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编采评业务

藏在身边的调查报告选题线索

2023年7月,安徽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12月,安徽省委审议通过《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行动方案》,提出打造一批高端景区、度假区、休闲小镇、休闲街区,创建一批精品民宿客栈,加快打造国际会客厅。我们聚焦“大黄山”战略目标,以独具黄山特色的农文旅融合路径——镇景村一体化发展为切口,多次...

秘书工作 2024-09-25

为什么记者最好“别太像记者”

前段时间,一名前调查记者写了一篇文章,谈到自己是一个“被误传自带七品官相”的记者,媒体同行开玩笑说他天生长了一副“县委副书记”的脸,这样的长相,让他过去当记者做新闻的时候偶尔能进入到其他记者无法进入的新闻现场。他在文章中说,“我这人看起来不太像一个记者”,但正因为这一点,给他过去十多年的记者生涯提供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便利,能在新闻现场有...

媒体人爱用的热梗都有啥?

最近,又一批热梗出炉,广大网友们玩得不亦乐乎。这些热梗不仅在网络上风靡一时,也巧妙地融入了新闻媒体的语境之中。小牛精心搜集了其中一部分,让我们一同来场趣味盎然的“梗”知识大挑战,看看你知道几个!水灵灵今年暑期,"水灵灵"在网络上迅速走红,频繁跃入大众视野。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无数网友纷纷将"水灵灵"...

庖丁解news 2024-09-25

融媒体时代,深度报道该何去何从

作为传统新闻报道的一个门类,深度报道一度被认为是代表媒体竞争力的“杀手锏”,像《中国的西北角》、《夜宿车马店》、《中国青年报》关于大兴安岭火灾的“三色”报道、《南方周末》对毒奶粉事件的报道等,在当时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有不少深度报道记者“一战成名”,深度报道一度占据行业高点。然而,综合近几年的整体趋势,已发的深度报道不时遭遇流量...

山东宣传 2024-09-25

为什么不能写“十·一快乐”,那能说“庆国庆”吗?

国庆将近,观察以往的报道发现,不少都使用了“庆10·1”“庆祝‘十·一’国庆节”“庆‘十.一’”“十·一快乐”等表述。这些表述规范吗?能不能写“十·一快乐”?“庆国庆”能不能使用?为什么不能写“十·一快乐”?经搜索发现,在历年国庆节相关的新闻报道中,有大量报道有“10·1”“十·一”字样的

为什么不能说“庆祝建国75周年”?还有哪些词不能乱用?

庆节临近,昨天(9月19日),传媒茶话会发文《国庆宣传报道注意事项来了!》,对国庆和国庆黄金周的不规范表述加以提醒。有粉丝留言:“为什么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相关表述中,出现‘建国、祖国、纪念’就是不规范表述?”其实,不仅网友心存疑惑,一些新闻报道中也出现了“庆祝建国七十五周年”“庆祝中国成立75周年”等错误表述:为什么“建国”“...

国庆宣传报道注意事项来了!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随着国庆节的临近,媒体在报道国庆和国庆黄金周时,有哪些常见的不规范表述要注意?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相关表述注意不规范表述:上述都是不规范表述。当相关表述中出现“建国”“祖国”“纪念”等其中一个词语时,可断定为不规范表述。★可表述为:不要把75周年写成75年。当然,在“新中国成立75年来...

介词“作为”的错误用法例析

看似是一个寻常的词语,其实用错的大有人在,例子比比皆是。第一种是和代词组合,所指不明,似是而非。在体育节目的采访中,我们常常听到某些运动员或教练说这么一句话,“作为我(们)来说”如何如何。“我”或者“我们”,到底是什么身份?说了跟没说一样。其实,他们想表达的是,“对我(们)来说”,用错了介词。类似的还有“作为他(们)来说”“作为你(们...

木铎书声 2024-09-10

是“冯延己”还是“冯延巳”?浅谈校对

在这两个月的时间,我仅整理了龙榆生先生十几篇著作,顺便对《龙榆生全集》对应文章作了些校对,对“校对之难”就深有体会。在龙先生所处的年代,没有互联网和电子信息处理手段,开展校对工作就倍加困难了。《校对之难》提到的“校对”实有两种工作:一是古籍校勘,二是出版物校对。两者亦有差异。古籍校勘,因作者或编者早已作古,校对者只能在各种古本之间对勘...

出版物质检常见标点差错例举

标点符号包括标号和点号。标号用来表示词语的性质和作用,点号用来表示语句的停顿和语气。尽管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2011)已发布十余年,但笔者在质检工作中还是经常见到错用标点的情况。要真正掌握正确的标点使用规范,有时候看错例比读规范文件更加管用,通过错例分析举一反三,能够起到快速掌握和灵活运用的效果。下面笔者分门...

木铎书声 2024-09-10

编校工作须谨防“括注”陷阱

括注是书刊等出版物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注释方式,常被用来解释、说明或提供额外的信息,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或文本的具体内容。尽管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2011)及行业标准《学术出版规范注释》(CY/T121—2015)等已发布多年,但笔者在质检工作中还是经常见到括注错误的情况,可能是编校人员粗心大意所致,...

