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报纸的时事报道3在时效上难有优势,时事报道开始在深度上下功夫。如何在“大事件”发生时当好记录者,并以此增加报纸的可读性和冲击力,成为了时事编辑需要研究的课题。三峡晚报是一张立足宜昌,辐射宜荆荆都市圈的综合类报纸,自创刊以来,时事报道一直是版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前些年的厚报时代,曾开设过《天下周刊》,后来随着新媒体的发...
近年来,随着传播形式的多样化,公众对文物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知也越来越深,从而兴起了“文博热”和“考古热”。要挖掘文化遗产内涵,讲述文物背后的历史人文故事,文化记者需要担当好转述者的角色,应该兼具专业导读者和信息沟通者的职能,记者既要连接专家,又要沟通读者。文博新闻专业性强,枯燥晦涩的术语多,要达到专业性和新闻性的统一...
孟夏草长,花开五月;万物竞茂,于斯为盛。生机勃勃的5月属于朝气蓬勃的青年。今年恰逢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从故纸堆中和如山文献中爬梳百年党的青年运动史料,发现党做青年新闻宣传工作很有经验。一些细节给我的印象深刻,如结合学生会等组织创办学生会报,举行学生会演讲大会,组织学生参加体育运动,以俱乐部、音乐会和戏剧团等形式展开宣传。有的在宣...
在融合传播环境下,内容的“扮相”与内容本身都是网络传播力的必备要素。“好酒不怕巷子深”“内容为王”的道理不是绝对的,未经“包装”的优质内容不一定会被更多人阅读观看、转发分享,更难成为“爆款”。主流媒体人要实现精准传播、有效传播,必须强化新闻的“扮相”意识。强化“扮相”意识,需注重新技术的应用。新技术正在重塑新闻信息的形态,改变新闻生产...
2021年,期刊JournalismPractice刊登一篇名为《“不是他们的过错,而是他们的问题”:新闻机构对于记者遭受网络骚扰的回应》的论文。研究者采访了31名美国新闻记者,他们都来自纸媒,并且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活跃(每周至少更新一次)。受访者中包含17名男性和14名女性,平均大约有9年的记者工作经历,在目前所在的新闻机构至少工作了...
著名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不会想到,自己在1992年的小说《雪崩》中提出的“元宇宙”,在30年后被再次提及并成为2021年度当之无愧的高频热词。在那本科幻小说中,“元宇宙”被用于指代“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2021年3月,沙盒游戏平台Roblox公司首次使用元宇宙概念,并成功登陆纽交所;10月,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扎...
其实,实践证明,党报服务当地党委政府的功能不但不能弱化,反而要进一步加强。区域新闻的采写,也是党报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让驻站记者的区域报道回归新闻规律,从“千稿一面,味同嚼蜡”,到采写出“不一样的区域新闻”,才是我们要给予重点关注的地方。只有重构驻站记者的采写思维,呈现独特的新闻作品,党报才能更好地服务地方和受众,实现跨区域的价值传播。
一、概念“建设性新闻”这一提法并不是由学者提出的,而是新闻从业者首先提出的概念。1998年,苏珊·贝娜施在《哥伦比亚新闻评论》中讨论了建设性新闻的产生问题,谈到了《洛杉矶时报》和《纽约时报》在报道对策新闻方面的突出表现。从那时起,“建设性新闻”一词诞生,其后越来越多的新闻工作者践行了这种新闻的理念。目前,凯瑟琳·戈登斯特作为建设性新闻...
国际传播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体现在能不能向世界及时、准确展示国家形象。在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如何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及5G技术的广泛深度应用,全媒体时代已从媒介技术融合走向深度的媒介生态融合。从平台相加到生态相融,从人民号、央视频、AR看两会、8K超高清直播、人工智能虚拟主播到全息虚拟云端采访,新型主流媒体充分发挥其在媒介手段、媒介形态、媒介渠道及接收终端的人才、技术及资源优势,成长为全媒体时代引领主流价值传...
10月15日,由中国出版协会、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出版协会“一带一路”出版工作委员会、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出版周报》承办,新华万维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辽宁北方出版物配送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出版合作经验交流会在四川成都成功举办。会上,外研集团(外研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外研社社长王芳出席会...
“中国好故事”联合“复兴路上工作室”制作的MG短视频ClicktotheFuture(中文名《下一站,2035》)近期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首发后,被中联部发言人胡兆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转发。截至目前,海内外视频播放量和稿件浏览量过亿,新浪微博话题#我们的2035#阅读量超8000万。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理顺内宣外宣体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在海外媒体播放量超2亿次;热播剧《长歌行》在海外发行的每集价格达13万美元,突破现有华语影视剧单剧销售价格;“旅行者”云南大象北上的回归之旅,被全球媒体跟踪报道;李子柒发布的古风美食短视频吸引了优兔平台上多达1620万订阅者的关注……
贴近中国实际、贴近国际关切、贴近海外受众,以多平台、多语种、多渠道,展示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人民日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了外媒定制推送、合作供版、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三管齐下”的对外传播体系,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了有利外部舆论环境。
【摘要】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关键在于有效传播,提高中华文化感召力应着眼于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国形象亲和力要力破几种“刻板印象”,提高中国话语说服力要注重重构话语逻辑和叙事策略,提高国际舆论影响力则要增强国际舆论场全方位舆...
重大主题宣传报道容易出现内容空,形式旧,不走心,感染力、传播力不够的问题,重要原因是不接地气,这也是重大主题宣传中较常见的通病。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是百年一遇的新闻题材,惠州报业传媒集团以贴近性为原则,早早谋划,对提升重大主题宣传的传播力、感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要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本文基于对中国四级媒体深度融合新格局的分析,探讨各级媒体增强分工协作、互联互通、...
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上,围绕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国际传播工作提出很多新要求和新论断,特别是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五力”——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为新形势下进...
这是一个传统主流媒体网友给我的题目,我发现其实有不少媒体朋友和传媒学子对个题目也很感兴趣,于是我决定来聊一下,希望能来个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