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编采评业务

“硬核”主题如何打造成“爆款”?

2023年4月初,宁波日报报网围绕“调查研究”这个关键词,以陈剑平院士在宁波市鄞州区东吴镇,扎根基层调研实践,致力探索乡村振兴共富之路为切口,历时一个月采访调研梳理,通过深度解读,视频专访等形式,在甬派客户端推出《“大学小镇东吴故事”院士领衔——探索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模式》系列报道,展示了大学理论在基层的实践后给予小镇全方位变革,描绘...

传媒评论 2023-08-17

地方媒体深化精品短视频生产方法论

移动互联网时代,短视频早已不是对网络素材的二次加工,而是逐渐成为新一代的主流表达形态,成为能够实现新技术形式的通用载体。作为“四全媒体”的最佳诠释者,短视频可以与所有媒介和渠道产生关联,组合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全新连接方式。同时,短视频制作也向专业化、品牌化的方向转变,催生了“短视频+”的产业新格局,这也为各地方媒体推进融合提供...

传媒评论 2023-08-17

怎样高质量撰写会议纪要?

把“会”的组织情况记录清楚。撰写会议纪要时,要将组织机构、主持人、主题、参会人员等特征要素合理地安排在标题、正文、文尾处。标题处体现组织召开会议的机构。例如,“市委常委会会议纪要”“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纪要”。正文处体现会议时间、主持人、会议地点、会议序次,以及会议议题和会议精神。会场相对固定的会议可以不体现地点。文尾处体现参会人...

秘书工作 2023-08-17

抓住“四个环节”办好电子函件

为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频繁退文,我们在OA系统上进行了一些设计:一方面,在“文件拟稿”阶段嵌入表单及版式要求,明确不同文种拟稿必备要素和格式规范,帮助拟文单位迅速定好文件框架。另一方面,探索容错登记,例如,企业来文商请政府协调相关事项,按照行文规范应使用函件,但企业往往采用请示等文种,来文登记时在表单中将其归为“函件”,及时校正错误,避...

秘书工作 2023-08-17

图书设计流程及常用设计软件简介

书脊尺寸:13mm勒口尺寸:100mm页边距:天头30mm以上,地脚20mm左右。设计基本思路:1.风格清新自然,紧扣生态环保的主题,采用绿色印刷,并显示绿色印刷标志。全书外表朴实,与回归自然的主题相应和。2.全书用裸脊锁线装,不用热熔胶水。内封用压凹工艺,护封做击凸工艺,印刷四色。3.内文书心可采用毛边工艺,体现出自然之感。4.内封...

编辑者说 2023-08-17

句子素材|假期过半!把“时光飞逝”写进作文,瞬间提高意境美

注释想要买上桂花,带壶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但始终没有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适用主题物是人非、岁月变迁示例当长大后的迅哥儿回到家乡看望儿时好友闰土时,两人的感情早已被金钱、地位、文化筑起的可悲的厚障壁深深隔开,化为一句敬重矜持又充满距离感的“老爷”。圆月下那个机敏勇敢的少年终究被困囿于封建传统,成长为一个循规蹈矩的麻木中年人。欲...

作文纸条 2023-08-17

人物素材|让人惊鸿一蹩的小众人物,写进作文,开学不怕撞素材

写作文总是撞人物素材?无论是矢志报国的科学院士,还是为国争光的体育明星,交上去的作业总是雷同。不如另辟蹊径,从身边小事抓起!离开聚光灯,你可曾感知耀眼的善意真心?走在大街上,你可曾留意挺身而出的平民英雄?没有华服艳束,没有欢呼掌声,一桩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平凡小事却足以暖人心窝。无论是女大学生雨中撑伞老人,还是现役军人急救路边男子,这些...

作文纸条 2023-08-17

句子素材|美到窒息的高级短句,文采炸裂,边赶作业边摘抄

经历坎坷依然坚持理想和追求,整理衣襟洗净双足,展开胸怀抖擞精神。适用主题理想追求、坚定信念示例古往今来有无数志存高远的能人志士,靠着一腔热血与坚定毅力,为实现远大志向而忍受常人无法想象之艰辛。司马迁在狱中忍辱负重数十年,写就史家之绝唱的《史记》,为后人敬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蛰伏十载春秋,终使越国由弱变强,成就春秋霸业。风雨不改凌云志,...

作文纸条 2023-08-17

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的创新思路

信息技术持续发展并不断深化应用,使得传播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受众可以更及时、更全面地了解新闻事件,实时分享、互动。新媒体时代,大众信息获取渠道丰富,对信息鉴别的能力提升,对信息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无形中给新闻从业人员的采编工作带来挑战。在此背景下,新闻从业人员需结合新媒体时代特性,对采编...

中国报业 2023-08-17

关于讲话稿写作的建议

也就是说要弄明白,领导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中讲话,例如有会议的总结性讲话,有调研检查活动中的讲话等等,场景明确了,我们在拟定讲话稿时就有了基本方向,确保措辞、内容等不走偏。讲话的目的一般都为了强调、总结、部署,比如强调需要实现或者达到某些目标、明确工作部署、给相关主体压实责任等,最终还是为了推动工作,明确好接下去要在哪些方面干、怎么干。对...