木铎书声 2024-09-10

说说编辑心理

答:你想知道编辑的心理这很好,人常说:做生意的要了解市情,写报道的要掌握版情。版情是什么?我的理解是编辑的意图。编辑的心理我没研究过,也没发言权。但从我多年当记者与编辑打交道,感到编辑是非常喜欢好稿子,看到新鲜的货(稿)是舍得给好版面。编辑会识货(稿),你写了好稿一般是埋没不了的。但有时候也有看不准的,那只是个别情况。不能因为一篇应该...

老记说事 2024-09-10

周日副刊||王传钧:江山也要文人捧,企业更需贵人宣

,淡妆西子比西湖。江山也要文人捧,堤柳而今尚姓苏”。因此,“江山也要文人捧”这句俗语最早出自郁达夫的诗作《咏史三首》。郁达夫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文学笔触,生动地表达了文人对于江山美景、历史文化的传颂和弘扬所起到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人,以他们的才情和智慧,通过诗词歌赋、文章著述,为中国的大好河山赋予了无尽的魅力。他们用精妙的文字...

老记说事 2024-09-10

名家大讲堂||段存章:抓“白菜心”新闻

你讲课提倡多写“白菜心”新闻,请说说什么叫“白菜心”新闻?答:这是个比喻,我们不是爱吃白菜心吗?因为它新鲜。冬储的大白菜,吃时把干菜叶剥掉,把烂叶剥掉,剩下脆灵灵的白菜心,好吃。换个比喻,多写“赤脚”新闻,就是穿鞋戴帽一概不要,甚至袜子也不穿。还可以说,多写“饺子馅”新闻,就是吃饺子先往馅多的地方下口,那里最香。顾客进饭馆点菜爱挑鲜的...

老记说事 2024-09-10

名家大讲堂||段存章:问的艺术

访怎样问出细节,有何技巧,特别是采访人物应用什么方法问效果好?答:我主张多访多问,问是采访中的一门艺术。你先看那个“问”字,进门先张口,张口才能入门。学问,学问,你要想学,就得不耻下问。向领导问,也向群众问;向名人权威问,也向无名小卒问;向比你水平高的人问,也向比你水平低的人问;向长者问,也向年少者问。问就是向一切人拜师,古人说“三人...

老记说事 2024-09-10

善于打开“话匣子”

们在采访中碰到各种性格、脾气、风度的人。有的谈笑风生,有的寡言少语;有的热情洋溢,有的不冷不热;有的问一句答几句,有的问几句答不了一句;有的谈自己先进事迹口如流水,说别人的则粗粗几句;有的只谈别人的好处长处,不谈自己的先进事迹。对不同的采访对象,要用不同的方法,这里是有技巧的。一般说,开始谈话的时候,不要急于打开笔记本,或马上打开录音...

老记说事 2024-09-10

“踩”出来的好稿

答:我认为,好稿不是靠“抄”出来的,而是靠脚板“踩”出来的。比如,1989年我采写的特写:夜访北农大十二月十七日,星期天,晚七时。记者来到燕山脚下的北京农业大学。这里的学生会正举办“爱我中华,振奋民族精神”演讲比赛会。教学楼灯光明亮。一间有二百多个座位的大教室里坐满了同学。后赶来的,挤站在走道上和门口。“第一位演讲的是生物学院周华伟同...

老记说事 2024-09-10

帮你长上“新闻鼻”

:什么叫新闻敏感,这是常说而又几句话说不清、做起来又不那么容易的事。吉林省白城日报原总编辑李长仁著《通讯员写稿入门》一书中讲到通讯员怎样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他说:“发现新闻是采访的第一个步骤,也是通讯员的一门必修课。能不能发现新闻,取决于通讯员的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就是指通讯员发现和鉴别有价值的新闻事件与人物的能力。这种能力,国外新闻学...

老记说事 2024-09-10

“地方通”为何写不出好稿子?

问:我很苦恼,在一个地方呆了几十年,闭着眼也知道谁家门朝哪里开,但老是写不出好新闻,不知为啥。答:你说你是一位“地方通”,对当地实际情况了如指掌:这是你的一个长处,这个优势比专业记者强。但是,在“熟”字下掩盖着一个不足,对什么都看惯了,新闻敏感减退了,这是许多通讯员的一种“地方病”。举一件事来说,新疆吐鲁番有一位爱好摄影的通讯员,他在...

老记说事 2024-09-10

通讯员成才的摇篮

你上大报心切,可以理解。但是,千万不要看不起小报。许多自学成才的记者、通讯员都是通过地方小报和广播站练出来的。拿我来说,处女作变成铅字,就是在我家乡的《左权小报》上。几百字的一条消息,使我兴奋,使我激动,使我迷上了写作。初学,投稿的对象主要是县小报、县广播站,编辑是我的启蒙老师,开始不会写,慢慢从原稿和见报稿的对比中学会了写消息,写特...

老记说事 202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