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编采评业务

百问百答|“帐”和“账”怎么区分?

近日,话题“#账与帐很多人分不清#”冲上热搜。2001年发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将二字分工如下:“账”用于货币和货物出入的记载、债务等,如“账本、报账、借账、还账”等;“帐”专表用布、纱、绸子等制成的遮蔽物,如“蚊帐、帐篷、青纱帐(比喻用法)”等。本刊早在1997年第4期就发表过《“帐”和“账”怎么区分?》一文。现重发如下,以飨读...

咬文嚼字 2023-07-21 2

追踪荧屏|“南无”不读nánwú

黄日华版《天龙八部》在第30集中有这样的情节:虚竹和尚背着天山童姥躲到了西夏国王宫的冰库里后,想立马返回少林寺。天山童姥为了留住虚竹,故意发脾气说:“你是不是嫌姥姥年纪大了?”虚竹连忙解释:“nánwú阿弥陀佛,nánwú阿弥陀佛……”虚竹把佛家常说的“南无阿弥陀佛”中“南无”读成nánwú,这显然不对。“南无”是由梵语namas音译...

咬文嚼字 2023-07-21

借题发挥|难解的“臻别”

2013年8月29日,《辽沈晚报》B03版整版刊出的都是介绍沈阳举办首届大连海参名品直销会的文章,其中有一文的标题为《笔者暗访海参市场帮你臻别海参优劣》。文中说:“眼下,渐入秋季,许多市民开始购买海参。海参作为一种高消费食品……但市民或许不知道,看起来‘差不多’的海参,品质很可能‘差很多’,现帮您臻别海参优劣,以防百姓花了高价却买到低...

咬文嚼字 2023-07-21

百家会诊|“登陆网站”还是“登录网站”?

网络时代,生活大变。语言生活亦然,网络语言已见多不怪了,但它带来的混乱还是让人烦恼。“登陆”与“登录”的混用就是一例。上网冲浪,“登陆”与“登录”根本无法分清,“登陆邮箱”/“登录邮箱”、“注册登陆”/“注册登录”、“登陆网站”/“登录网站”都有,随便哪种用法,只要用搜索引擎一搜,都能找到成千上万条用例。如今,这种混用已经走出网络世界...

咬文嚼字 2023-07-21

追踪荧屏|“赌咒”不是“诅咒”

电视剧《美好的日子》第8集中,何厂长提醒齐向前:“你抱着我哭,说要给死去的战友完成一个梦想,诅咒发誓,要放下干部的身份,要到一线去当工人。”(字幕同步显示)这里的“诅咒”用得不妥,应用“赌咒”。“赌”本指用财物作注比输赢,引申为以约定条件较量胜负的通称。赌咒,义为对某事做出承诺,并发誓如果不能做到甘愿遭受报应。元代关汉卿《救风尘》:“...

咬文嚼字 2023-07-21

一针见血|“木筏”非“木阀”

2021年4月2日的《池州日报》第7版刊有《花开旧溪》一文,其中写道:“秋浦河从玉屏山下呈‘S’形蜿蜒而过,硬是把几百户人家的旧溪村裹成了一个与世隔绝之地,土地贫瘠,水灾频繁。……村民进出全靠小木阀,(雨)季时,水流湍急,一不留神就会翻船。”引文中的“木阀”,应写为“木筏”。筏,指用竹木、牛羊皮等制成的水上交通工具。木筏,顾名思义,即...

咬文嚼字 2023-07-21

一针见血|“安史之乱”的“史”

《报告文学》杂志2009年第12期载有《永远的李白》一文,文中有一段话:“李白真是一个忠君的文化人,六十一岁时,当听说太尉李光弼在征兵镇压乱军史可法时,他又毅然从军,可惜身体有病‘半道而还’,以当涂作为终老之地。”这是典型的张冠李戴。史可法是南明弘光政权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曾率兵阻击来犯扬州的清军,最后城破,不屈而死。这样一个距离唐...

咬文嚼字 2023-07-21

流行语中的日源词

原因,主要是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引进了大量西方的科技文化著作,在翻译相关概念时,往往采用汉字词来意译。如用“经济”译economy,其实源自中国古代“经世济民”的说法。这种翻译方法在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知识分子看来,显得贴切易懂,因此直接就从日语中大批量引用了。近十几年来,网络流行语中其实也有很多日源词,例如颜值、小确幸、二次元、断舍离、...

咬文嚼字 2023-07-21

媒体视频客户端的进阶逻辑

视频化转型是推进移动优先战略的必然选择。主流媒体主动投入视频传播主战场,要改变传统内容聚合模式,通过平台核心价值单元的打造,促成用户在客户端上的关系“媒合”,延伸用户价值链条,以“媒合”实现融合,提升媒体视频客户端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媒体视频客户端的进阶逻辑朱永祥雷漾打造视频客户端、建设新型自主平台正成为主流媒体加速进入主战场的重要方法...