政研经 2023-08-17

关于工作提示函及其复函写作的建议

工作提示函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内容上包括三个部分,什么事(主题)、什么目的、做什么工作。把这三个要素串联起来,基本逻辑就是,为了什么目标或者有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事情,为了做到怎样怎样,请谁谁谁做好什么什么工作,然后把相关情况于什么时候报上来。工作提示函的内容较为精炼简洁,可以说是短平快,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相关措施等也需要在短时间内落实,...

政研经 2023-08-17

上海市朗诵水平等级考试评委提醒:这些读音可要注意啦!

最近,我担任了上海市朗诵水平等级考试的评委和“曹灿杯”上海市展演的评委,听了几百个孩子的朗诵。总体感觉现在青少年的普通话水平比我们年轻时高了很多。普通话语音受沪语的影响越来越小,以前比较突出的平翘舌音的问题,现在也基本得到了解决。在评选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语音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前后鼻音的问题在朗诵过程中,很多孩子把后鼻...

流行语|“叭”就是“吧”吗?

网络语言生活日新月异,汉语新兴语气词也不断涌现,“哒”“鸭”“捏”“吖”等都是语气词家族中的新宠。近来,又一个语气词“叭”越来越多地进入大众视野。在传统词典中,“叭”通常被定性为拟声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叭”的注释为“拟声词,形容枪声、物体断裂声等”。BCC语料库中有不少“叭”做拟声词的用例,如“他终于把枪举起来,“叭”地...

《封神》里商都朝歌的“朝”读cháo还是zhāo?

读者都知道多音字是汉语的常见现象,一字双音或多音往往影响该字的意思。比如“率”就是一个多音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其常见的读音是shuài和lǜ。读Shuài的时候,一般表示“带领”“模范”等意,如“率领”和“表率”;读lǜ的时候,一般表示“数字”,如“效率”和“利率”。不过,像“朝”这种存在zhāo和cháo两种读法的异读,一般...

字斟句酌│“刺谬”?“剌谬”!

“剌谬”一词,较早见于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大意是说:如今您要我推荐贤士,恐怕和我内心的想法相违背吧?汉代以降,“剌谬”一词频频出现,常指违背常情、事理或制度。如唐代柳宗元《上大理崔大卿应制举不敏启》:“登场应对,剌谬经旨。”明代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一》:“议论纷拏,各有剌谬。”宋代王溥...

请你挑刺儿|这个字,错得不应该(内附上期解读及获奖结果)

图中的“报道”应改为“报到”。《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报到”释为“向组织报告自己已经来到”,如“新生报到”“新人报到”;“报道”释为“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如“新闻报道”“报道消息”。将“报到”误用为“报道”的原因是人们混淆了同音词。这两个词都为合成词且第一个语素一致,都为“报”;第二个语素虽不...

语言文字报 2023-07-28 1

三步,写出有高级感的比喻

写作中最常用的修辞大概是比喻,灵活,自由,常有化腐朽为神奇之感。就像作家秦牧所言:“精彩的比喻,仿佛是童话里的魔棒似的,它碰到哪里,哪里就忽然清晰明亮起来。”不过,很多人对比喻的认知还停留在课堂。技巧老化的直接影响是:比得不错,下次别比了。反例如下:1、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2、红红的太阳像一个火球。3、平静的湖面像一面镜子。这就是比...

为什么明明很有感觉,写出来就没意思了呢?

文|叶伟民最近有学员问我:生活中某件事,明明很有感觉,但写出来别人却觉得很没意思,咋破?这个问题很普遍,属于“手指辜负了头脑”系列。好比刚经历了一场思维狂欢,如“小龙女”般惊艳,然而一旦付诸文字,却是写前李若彤,写后成贾玲。很心痛,很自责,很无奈,心有思绪万千,能言者不足一二。就像话痨突然失声,或像水库插一根胶管泄洪,堵得很,憋得慌。...

社交新风|流行语中的日源词

现代汉语中存在很多源自日语的外来词,如经济、卫生、劳动等。究其原因,主要是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引进了大量西方的科技文化著作,在翻译相关概念时,往往采用汉字词来意译。如用“经济”译economy,其实源自中国古代“经世济民”的说法。这种翻译方法在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知识分子看来,显得贴切易懂,因此直接就从日语中大批量引用了。近十几年来,网络...

咬文嚼字 2023-07-28

文章病院|为日心说献身的并非哥白尼

2018年10月12日的《光明日报》头版刊文《爱在高原》,其中写道:“哥白尼为了捍卫日心说,捍卫科学真理,不惜献出生命。”说哥白尼因捍卫日心说而死,这就犯了个常识性错误。哥白尼(1473—1543),波兰天文学家,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他最大的成就是以科学的日心说否定了当时在西方占统治地位的地心说。日心说早在公元前3世纪就已被古希腊天文...

咬文嚼字 2023-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