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佳文汇集

如何判断稿件的文字质量?(八、表达的逻辑性)

在出版行业里,“逻辑”是个常用词,但编辑所说的“逻辑”并不等同于逻辑学所指的“逻辑”,而是有着更丰富的含义。(1)当编辑说一本书稿“逻辑性不强”时,一般是指书稿的章节文题不对应、结构不合理、叙述不清晰,这时候的“逻辑”是指作者的写作时的思维过程。(2)当编辑说“这句话不合逻辑时”,一般是指这句话所描述的内容不符合客观规律、不符合常理,...

编辑者说 2021-10-25 1803

多种做题法,请你品赏!

新闻题材是多方面的,那么新闻标题也必然是多种多样的。近年来不少媒体在这方面下了很大气力,把标题做得多姿多彩,受到人们的欢迎。下面结合实例向大家介绍一下多种做题法——一、幽默上题例1:从“提款机”中提出无期徒刑——《中国纪检监察报》2013年10月18日05版例2:把自己关进铁窗的看守所长——《中国纪检监察报》2013年10月18日05...

华文融媒云 2021-10-22 1690
做到这6步,学写新闻故事soeasy

做到这6步,学写新闻故事soeasy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新闻故事化?“新闻故事化”起源于西方国家大众化报纸年代,是一种“讲故事”式的新闻叙述方法,是以故事化的手法来客观反映新闻事件。它除了关注事件的结果外,更侧重描述新闻事件过程和故事细节的展示。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

华文融媒云 2021-10-22 12943

说说“多符号”上题

随着标点符号在标题上出现,“多符号”的形式在标题上也出现了。这种“多符号”标题,尽管不是很多,但一出现就受到人们的关注。有些高校校报、企业报也跟着学起来。应该说,这是一个好现象。因为其实质是把标题简洁化、清爽化,使读者一目了然。下面我们就此剖析一番——一、多种表现形式1、双符号上题:例1:记者“五别”请谨记!例2:别人写稿一气呵成,为...

华文融媒云 2021-10-22 1575
“侦探式采访,作曲式写作”

“侦探式采访,作曲式写作”

?一看这题目,可能有人会问,这话挺有意思,谁讲的?这话确实有点意思,今天我们就说说这事儿。这句话是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记者王珏讲的。前不久王珏随采访小分队采访了老英雄张富清。报道刊出后反响不错,王珏写了篇采访体会文章,这句话是在这文章里写到的。...

华文融媒云 2021-10-22 12769

《华文融媒云》是通讯员的良师益友

《华文融媒云》公众号创办以来,发表了一系列新闻写作、编辑等方面的文章。纵观这些文章,因为有以下几个特点,从而受到广大新闻人、尤其是通讯员的欢迎,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为了用事实说话,笔者引用了9位新闻人、通讯员的笔谈,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内心感受吧!内容丰富坚持原创《华文融媒云》上发表的数百篇新闻理论与业务的文章,涉及到从新闻定义到消息通...

华文融媒云 2021-10-21 1631

这次采访为何“要穿最破的衣服”?

?古人说:“礼者敬人也”。礼仪是一种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是人们交往的艺术。在日常生活要讲礼仪,在新闻采访也要讲礼仪。有一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系学生记者团正准备外出釆访,学生们的心情特别激动。在采访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指导老师提醒大家,明天“要穿最破的衣服”。第二天早上,学生们都穿着了自己平时不穿的洗干净的旧衣服来见老师,老师笑着说:...

华文融媒云 2021-10-21 1663

采写人物新感两则

近读何加正老师(人民网原总裁、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两篇写人物的文章颇有新感。现把这些感想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交流。新感一:让人物特征在细节中自然流淌。何加正老师写的两篇文章,一篇是怀念人民日报原农村部高级编辑鈡立群老师,一篇是怀念人民日报原农村部主任李克林老师。何加正老师1974年一到人民日报就在报社原农村部工作,每天与鈡立群老师、李克...

华文融媒云 2021-10-21 1762

记者同志,请滋养手中的那支笔

记者同志,请滋养手中的那支笔刘国昌光明日报总编辑王慧敏老师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曾问一些年轻记者一年能看几部长篇小说,回答大多有些嗫嚅,有的干脆直言相告:‘好多年了,没有翻过小说。’写景状物要想生动,小说是重要的养料。记者不去滋养自己的笔,只是翻来覆去编材料,写出的东西能生动吗?长期下去,笔头只能是越写越枯!”今天再读这段文字,别有...

华文融媒云 2021-10-21 1638

做标题,该如何“拎点”

写稿子是为了给更多的人看。要达此目的,稿子的内容是首要因素,诚如明代庄元臣所说:“文犹舟也,舟之贵贱,不在大小华质,而视其所载者。”文章里所载的内容是什么,很重要。这是行文的一个关键点。同时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标题。标题做得好,可把内容提炼出来告知世人。做得不好则把好内容掩盖其中,让读者与好内容失之交臂。因此说,标题是文章内容的广...

华文融媒云 2021-10-21 1659

如何把消息改为通讯?

通讯员小刘写了一篇企业施工现场的消息稿,领导看了后,让他改为通讯,他很犯愁,让笔者出出主意,想想办法。为此,笔者提了一些建议,供他参考。?以同一题材为例请看两者不同消息和通讯是两种不同的新闻体裁。我们试以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的报道为例来加以说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是一件大事。当天的《人民日报》发表的一篇消息与一篇通讯。...

华文融媒云 2021-10-21 1672
怎样写好新闻小故事?

怎样写好新闻小故事?

?新闻小故事是一种短通讯,是一种反映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事件的新闻作品,由于其故事性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而受到读者欢迎。新闻小故事的“三要素”写新闻小故事,要围绕“新闻”“小”“故事”3个要素来加以表述。“新闻”:指的是这一件事要能...

华文融媒云 2021-10-21 1750

在异地调研采访中锤炼“四力”

摘要:对一名记者来讲,自身经历和视野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其新闻作品的高度和深度。尤其是长期在一个地方工作的驻站记者,更容易画地为牢、坐井观天。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丰富经历、扩展视野,关键在于能走出平时待的“圈子”,真实体验和剖析外面不一样的世界。本文以作者的一次异地采访经历为主线,论证驻站记者如何走出去提升自身认识、拓展思维广度...

全媒体探索 2021-10-12 55

初识校对一二事

校对在校雠和校勘之中孕育,诞生于活字印刷术之后。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校对的方法和功能也从“校异同”提升为“校是非”。一名合格的校对人员需具备知识、政治、心理等方面的素养,才能确保出版物的质量,实现文化传承的价值。

木铎书声 2021-10-12 58

感知摄影的力量

9月28日有幸参加了由公司组织的“跟中国金像奖获得者学摄影”(←点击查看详情)网络直播课。一天的课程,两位老师深刻解析了纪实摄影和新闻摄影的新思路,很有冲击力地激发了我的创作兴趣和强烈共鸣,让我学习到非常实用的摄影知识、拍摄技巧、实战经验等。

老记说事 2021-10-12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