新闻战线 2023-07-21

记者要有好奇心,跑冷线也能“嗅”出省级新闻奖一等奖

“上连天线、下接地气”,这是区域新闻报道的重要特征。“上接天线”是为了增强报道的思想性,“下接地气”是为了强化报道的可读性。每一次采访都得沉得下来、扎得进去,从而写出带着“泥土气息”的、鲜活的、能够打动人心的故事。这样的区域新闻报道不仅能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也能产生更大的影响力。本文结合一线采访经历,围绕地方党报怎样“深耕区域又跳出区...

新闻前哨 2023-07-21

一句口号,叫响一座城——这个市全媒联动亮四招

一个标识,可以让人记住一座城;一句口号,可以叫响一座城。今年4月起,襄阳市面向全国发起“一句话叫响襄阳”征集活动。几个月来,襄阳市级媒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上下协同,全媒联动,通过有组织、分层次、多样化的对内对外宣传,进一步擦亮城市形象,讲好襄阳故事。高位谋划,形成全员参与的传播格局襄阳是孟浩然诗歌里的田园之城,是罗贯中笔下的传奇之城...

新闻前哨 2023-07-21

数字新闻理论的创新与突破

随着信息、传播这样的概念出现在19世纪下半叶,尤其是在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提出之后,新闻学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解释框架。但是,当下传播技术的进化又突破了对新闻传播的传统想象,新闻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框架面临着新的挑战。“新闻”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个“新闻”,它的文本样式、生产的参与者、内容的载体、传播模式与之前不同,评价和激励新闻生产的机...

新闻记者 2023-07-21

勤、多、思、学:新闻写作四诀

我已经从事新闻写作有二十多年了,至今已在各级媒体发表新闻稿千余篇。在新闻写作上,虽不敢说自己是专家,但也小有心得。1997年,我毕业分配到乡镇基层工作。工作之余,我经常跑到报刊分拣投递室去浏览《湛江日报》《广东通信报》《电信学习报》《人民邮电》等报刊,报纸新闻看多了,自己就突发奇想:如果有素材和机会,其实我也应该可以写出这样的稿子。于...

学写导语——教你通讯员的入门必修“秘技”

编者按基层通讯员平时写得最多的新闻体裁是“消息”。写好“消息”并不容易,其写作关键在于写好“消息”的导语。今天我们就来谈如何写导语这个话题,希望大家能掌握好其中的门道,写出精彩的导语来。一、什么是导语学写导语,先要认识导语。导语是指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它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消息的主题...

文章憎喧哗

“文章憎命达”,这是杜甫说的,诗圣所言,今人大多不会有什么意见。但这里我说“文章憎喧哗”,虽然读起来也像模像样,心里还是忐忑的。倒不是对这个论断本身缺乏信心,而是怕有些“不合时宜”。喧哗,首先是狭义上的喧哗,是客观环境的喧哗。毛泽东当年在闹市中读书的故事人们早已耳熟能详,闹市自然是极尽喧哗之地,把在闹市中读书当做一种对自我专注的磨练,...

有讲究的“某”字新闻

新闻媒体上经常出现“某”字新闻,违法的用“某”,违纪的用“某”,违背道德的用“某”。当然,新闻报道如果涉及秘密、隐私和未成年人时,必须用“某”字来处理。但泛滥成灾的“某”字新闻,有违新闻真实性原则,有违鞭挞丑恶的原则,有违便于阅读的原则。这些“某”字有危害“某”字新闻一般出现在批评性的报道中,“某”往往是被批评对象的姓名或名称。笔者观...

写稿的“灵感”从何而来?(附原文)

写文章需要灵感,灵感从何而来呢?请看下面的事例——在1978年3月间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86岁高龄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发表了书面讲话《科学的春天》。这篇文章的起草者是会议文件组的胡平同志,他是如何起草的呢?灵感怎么来的呢?在回家的路上,胡平看到新春的绿色,顿生灵感。胡平当时在京西宾馆,但那里人来人往,十分嘈杂,胡平决定回家去写。他...

2023|六月精选·新华好图

刊登于2023年6月1日6版昨日,南京市金陵华兴实验幼儿园开展“泡泡派对”活动,孩子们在欢乐中迎接自己的节日。陈俨摄图编点评“泡泡派对”欢乐上演,一朵朵泡泡似天上的白云充满整个画面,孩子们身着五颜六色的雨衣,灿烂的笑容像花儿一样绽放,成为最美的风景。儿童节,童真、童趣、幸福和快乐在这里充分展示。

江苏风|1+13省市党报六月优秀版面赏析

6月5日—6日,2023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安徽合肥举行。新华日报推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特刊》。特刊重点关注科技创新、发展协作、对外开放、生态保护等议题,展现出长三角更加美好的未来画卷。版面气势磅礴、用色清雅,图文穿插各有特色,每个版面既有相同设计元素的叠加统一,又有不同内容的发散突出。视觉上妙趣横生、百花齐放,内容...

“颛项”与“专顼”

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关于鄢姓的起源,据《说文通训定声》记载,鄢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源自祝融氏。相传,帝颛项的孙子求言的后人在西周被封在鄢(今河南省鄢陵县北),称为鄢侯,建立鄢国。这里的“颛项”当为“颛顼”。颛顼读为Zhuānxū,据《现代汉语大词典》:传说中原始时代的部族首领。号高阳氏。生于若水,居于帝丘(今河南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