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常识
盘古氏-又称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又名太上道君道德天尊又名太上老君(西游记里也称为太上道祖)六御中央玉皇大帝妻:王母娘娘,又称为西王母北方北极中天紫微大帝南方南极长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为元始天王九子。东方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西方太极天皇大帝(手下:八大元帅,五极战神(天空战神,大地战神,人中战神,北...
人类脱离茹毛饮血蒙昧时期的标志之一是有了农业生产,而纺织作为农业的副产业、几乎是与农业生产同时开始出现在人类社会的。因此纺织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特别是对语言文字的影响极为深远。汉字中有“系”旁的字多达两三百个,此外还有“巾”、“衣”等与纺织间接相关的文字。许多名词和成语渊源与纺织生产——尽管其现代含义已与纺织风马牛不相及。本栏...
《现代汉语词典》与《第二批异形词整理表》相矛盾词语A《现代汉语词典》B第二批异形词整理表选用1暗度陈仓暗渡陈仓A2把势把式B3背理悖理B4比画比划B5辩辞辩词B6菜子菜籽B7答理搭理B8当做当作B9掉包调包B10掉换调换B11翻然醒悟幡然醒悟B...
商务印书馆版《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首选词集锦整理者:张华豹商务印书馆版《现代汉语词典》在1978年为初版,1983年和1996年曾出版过两部修订本,2002年出版增补本,2005年出版第5版,2012年出版第6版。由此看来,修订的时间间隔多...
2007年4月19日《艺术人生》中朱军称毛新宇的父亲为“家父”。《咬文嚼字》将此误列为“2007年十大语文差错”之首——经常用错的称谓词是:家父。如在问候别人时说:“家父最近身体好吗?”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家父”属于谦辞,只能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称呼别人的父亲,习惯上用敬辞“令尊”。在汉语称呼语系统中,有“家大舍小令外人”的七字诀,即...
御史台:封建国家最高监察机关。西汉时称御史府,长官为御史大夫。东汉光武时改为御史台,又名兰台,长官为御史中丞,历代多相沿不改。明初改为都察院,清代亦称都察院。九卿:封建国家中央各行政机关的总称,历代的内涵均不同。秦汉以奉常(太常)、郎中令(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大鸿胪)、宗正、治粟内史(大司农)、少府为九卿;汉以太常、光禄...
看两个例子:(1)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一生最重要的现实遭遇和实践行为是争取科举致仕。(《文明的碎片》)(2)章申先生的作品使我想起中国书法史上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即历代书法大家多为致仕通达者。远至李斯、蔡邕,后有王右军、颜鲁公、苏轼、赵孟頫、董其昌等继起,群星闪耀,云蒸霞蔚,不可胜数。(《风神灵秀藏高格线性流美出清真——读吕章申书法》)以上...
幼年度:小儿初生之时。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3日。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指1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始龀:男孩8岁,女孩7岁。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九龄:9岁。指数之年:...
作者:韩宇娇《光明日报》(2017年01月09日13版)两周时期贵族称名除了名之外,还有字,“名”是父亲在婴儿出生后三个月所取,“字”是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时宾客所取。取字是冠礼的一个重要环节,字的结构为“排行+私名+甫”,其中“甫”通“父”。冠礼既然是在二十岁举行,则男子在二十岁就有了“伯某父”“仲某父”等三字全称结构的字。两周时期的...
御史台:封建国家最高监察机关。西汉时称御史府,长官为御史大夫。东汉光武时改为御史台,又名兰台,长官为御史中丞,历代多相沿不改。明初改为都察院,清代亦称都察院。九卿:封建国家中央各行政机关的总称,历代的内涵均不同。秦汉以奉常(太常)、郎中令(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大鸿胪)、宗正、治粟内史(大司农)、少府为九卿;汉以太常、光禄...
幼年度:小儿初生之时。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3日。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指1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始龀:男孩8岁,女孩7岁。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九龄:9岁。指数之年:...
年号,乃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往往亦是时运变化的标志。按惯例,新君即位大多会颁行新年号,称为改元。年号蕴含着帝王君临天下、宣示正统的特殊意义,君臣朝野为之瞩目,司其事者索遍枯肠,绞尽脑汁。年号滥觞汉武帝以前,无年号之名目。史书以帝王的年次纪年,记时则与帝王之号合称。如周宣王元年、二年、三年,一直延至帝王之位更迭为止。嗣王即位或改...
年号,乃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往往亦是时运变化的标志。按惯例,新君即位大多会颁行新年号,称为改元。年号蕴含着帝王君临天下、宣示正统的特殊意义,君臣朝野为之瞩目,司其事者索遍枯肠,绞尽脑汁。年号滥觞汉武帝以前,无年号之名目。史书以帝王的年次纪年,记时则与帝王之号合称。如周宣王元年、二年、三年,一直延至帝王之位更迭为止。嗣王即位或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