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编采评业务

十字街头|猶≠尤

古城西安的钟楼位于城市中心,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在钟楼北门两旁有一副楹联,上联是“五千年城阙仍雄河山永固”,下联是“八百里钟声犹壮岁月长新”,颇有气势。对联下方用简体字写出内容,其中有一处疏忽,误将“(猶)”字简化为“尤”了。猶,本指一种猴类动物,后假借为动词、副词。汉字简化时,将“猶”简化为“犹”,改为从犬尤声...

咬文嚼字 2024-05-16

一针见血|何来“祟文”

7月8日《上海老年报》第7版《抗战中诞生的江西私立文山中学》一文说:“吉安毛氏家族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以耕读为本,重德祟文。”这里的“祟文”应为“崇文”之误。“崇”音chóng,从山,宗声兼表义。本义指山高而大,引申泛指高大,又引申有提倡、敬重、崇尚等义。“崇文”原指崇尚文治。如《魏书·高祖纪下》:“国家虽崇文以怀九服,修武以宁八...

咬文嚼字 2024-05-16

文章病院|山岭称“阜”不称“埠”

23年10月25日《民主协商报》第4版刊有《石涛的“菊花”》一文,文章在描述明末清初画家石涛《对菊图》时这样写道:“一套几进庭院,临水而建,背倚壁立的陡崖,面对汤汤的流水;远处,山埠错落,绵绵延延,给人一种苍茫无际的视觉感受……”这里的“山埠错落”应为“山阜错落”。阜,读fù。本指土山,泛指山。左思《蜀都赋》:“五千余里,山阜相属。”...

咬文嚼字 2024-05-16

一针见血|“颀(qí)长”误作“欣长”

0年12月16日《淮河晨刊》刊发了《给农具安个家》一文,其中写道:(“青年圩广场”五个大字)“是邓凡训仿毛体题写,尤其是‘青’字,行草结合,欣长挺拔,颇具韵味”。这里的“欣长”应改为“颀长”。颀,读qí,修长貌。颀长,指修长、细长。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一章:“母亲对她的态度有了显著的好转。因为这时她已经长成了一个颀长、俊美的少女。...

咬文嚼字 2024-05-16

书林一叶|“翻一番”与“翻一翻”

正实、联华等几家具备资质的家装监理公司,拥有上岗证的监理员也才100多人,其中百万家园就占了40多人。即便这个数字再翻一翻,也无法满足众多家庭用户的需求。”其中的“翻一翻”应该是“翻一番”。“翻一番”与“翻一翻”是形近、音近而意义、用法不同的易混词组,有必要加以辨析。下面先举出两个例子,然后作点分析:1.微机和网络的计算容量每18个月...

咬文嚼字 2024-05-16

江苏风2024|1+13省市党报四月优秀版面赏析

日报四月推出特刊,纪念渡江战役胜利暨南京解放75周年。75年来,回到人民手中的南京,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实现了沧海桑田般的历史巨变。特刊版面气势恢宏,封面版以船帆为视觉主体,解放事业与发展事业跨时空交错呈现,既表现出解放事业的“慨而慷”,也展现出75载奋斗的“今胜昔”。8个特刊版面,回溯历史、盘点当下、展望未来,表达了只要紧紧依靠人民,...

网友给4本书挑错!一键替换,可笑可气又可怕!

气的是,编校人员不用心不得法,编校流程流于形式!可怕的是,很多一键替换都算得上政治性差错了!出版领域搞“一键替换”,是最愚蠢的编辑行为!切莫当作笑话!切莫当作笑话!!切莫当作笑话!!!这是个严肃的问题!《2021年语言文字差错调查报告》中曾指出过1例“一键替换”差错。《2021年语言文字差错调查报告》发布:短视频字幕成文字差错“重灾区...

案例分析丨新闻要这样写,每一句、每一段都有深意

法国小说”跨山越海而来,正如中法两国跨山越海巩固传统友谊、增进政治互信、凝聚战略共识、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一样,都是为了中法关系更加美好未来。文化没有国界,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特别是跨文化交流有助于促进相互理解与尊重,进而增进和平与合作。就像文中所言,当外交遇上书香,空气中氤氲的不仅有尊重与理解,也有“从彼此文化中寻求更多智慧、汲取更...

吴聊 2024-05-16

企业是宣传出来的?

肯定是为了某种信念、使命和追求(哪怕就是为了钱)吧?这些信念、使命和追求要不要宣传?不宣传怎么能统一大伙儿的思想,凝聚人心呢?除非企业只有一个人。即使一个人,你还得给自己宣传,说服自己,鼓励自己吧。同时还得向外宣传,告诉社会和市场:你是谁?你是干什么的?能干什么?否则谁知道你?即使知道你也不相信你呀,更别说真金白银买你的产品和服务了。...

