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编采评业务

试谈言论写作的“四部曲”

言论的写作,对于我们初学写作的人来说,似乎高深莫测,好像要有多高的理论水平,多深的见解,一定的论述能力,方能奏效。其实,言论的写作相对来说,也比较简单,掌握言论写作的“四部曲”,就可渐渐摸准言论写作的门道。一是摆现象。这一部分需要简要说明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现象,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如某村婚丧嫁娶的席口菜肴多达十六种,客人吃不...

老记说事 2023-04-17

李安心:一篇新闻,让我梦想成真

人人都有梦想,都想实现梦想。实现梦想的路千万条,关键是你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梦想之路!“啪塔、啪塔”,泪水滴落在高考成绩通知书上,眼前一片灰暗。一个农村娃,是多么多么想,想挣脱父辈每天背着太阳落山的苦日子啊!大学梦破灭,注定重蹈父辈覆辙。一夜的恸哭哭嘶了嗓门哭干了眼泪。挖地,担粪,割麦,犁田,栽秧,打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周而复始。...

老记说事 2023-04-17

“写稿之乐”征文|刘向东:一首歌的启示

今天,《老记说事》(ID:laojiss2017)微信公众号推送“写稿之乐”专栏文章之十六,莱州市委宣传部刘向东的文章《一首歌的启示》,讲述他的写稿之乐!同时,敬请大家积极参与,贡献力作!16写稿之乐一首歌的启示刘向东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

老记说事 2023-04-17

人物访谈|多读书,大有益

编者按本网从今天起推出《人物访谈》专栏,围绕“记者与读书”的话题,邀请一些资深媒体人就此畅抒心声。敬请大家关注!多读书,大有益一一访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培训部主任姚赣南1Q请您谈谈读书与记者的关系如何?姚赣南:读书与记者的关系太密切了,太重要了!作为一名记者,应具有广博的知识,成为“杂家”,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艺术...

老记说事 2023-04-17

“写稿之乐”征文|刘雪飞:与文共舞

今天,《老记说事》(ID:laojiss2017)微信公众号推送“写稿之乐”专栏文章之十七,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刘雪飞的文章《与文共舞》,讲述她的写稿之乐!同时,敬请大家积极参与,贡献力作!17写稿之乐与文共舞刘雪飞我喜欢听着音乐写作,将这种写作方式称为“沉浸式写作”。每当音乐响起,指尖敲打键盘,文字如雪纷飞。而我...

老记说事 2023-04-17

韩亮网课五十八:视频作业小结:关于拍摄

以下是前年课堂点评视频作业时的几句话,放在这里,供2021广电参考。视频作业附录在后。一、关于固定镜头拍摄1、找动词。拍固定镜头就是逼着人找动词,找固定镜头里人与物的活动。2、找构图。固定镜头要重视构图,构图是有意味的形式。3、找前景。拍固定镜头,多拍中近景、特写,多带有关系的前景,前景赋予镜头以意义。4、拍固定长镜头,每个镜头至少在...

兰大韩亮 2023-04-17

5100字干货!如何打磨稿子标题,这是第七把“符号锤”:修辞的美感之比喻篇

今天,分享第七把“符号锤”——修辞的美感。为什么要把这把锤子放在最后?因为重要,所以压轴。修辞类标题为什么这么重要,自己初步梳理了三点:第一,修辞如“水”,可为山增色。公文是追求精准的,所以它就像一座山,稳重、扎实。有水无山,美缺少厚重;有山无水,美则少了灵动,这就是中国人自古追求的“山水之美”。修辞似水,只需在崇山峻岭之中点缀一二,...

红色文化短视频视觉修辞分析

罗兰·巴特是最先提出“视觉转向”这一概念的学者,他主张从符号学角度进行视觉修辞研究,从视觉传播领域寻找修辞方法的规定性。根据视觉修辞理论,短视频视觉修辞表现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意指概念(idographs)”“隐喻(metaphors)”“意象(images)”[1]。(一)意指:社会文化表征的基础形态意指概念本意为意识形态借以发挥作用...

传媒评论 2023-04-07

AIGC来了!新闻人警觉起来

从2023年年初开始,笔者带领多位跨专业的研究生组成调研小组,对ChatGPT进行近40天“解剖麻雀”式的调研,其中包括功能测试、软件测试和统计评估,并咨询多位人工智能专家。在这些工作基础上,调研小组谨慎提出看法:“ChatGPT虽然并不完美,但这回狼终于来了!”以今年2月发生的土耳其地震为例,笔者在对话框内以英文输入:“为土耳其与叙...

