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编采评业务

一针见血|词可分为“上阙”“下阙”吗

《渔家傲·秋思》时写道:“词的上阙描绘出一幅开阔、苍凉悲壮的边塞风情……下阙写人抒情……”这里的“上阙”“下阙”是“上阕”“下阕”之误。阕,读作què,本义是祭事结束把门关上,后来指停止。如周邦彦《浪淘沙慢·晓阴重》:“南陌脂车待发,东门帐饮乍阕。”也引申指乐终,如张衡《东京赋》:“《王夏》阕,

咬文嚼字 2024-05-24

十字街头|“茶”既已“捨”,何以招徕顾客

江县某镇街头,一店招牌上有四个大字——範陽茶捨。其中的“範陽”简体作“范阳”,不知其具体含义,暂且不说。“捨”字明显错了,应为“舍”。舍,《说文》:“市居曰舍。从亼屮,象屋也。口象筑也。”“舍”本指房屋,引申有旅馆、客舍等义。因旅馆、客舍等不会久住,由此又引申出暂留、止息之义。以上义项的读音为shè。由居住、暂留之义,“舍”又引申出舍...

咬文嚼字 2024-05-24

一针见血|酣声如雷?鼾声如雷!

15年1月1日《扬子晚报》B4版刊有散文《逆旅》,其中写道:“碰上个酣声如雷或磨牙、说梦话者其实不算太糟。”文中的“酣声如雷”应为“鼾声如雷”。鼾,指睡着时粗重的

咬文嚼字 2024-05-24

追踪荧屏|读准“汔可小康”

应读为qì。“汔”是个形声字,从水气声,读作qì。本义为水干涸,后来引申出竭尽、完成之义,如汔尽、汔事。杨树达《积微居读书记·读〈吕氏春秋〉札记》:“‘汔尽’连言,汔,亦尽也。”另可作副词,可表示几乎、差不多,表示接近某种情况。如《周易·未济》:“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这句话意思是小狐狸将要过河,沾湿了尾巴,没有好处。

咬文嚼字 2024-05-24

一针见血|宴席应称“筵”

偌大宴会层,只准一家办酒。”其中的“筳”应是“筵”。筵(yán),本指竹席,古代用以铺地作坐垫。《诗经·大雅·行苇》:“或肆之筵,或授之几。”郑玄笺:“年稚者设筵而已,老者加之以几。”引申指席位,再引申指宴席,后称招人饮食为“设筵”。上例说在东方明珠旁某大厦内设置婚宴酒席,可见,应该是设“筵”。筳(tíng),是络丝、纺纱或卷棉条的用...

咬文嚼字 2024-05-24

时尚词苑|“逻辑”和“底层逻辑”

SystemofLogic》时,曾打算把logic音译为“逻辑”,但译作最终以《穆勒名学》为书名出版。1910年11月22日,章士钊在梁启超主编的《国风报》第29期上发表重要文章《论翻译名义》(“翻译名义”,即现在所说的“译名问题”)。在这篇深得梁氏赞赏的文章里,章氏简述了把“logic”音译为“逻辑”的合理性。从1912年初起,章氏...

咬文嚼字 2024-05-24

一针见血|“蓝图”怎能“擎绘”

年7月1日《都市快报》第A2版刊有《“我‘浙’二十年”记者见面会昨天举行》一文,其首节末段说:“‘八八战略’是习总书记为我们浙江的发展擎绘的宏伟蓝图,我们科技特派员的工作就是用科技支撑起山海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其中“擎绘”错了,根据上下文应为“擘画”。擘,读bò,义为大拇指,也指分开、剖裂。擘画,义为筹划、安排,多用于宏大、严肃的主题...

咬文嚼字 2024-05-24

追踪荧屏|误认“乙巳”为“乙己”

集,警官刘源带队搜查毒枭黄宗伟的老宅,在床下的箱子里发现了一张记录生辰八字的红色纸条。刘源拿着纸条说道:“六十年一甲子,这个乙巳年只能是一九六五年,这应该是黄宗伟出生那一年吧?”(字幕同步显示)演员将“乙巳年”错读成了“乙jǐ年”。古代使用天干地支纪年。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规律有序搭配,天干中的奇数位配地支中的奇数位,天干中的

咬文嚼字 2024-05-24

热线电话|广西与广东的“广”是何意?

汉朝是我国古代一个强大的帝国。西汉建国以后,不断开疆拓土,先后在边远地区设置了一些新县,地名中不少带有“广”字,如北方的有广川、广乡、广平、广成、广阳、广阿、广武、广昌、广牧、广衍、广饶等,南方的有广汉、广至、广郁、广信、广柔、广都等。这些“广”字都含有遥远、边远之意。到了三国时期,吴国又将南方的南海、苍

咬文嚼字 2024-05-24

一针见血|应是“树蕙滋兰”

1月10日《山西日报》第8版刊有《山西大学120周年校庆公告(第一号)》,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百廿间树慧滋兰,两甲子春华秋实。”此处的“树慧滋兰”应作“树蕙滋兰”。“树蕙滋兰”语本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wǎn)兮,又树蕙之百亩。”说的是,我已经栽培了九畹兰草(“畹”是古代地积单位,东汉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

咬文嚼字 2024-05-24

十字街头|又见“不辍”成“不缀”

成都博物馆举办了“富贵长春——中国传统财富文化展”,为大众梳理、展出了各路财神,非常有趣。不过有一处展板的文字介绍却出现了一个常见文字差错,又把“不辍”误写成了“不缀”。这块展板介绍的是春节迎送财神的习俗,其中有这样一句话:“鞭炮轰鸣,香火缭绕,供奉不缀,好不热闹!”此处“供奉不缀”应为“供奉不辍”。辍,音chuò,本指车队行列间断又...

