,巴不得写个一年半载,三五个稿子下来,就练成如椽巨笔。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不符合文字工作的规律,因为文字工作本来就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如果不调匀呼吸,遵循规律,是很难坚持跑下来的。我读过同行一篇文章,他提到了一个观点:说文字工作者的成长,需要经...
质感一词,在英文里为texture,意思是指造型艺术形象在真实表现质地方面引起的审美感受。在绘画、版画、雕塑、摄影等艺术中,通过不同的线条、色彩、明暗及相应的笔触、刀法、用光,可以真实地表现出对象所具有的特殊质地,如皮肤的柔嫩或粗糙、首饰的光泽、玻璃的透明、钢铁的硬重、丝绸的飘逸等等,使人产生逼真之感。质感是作品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如...
罢休”一词可以扩展成“善罢甘休”之义,但其原义是“休息”,用如今的网络语言解释就是“洗洗睡了”。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著名的军事学家孙武被吴王阖闾招至幕下,训练军队。为了测试孙武是否有带兵打仗的真本事,阖闾竟然让孙武先训练后宫的嫔妃、宫女们。这下可热闹了,那些花枝招展、卖弄风姿的小姐姐们,怎么会听一介武夫的指挥呢?孙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开篇就提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简单地说,就是国家推动现代汉语的规范化。汉语规范化很重要,但也是一项艰难的事业。笔者认为,汉语规范化有两大难点和四大区域...
生活中,我们常会用到含有“狮”字和“虎”字的成语,如“河东狮吼”“虎虎生威”“调虎离山”等,但有意思的是,含有“狮”字的成语比含有“虎”的少,而且十二生肖中有虎而没有狮。南充开放大学王旗注意到了这一语言现象,其以古籍中的记载为佐证,探讨了其中的历史文化渊源。一起来看——学习成语时,细心的人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有“狮”字的成语只有“...
我回复:“这个可以考虑!”之所以说“可以考虑”,主要是因为“三好公文课”的确还没讲过这方面内容,开发出来,可以丰富内容、拾遗补缺。而且,相关内容也在“三好公文课”的主打范围之内,不违背我“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卷首语,在刊物中也叫“刊首语”,主要作用是揭示内容、阐明主旨,激发兴趣、启人思考,与资料汇编、出版物中的“前言”有一定相似性...
一周前,一篇名为《如果在春天,十个此间》的文章,引发了一个圈层对“校媒黄金时代”的集体追忆。不少新闻人在走向职业的新闻生产之前,都曾有一段做校园记者的岁月。这些日子总被与纯粹、自由、同伴、理想等词相连。也有不少校媒人没有进入新闻行业,但这段经历也并非徒然流过青春,而是留下印记、沁入生活。在校园内办的媒体,往往不会止步于一个实践的园地。...
比如《周恩来为何会给韩红的妈妈改歌词?》(点击蓝色标题阅读原文,下同),这个选题的发掘,其实就来自一次和朋友日常的约饭。餐厅人多,我们在门口等位。恰巧,在建党百年的大背景下,餐厅门口的空地上,一场红歌排演正在进行。“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耳熟能详的旋律一遍遍响起。“这也是一首红歌吗?”朋友的一句闲聊,一下激活了我脑袋里的某个“问...
当一个人经常无条件帮助你时,你会总感觉欠他点什么,有没有?你总想着要做点什么,不然有点不安心。你搬家的时候,你的朋友过来帮你搬家,一般完事之后你都会请朋友吃个饭吧?至少也得买个饮料喝喝,不然肯定浑身难受。这,就是互惠原理,它是指受人恩惠就要回报。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人们经常会以相同的方式,回报他人为自己所付出的一切。因为,当人们给予你好...
我在解放军报社主办的杂志《军事记者》任职期间,实行“编采合一”:在报社坐班是编辑,下部队就是记者。我们下部队采访时,多是带着采访任务下去,或是总结一个单位抓新闻报道的经验,或是对一个驻区记者或部队新闻干事进行专题采访;而在完成任务之余,也偶尔搞一点“副业”,即凭个人兴趣搞一点计划外的采访。不要小看这种计划外采访,它的收获往往超过计划内...
2000年11月7日,第一个记者节的前一天,中国石油记协下发《关于表彰首届中国石油“十佳”“百优”新闻工作者的决定》,强调首届“十佳百优”新闻工作者是中国石油记协表彰的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新闻战线的最高荣誉,并在记者节当天的《中国石油报》《中国石化报》《中国海洋石油报》上,全文刊发表彰决定和“十佳”“百优”新闻工作者名单。与此同时,...
在这样一个观点的论述中,很多小伙伴提到的观点是“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会导致缺乏人文关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人工智能的引用领域就是比较机械化的新闻类型,本身这类机械化的新闻或者消息就不需要体现太多的人文关怀。因此人工智能写作本来就不会影响到其他类型新闻的生产,所以就更不存在这样的困境了。如果要论述这一观点,则需要说明人工智能的使用减少了...
之中。本次没有特别多需要补充的,所以我们直接来看材料:)Step1:读材料这一事件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点,就是网友在面对“擦边直播”的时候居然没有统一态度,而是有争议的。按照常识来说,“擦边”对于一个涉及到企业形象的场景下一般都是不太被社会支持的,因为企业要建立品牌形象就势必要走“社会责任”等正能量的形象,而不能是“擦边”所带来的“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