“由头”多,报道就多,报道多,企业宣传就好

”是新闻术语,在导语、也就是新闻开头的第一部分里体现,是一篇报道的理由、依据、契机、引子等,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素之一。“由头”有真实性、接近性的特点。既然是“基本要素”,就是说缺了它不行。所以记者采访,一般是闻“由头”而动;写稿,也总会找一个“由头”。找到“由头”还不一定行,编辑会问:“有没有更好的‘由头’?”如果没有合适的“由头”,...

说话也需要“导语”

道要导语,也就是标题下面,新闻开头的那部分。一般说明新闻发生的几个要素: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导语一是要高度概括,二是要引人入胜,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吸引读者。吸引读者往下看,这是导语的重要目的。导语的主要目的是在最短的时间里,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事——即使他不再往下看,报道的目的也基本达到了。...

企业怎样打造亮点?

响力,都是对企业发展的重要评价,同时又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几乎所有企业都不会漠视对亮点的打造和宣传。所谓亮点,就是一个企业成绩的外在表现,是企业成绩得到了认可,并影响了他人。满天繁星,人们看到的是最亮的那一颗。因此只有成绩很突出,才有可能成为亮点。亮点是比较而来的。亮点主要在哪里体现?对内,主要是在集团评奖的时候体现。假设一个集团有十...

青记独家丨黄楚新等: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新闻传播高质量发展进路

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对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做出深入阐释、提出明确要求。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

青记独家丨陆地等:信息的向周边传播现象与价值分析

环境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这个经典力学中最重要的定律其实也适用于人类社会。也就是说,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相邻或相隔一物(一国)或多物(多国)之间的引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与一物(一国)或多物(多国)能量的...

青记独家丨胡青山强月新:超越平台:平台社会中新闻业何以重塑主体性

互联网平台凭借其技术能力与用户基础,正在重塑社会结构,使当下社会从卡斯特所描绘的“网络社会”升级为范·迪克笔下的“平台社会”[1]。从技术角度而言,平台是一种可编程的数字架构,实现用户、企业和公共机构之间的交互[2];从经济角度而言,平台采用免费的策略搭建生态系统,通过用户、内容、数据和广告之间的自动连接来盈利[3]。受到技术、市场等...

青记独家丨张志安等:内容、渠道、价值:平台重塑新闻业的问题与对策

台的崛起打破了传统新闻媒体的垄断地位,深刻重塑新闻业的格局和形态。微博、今日头条、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媒体,已深度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信息获取、资讯阅读、即时社交等媒介化生活形态中不可或缺的数字基础设施。平台企业进军传媒领域,传统的传播权力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平台与新闻业的关系发生重大转变。当前,平台逻辑对专业新闻标准的渗透与冲击...

央媒小编带你“沉浸式”体验微博运营

2022年入职后的一个礼拜,我“痛失一个热搜”。那天上午老师给我发了一则调查报道,主要聚焦公共泳池的卫生安全问题,说如果没有很好的快讯,可以编一下这个。我觉得之前这类报道上过很多次热搜,所以就忽略了。下午六点,老师发来了截图,通过这篇报道延伸出去的一条微博已经登上了热搜排行榜第五。赵静怡在工位老师说,很多报道我们可能作为新闻工作者每天...

庖丁解news 2024-05-16

采访的机遇,何尝不是成长的际遇

经84岁的杜维明先生,近三年来很少接受媒体采访,深居简出。然而,让时光回溯,他与中新社颇具渊源。25年前的1999年,中新社驻美记者徐德金在华盛顿郊外的马里兰州对时任哈佛燕京学社社长的杜维明进行专访,发表了《“文明对话”与“终极关怀”——访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先生》。彼时正值世纪之交,中国尚未加入世贸,但如何处理与世界其他文明关系的问题...

庖丁解news 2024-05-16

新专业报到!AI风终究吹到了新闻学

近日,浙江传媒学院宣布开设人工智能新闻微专业,中国传媒大学也出台了“人工智能行动计划”。今天,小牛邀请到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曹培鑫,浙江传媒学院人工智能新闻微专业负责人、副教授王翎子,浙江传媒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数字新闻系主任、副教授焦俊波,与他们一起探讨人工智能如何深刻影响新闻教育行业,以及这一变革将如何引领未来的发展趋势...

庖丁解news 2024-05-16

深度报道操作经验分享——以吴谢宇案报道为例

量”时代,受制于篇幅长、形式单一等因素,深度报道遭遇流量瓶颈,不再像先前那样受宠,一些曾深耕深度报道的媒体甚至放弃了这块阵地。然而,随着时代发展,“碎片化”传播的弊端也越发明显。人们看到,每当一桩新闻事件发生,一方面信息严重过剩,另一方面真正的有效信息却相当匮乏。有时候,人们获取的信息越多,离真相反而可能越远。笔者相信,随着公众逐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