咬文嚼字 2024-05-24

热线电话|“乐羊子”的“乐”怎么读?

答:“乐羊子”,或以“乐羊”为复姓,或以“乐”为单姓,此“乐”字均读yuè。乐羊子的妻子以织布为例,规劝丈夫学习要持之以恒。这则著名的劝学故事,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列女传》中。书中对“乐”字并未注音。当代出版的《中华姓氏大辞典》(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收有“乐羊”条,对“乐”的注音是yuè。顺便说一句,战国时名将乐毅,他的姓“...

咬文嚼字 2024-05-24

一针见血|没有“榨蚕丝被”

0年10月29日的《新民晚报》“读者之声”有一条报道《380元能买100%蚕丝被?》,标题下的“内容提要”说“业内人士介绍:相对较差的榨蚕丝被,两公斤成本也要五六百元”。其中“榨蚕丝被”应是“柞蚕丝被”。茧丝是宝贵的纤维资源。蚕的种类较多,有桑蚕、柞蚕、蓖麻蚕、天蚕(日本柞蚕)、樟蚕、樗蚕等。蚕的种类与它们所食不同植物的叶子有关。“榨...

咬文嚼字 2024-05-16

追踪荧屏|不是“宝甲”,是“保甲”

日北京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这里是北京》节目,节目中介绍了共和国成立前工作在北平地区的几名女地下党员。其中一位嘉宾这样说道:“正工作着呢……保甲来人了。”“宝甲人就敲里面那玻璃窗。那正工作着呢,赶紧就上外面来,把他引到外头来。”字幕中出现了“保甲”和“宝甲”。查阅相关资料得知,正确的是“保甲”。保甲制度,起源于宋代王安石新政时期,本是一...

咬文嚼字 2024-05-16

一针见血|何来“厥粉”

月5日《益寿文摘》第13版所载《苗族人民的饮食养生文化》一文中说:“粑在苗族风味美食中属于比较独特的一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厥粑、清明粑等。厥粑的做法是,将厥粉与水充分搅拌后,放入油锅煎炸成粑粑,冷却后切片,与肉类同炒,再加入葱花、姜末等作料,清香扑鼻,令人食欲大增。”这里的“厥粑”“厥粉”当为“蕨粑”“蕨粉”之误。蕨,多年生草本植...

咬文嚼字 2024-05-16

时尚词苑|热辣滚烫的“热辣滚烫”

,电影《热辣滚烫》拿下春节档电影票房冠军,引发人们热议。该电影讲述了女孩乐莹克服各种考验、追求自我并最终开启全新人生的故事。“热辣滚烫”成为热门话题并登上热搜,被各大主流媒体相继报道。例如:(1)春节档喜剧电影《热辣滚烫》近日发布“莹”面而来版海报及“莹”体向上版预告,乐莹(贾玲饰)与拳击教练昊坤(雷佳音饰)的训练日常欢乐升级,梦想的...

咬文嚼字 2024-05-16

文章病院|“四大贤母”没有陶渊明的母亲

世后,欧阳修受托为范公撰写一篇碑文,但彼时欧阳修的母亲去世不久,写作状态不佳,碑文撰写进展大受影响。此处说欧阳修母郑氏贤惠能干,为“中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时,作页下注:“其他三人是孟轲的母亲、陶渊明的母亲、岳飞的母亲。”注释中存在一处错误。“四大贤母”是人们对中国古代四位伟大母亲的合称,这一称谓并无具体文献出处可考,所列母亲皆在史书笔...

咬文嚼字 2024-05-16

一针见血|应是“金刚钻”

2003年1月15日《今晚报》第7版有一居民收藏老唱片的图片,图片的文字说明是:“西青区杨柳青镇居民孙国成多年收藏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由蓓开、高亭、百代等公司录制的老唱片,其中有……云笑天、金钢钻的河北梆子……”这里的“金钢钻”应是“金刚钻”。“金刚钻”是著名河北梆子女演员王莹仙(1900—1948)的艺名。王莹仙工青衣,其嗓音高亢激越,...

咬文嚼字 2024-05-16

一针见血|可以启闭的不是“楔闸”是“碶闸”

波月湖公园东北隅有一个文物保护单位,是叫作“水则碑”的古代水利设施。水则碑旁的说明牌上有它的介绍,其中写道:“利用平水的原理,城外诸楔闸均视‘平’字两横出没为启闭,启闭适宜,民无旱涝之忧。”其中的“楔闸”错了,应改为“碶闸”。碶,读qì,指水闸。古人在修建水坝时会预留缺口,修砌可根据蓄水盈枯而启闭的石块,用以拦水或泄水,这就叫作“碶”...

咬文嚼字 2024-05-16

雾里看花|《“菜甫”是什么》解疑

甫”是“脯”字之误。脯,读fǔ,本指干肉,引申可指干制的果仁和果肉。闽、台等地称萝卜为“菜头”,称萝卜干为“菜脯”。“菜脯”“辣菜脯”均可拌在饭菜中,用以调味。“甫”的甲骨文是象形字,象田中长有幼苗形,本义指幼苗。由幼苗引申指开始、刚才等义,再引申指苗圃。古代还假借为男子的美称。不应将“菜脯”“辣菜脯”写作“菜甫”“辣菜甫”。

咬文嚼字 202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