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
在出版行业里,“逻辑”是个常用词,但编辑所说的“逻辑”并不等同于逻辑学所指的“逻辑”,而是有着更丰富的含义。(1)当编辑说一本书稿“逻辑性不强”时,一般是指书稿的章节文题不对应、结构不合理、叙述不清晰,这时候的“逻辑”是指作者的写作时的思维过程。(2)当编辑说“这句话不合逻辑时”,一般是指这句话所描述的内容不符合客观规律、不符合常理,...
从一定意义上讲,公文质量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单位的工作质量、水平和效率,代表了一个单位的形象。做好公文审核工作,必须立足实际、讲究“章法”,认真总结规律,创新方式方法,持续提升公文质量。?
随着信息传播越来越快,人们浏览文字的速度也不断提高,“一目十行”渐成常态,一些差错并不会被注意到。前几年,有网友将“汉字的序顺并不定一能影阅响读”这段话发到网上,很多人都没看出其中有什么不对。然而,对于审校人员来说,任何差错都要消灭。工作中,审校人员不仅会遇到类似的语序问题,还常常体验“第”和“笫”、“汩”和“汨”、“徳”和“德”等形...
审稿不同于一般读者的阅读与欣赏,更不是在浏览与学习,而是一项科学的认识活动,既要深入书稿之中,研究分析,又要跳出书稿之外,比较、鉴别,是一项综合性的评审工作。
审稿,顾名思义是对书稿进行审查并提出评价意见。就是说要全面地详尽地审读和考察书稿,以便掌握它的全部内容,并进行深入的慎重的分析研究,提出准确的实事求是的评阅和处理意见。所谓“能包覆而深别之”,也就是这个意思。
随着媒体深度融合向纵深发展,新媒体端的新闻内容越来越丰富。丰富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审核才能避免翻车。新媒体时代,新闻三审审什么?怎么审?有哪些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
本文是笔者从事新闻“三审”工作20多年的经验总结。本文所说的稿件,既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和新媒体产品,也包括节目、栏目和版面、界面。
对于那些接受审稿请求的学者,我们深表感激。我们已经留意到,相关学者通常都是在百忙之中接受审稿请求。我们也正试图以一种制度化的方式为审稿人授予某种更有意义的认可。同时,我们还会继续邀请顶级审稿专家(基于其每年的审稿数量和质量进行评估)加入编委会。
现实中,很多期刊存在两个典型的问题:●一是稿源充足,但质量差。当发表文章于核心期刊、某些重要期刊或者某某来源期刊作为各高校、科研院所考核、评定职称、申报学位、申请课题的必须条件之一时,涌现出大量的质量鲜有提高、选题重复的平庸之作。受我国几千年“熟人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又会产生出更多的“熟人稿”和“关系稿”。这种现实情况,需要学术期刊...
主持人: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编委会主任、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社总编辑丁以绣(左一)对谈嘉宾:中国出版协会编校工作委员会主任张增顺(左二)北京出版集团总编辑李清霞(右二)中华书局副总编辑尹涛(右一)?
[摘要]出版企业更多谋划优质项目带动引领产品研发是优化图书结构的良好开端,顺利实施,确保项目高质量落地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应有举措。“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总原则对出版企业贯彻落实“三审责任制”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代,编辑要增强阵地意识,严格审读稿件的思想性、政治性;提高专业能力,准确审读稿件的科学性、学术性;遵循规范标准,重视...
在2007年全国教辅图书质量专项检查中,经出版社自查、省新闻出版局抽查,以及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出版管理司组织专家检查小组检查,主要发现7大类错误。正是它们像病毒一样感染教辅图书,亟待根治。一、知识性差错1.人名差错。比如,误将《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为“颜推之”等。2.地名差错。比如,误将“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国家连写为“捷克斯洛伐...
[摘要]本文基于“三审三校”制对学术出版的重要意义,试析学术出版“三审三校”制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国家、出版行业、出版单位、编辑个体和作者等多个方面提出落实“三审三校”制,提升学术出版质量的策略、建议。[关键词]学术出版三审三校出版质量策略梁启超曾言“学术是天下公器”,学术具有原创性、前沿性、科学性的特点,是一个国家思想层次...
本稿是×××市特级教师×××所著的语言文字类书稿,稿件从“这些词语有意思”“这些词语有讲究”“这些词语有区别”三个方面详细解释了500多个常用词语。有的词语解释侧重其文化内涵,有的词语侧重构成词语的汉字的本义,有的词语侧重词语的出处义。经过作者的解释,读者不但真正了解了词语的来源,也更深刻体会了词语的用法和细微差别。总体来看,该书有助...
一、审稿原则l.宏观原则宏观原则即是要求符合新闻出版关于学术理论类期刊的质量标准中与稿件质量有关的要求。主要是:(l)政治标准。可归纳为五个方面: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遵守党的宣传纪律:贯彻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对外政策等,维护国家利益;遵守新闻出版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遵照办刊宗旨,贯彻"二为"和"双百"方针。(2)业务标准...
书籍是知识文化传承与传播的重要载体,在培养人才和提高公民全体素质等方面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本书籍的质量关系到图书的整体品质,也影响着读者的阅读效果。深度工作是图书编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不仅仅能够体现出编辑的职业素养、编辑水平,也能够表现出...
本指南涉及会议和期刊文章的评审。它遵循的理念是,评审过程对作者和编辑都有好处。无论你拒稿、要求修改或接受作者的作品,论文作者都应该以非敌意的语气得到详细的反馈。做你希望别人为你做的论文审稿。一旦同意审稿,你就承担了相应的责任。如果你不能承诺这份责任,你应该立即通知编辑,并返回论文和审稿文件。编辑们知道,你可能没有时间做一篇论文的审稿,...
国内某一知名网站的"论文写作投稿"栏目中曾开展了一次“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稿?”的开放式交流本文内容归纳提炼于一些审稿人的经验交流,其中的一些观点对于审稿和写作具有较高的价值借鉴。1.在熟悉稿件内容的基础上撰写不带有个人色彩的评审意见“对于审稿来说,注意全面了解所审稿件的相关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完成,如有最新高水平的综...
一是稿源充足,但质量差。当发表文章于核心期刊、某些重要期刊或者某某来源期刊作为各高校、科研院所考核、评定职称、申报学位、申请课题的必须条件之一时,涌现出大量的质量鲜有提高、选题重复的平庸之作。受我国几千年“熟人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又会产生出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