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采评业务
018年,第28届中国新闻奖首次设立媒体融合奖项,其后进行了多次调整,旨在引导理念创新、促进技术应用、打造精品力作。作为业界最高奖项和权威标杆的中国新闻奖,近年来不断进行奖项改革,增设、修订、完善媒体融合类别奖项,通过优秀新闻作品来促进媒体融合发展,起到了“风向标”的积极作用。媒体融合奖项设置不断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媒体融合...
文字、图形、色彩作为构成版面设计的三要素,以其各自的特点在平面设计中担当着不同的角色。图形以其快于文字的信息传播速度以及不可替代的形象化特征,成为设计中的视觉重点。本期“创意派”,我们从不同的图形种类,来聊一下如何运用图形为版面设计增色添彩!
作家格拉德威尔曾提出过一个“一万小时定律”,即任何人从平凡到大师的必要条件,就是历经1万小时的锤炼。但这里的“1万小时”,只是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具体这“1万小时”如何构成,才是能否成为行业资深的关键。就像经常有人会问:如何提高文案水平?其实提高文案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多看+多写。当你看得足够广,写得足够多,你自然就会...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现实常常未必如此。现实世界奉行“2/8法则”,可能80%的努力,只换来20%的收益,而20%的付出,却能产生80%的回报。放在文案能力的提升上,也是如此。有时我们看了很多资料,学了很多干货,下笔却依然无所适从。而真正让我们成长的,可能是某次他人的点醒,某项工作的历练,某个观点的启发……当我们可获得的信息越...
地产文案会常常看到这样的号,有些可能还是自己写的,写的时候还非常的气吞山河。我喜欢从文案的角度来想这个作业,因为能接到这种划时代的案子,文案多少应该去了现场。如果文案的文史情结厚重,一定也会为这里还有这样的故里名人而感怀:这只怕都会来抢购吧,文案不免会以己度人地代入;而且,这等的地界,放眼华夏还能有几块?人甲方,还是驰名甲方的策划,都...
比如我做过的一个关于农民工的稿子。现在很多老龄农民工在逐渐被工地辞退,因为工地的管理日渐严格——以前没有年龄限制,但现在60岁以上的男性和55岁以上的女性都不允许进入工地。我们注意到这样的现象,那么如何去找到这些工人呢?工地遍地都是,但老人家不太可能活跃在互联网上,没有办法通过网络去找到他们。我就只能够随机找,当时到杭州采访另一个学者...
“我很难给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模式,我就把在操作稿子的时候具体的习惯和方法分享给大家,如果大家觉得有可取的地方不妨试一试,如果不合适,也不用勉强去学或者去尝试。新闻涉及到写法,没有什么绝对的地方,而且我觉得做记者,探索自己的工作方法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在本次讲座中,梁婷围绕“素材”,从突发报道和常规报道两种类型出发,细致地拆解了操作稿件...
辞旧迎新之际,“新年献词”作为媒体同题操作的“开年大戏”,常常以其充沛的情感、精致的文本吸引业内和公众关注。作为一种特殊规格的评论,新年献词不聚焦于具体的新闻事件,而是依托过去一年国内外大小事件所构建的舆论环境。承载密集信息而探索创新表达,且带有浓郁的品牌传播意识,使“新年献词”成为新闻评论产品化的标志。观点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产物。在...
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十年中,5G、云计算、边缘计算、XR(包括VR、AR、MR)、区块链、数字孪生、AI(人工智能)等都在各自的领域开花结果,但还没有一个平台或者场景能将它们“集大成”。元宇宙概念的提出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成为当前主要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集成方向,它需要整合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脑机接口在内的...
特别是对于企业,在新媒体平台开设官方账号应该是已经成为标配。不仅是对企业新媒体运营需求量提高,新媒体人的薪资也是水涨船高。但是,市场长期供大于求。特别是对于价值年薪50W的新媒体高阶管理者。不管很多人如何去唱衰新媒体,都不会阻挡市场的脚步,更多的是促进行业变革及从业者的升级。况且,运营企业新媒体号与做个人自媒体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自媒...
舆论监督是大众传媒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媒体在打造影响力和传播力方面的有力抓手。但是在实际采编工作中,做好舆论监督报道是一个讲究“适度与尺度”的技术活。做得不够,起不到效果;做过了头,可能适得其反。怎样有效做好舆论监督报道,笔者以为,从选题开始就要有所取舍。最近,钱江晚报一组关于《杭州公共充电桩的尴尬,谁来管》调查暗访报道,是对社会热点...
一直以来,市级媒体驻区县记者站(分中心)借助本地权威媒体优势,在区县新闻报道中发挥着影响大、范围广的宣传作用,是区县外宣工作的重要纽带和桥梁。近年来,随着媒体融合时代的来临,各区县纷纷建立起县、区级融媒体中心,逐渐成为主流舆论阵地和综合信息枢纽。市级媒体驻区县记者站(分中心)面临着省级及以上媒体和县、区级融媒体中心双重挤压,处在了尴尬...
县委办小吴刚进办公室,新人小马就急忙跑了过来:“吴哥,接到通知,上级要来调研,这该怎么办啊?”小吴不慌不忙地把包放下:“慌什么?在办公室工作,首先得沉得住气,不就是调研嘛,家常便饭!”“贾主任也是这样说,让我们准备一下。这‘一下’该准备啥?”小马仍愁眉不展。小吴来到小马电脑前,点开一个文件夹:“喏,这有现成的方案,稍作修改就行。”小马...
2021年,我在翻阅小红书的时候,发现了一位名叫璐英流(孙晨璐)的贵阳女孩。她的小红书分享多为穿搭、美妆。整体翻阅下来,我并没有在她分享的状态中找到报道点。但是,意外在她小红书的评论区发现,网友们对她的评论有别于其他美妆博主:这些评论多是各类励志的话语,非常正面统一,这引起我的注意。于是,我开始在小红书上联系她,可没有得到回复。在尝试...
这些年来,有关编辑的修养和终极目标有不少宏论。然而,当我最近看到资深出版人臧永清在接受某出版媒体时采访谈到的一个观点,却被深深打动了。那就是:人以书名。作为出版人,生命总会结束,但是职业生涯内编辑出版的这些书,会不断被人提起。如此,作为出版人最高的荣耀就是,你会和那些伟大的作品一起不朽。的确,放眼古今中外那些卓有成就的编辑大家,无不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