传媒瞭望 2023-04-07

讲故事的文案是危险的

柏拉图说会讲故事的人是危险的。哲学家以公开而理性的方式影响世人,而作家、诗人和艺术家,将思想隐藏在诱惑人心的故事里,摆弄世人于无形。最近终于沉下心来把罗伯特·麦基的《故事》看完了,我很早就知道这是一本编剧必读书,但我隐隐觉得它应该对广告也有一些指导意义。然而含金量太大的内容和艰涩的翻译让我每次看了几页就昏昏欲睡。好容易看完了。01.故...

陈无用 2023-04-07

记者30年从业感悟:这么做不让好新闻从身边“溜走”

在新闻同质化日益严重的形势下,如何捕捉独到、有价值的新闻就愈发显得难能可贵。毋庸置疑,拥有较强的捕捉新闻“活鱼”能力,才是保持新闻之树常青的源头活水。那么,如何在实践中寻找到、挖掘出好的新闻线索呢?珠海传媒集团记者康振华结合近30年的新闻一线采编实践,提出自己的思考。保持一颗好奇心身处信息爆炸时代,社会上有一种偏颇的认识,认为人人皆是...

“自媒体”,这才是你该有的样子

应该说,“自媒体”是无垠的信息丛林,但必须有规矩方圆;“自媒体”可以万物生长,但必须是清朗向阳。3月上旬,中央网信办发布通知,按照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计划,中央网信办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聚焦社交、短视频、网络直播等类型重点平台,针对“自媒体”造谣传谣、假冒仿冒、违规营利等突出问题,坚决打...

记者在大会上找到“独家新闻”

会议报道是党报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党报记者如何从常规会议中“挖”出独家新闻,让会议报道出圈出彩,笔者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输出有新闻价值的、受众感兴趣的新闻内容,通过一个个小的新闻事件或新闻镜头,以小见大反映会议精神。要有发现“独家新闻”的眼力2023年1月28日,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淄博市举行2022年...

记者如何写好新闻业务论文?一位资深媒体人分享了这些干货

首先声明,这是一篇旧文,完成时间恰恰在两年前,2021年3月30日。其实很肤浅,也有好为人师或自吹之嫌。但是,旨在抛砖引玉,刺激贵部的同学们都来冲击职称。虽然时间上有点过了,但,文糙理不糙,或许不完全是一派胡言。有没有启发,撰文者说了不算,你自己阅后才算。文字是有点长,耐心点吧。读完后觉得尚可,转起来!让“干货”点燃更多人内心的星星之...

长江 2023-04-07

80个中国新闻奖好标题,好在哪?

《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规定:新闻专题是指深入报道新闻人物、事件的音视频和多媒体作品。换一句话说就是,新闻专题包括广播新闻专题(广播专题)、电视新闻专题(电视专题)、网络新闻专题(网络专题)和新媒体新闻专题(短视频专题报道)。第二十六届至第三十二届中国新闻奖共有获奖新闻专题252部。研究发现,这252部新闻专题的标题(指主标题,下同)总...

记者编辑的成长,都藏在领导日复一日的点评中

俗话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媒体的人才培养。山就是领导(主要指新闻业务部门的中层干部,也包括媒体主管新闻业务的领导),水就是记者编辑。一般来说,领导业务能力强,记者编辑业务能力就强。领导业务能力弱,记者编辑的业务能力也不会好哪去。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打铁必须自身硬!首先,领导自身应该是新闻业务高手,最好是单...

一个老编辑的自白:3月我改了20个标题

笔者就3月份修改的部分客户端标题作以汇总与诸君分享,谈不上精彩或有瑕疵,但,惟愿能对新媒体小编有所启发。以下为标题20例:改前:全国政协委员魏世忠:心系高等教育,关注民生所需改后:全国政协委员魏世忠:人口大省河南要建更多一流大学(划重点:这是全国两会期间一篇代表委员声音稿件,原标题“心系高等教育,关注民生所需”空洞无物。改后标题说到了...

新闻专业技术工作述职报告怎么写?看看这篇就够了

2021年专业技术工作述职报告总编室刘景义各位领导:我既是新闻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编辑(专业技术四级);又是总编室主任,科级正职(管理岗七级)。属于事业单位的“双肩挑”人员。2000年1月,我开始“双肩挑”的时候,就暗自许下了三条誓言。一是不能荒废业务,不能脱离一线,遇到重大题材要亲自操刀,率先垂范;二是对标省台,提升自我,成为部门新闻...

挖掘独家新闻需要注意哪些

全媒体时代,多种形式的媒介和传播手段相互交集,从而导致了新闻竞争异常激烈。一方面媒体数量不断的增加,另一方面导致新闻同质化日趋严重。无论是互联网体、电视媒体还是平面媒体,其传播的内容在很多地方都大同小异。这样,很多受众都有这样的感觉,只要关注某一媒体,就可尽知天下事,基本上无需再看别的媒体了。为争夺受众,扩大影响,许多媒体尤其是传统媒...

2023-03-29 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