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新闻采访

浅谈社会新闻的采访技巧(上)

“七分采访,三分写作”,有经验的记者都会这么说。特别是跑社会新闻,没有特定的“口”,没有现成的材料可“借鉴”,采访对象的文化素养、口才等也差距甚大,要顺利完成采访,与采访对象的交流沟通十分重要。在这方面,一百个记者,会有一百种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就个人体会,我们认为,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心理上不要把自己的身份定位于“记者”,也不要把采...

记者采访时的“记”与“不记”

记者采访时的“记”与“不记”刘国昌与几位老记聊起采访,其中说到在采访现场是否记录的事儿,各位有不同的看法。甲:我是现场记录的,总怕事后记不全,影响写稿。乙:我一般不在现场记录,总怕被采访者紧张。他一看你把他说的话都记下了,担心有错或不合适的地方,就不大爱说了。丙:我是用录音笔解决这个问题,采访后根据录音整理后再写稿。丁:依我看,是不是...

干货|如何做好人物采访?

人物采访是指对新闻人物进行的采访,它是写人物通讯、人物传记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这些新闻人物通常是有影响的社会知名人士、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作为一名富有经验的记者,在采访中总能千方百计地接近采访对象,同时自己也扮演角色与采访对象交朋友,因此采访显得生动活泼、新颖有趣,记者在此氛围中常能提出一些常人未曾想到的问题,获得一些常人未曾获得的答...

如何进行好的采访?资深调查记者给出了13条建议

“采访需要技巧,也要碰一点儿运气。有时候要很多运气,”NPR调查记者CherylW.Thompson在第十一届全球深度报道大会上这样分享道,“不过更重要的,还是要在正确的时间提出正确的问题。”而这一切都是需要花时间准备的。在第十一届全球深度报道大会上,Thompson和另一位讲者、CNBC资深调查报道制作人ScottZamost分享了...

你知道吗?采访要入乎其内,写作时却要出乎其外!

今天说说写稿的一点体会,那就是:“采访要入乎其内,才能体会生活本身的感动;写作时却要出乎其外,才能理性地驾驭材料,为我所用。”台湾作家蓝博洲写过20多本报告文学,他曾介绍,早期他们的采访类似田野调查,都是住在采访者家里。在不打扰人家的情况下,一起吃、一起住上几天时间,得到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也许是受他这句话的影响,在2011年的时候,在...

提问是衡量记者水平的尺子

作为一个新闻从业人员,要学会提问。问题、问题,有“问”才有“题”。学会说话,说正确的话;学会交谈,能与采访对象深入交流;学会提问,能提出简洁、深刻、有分量、有挑战性的问题;这些,都是记者的基本功。我国古人在修行时,强调“慎言”,即少说话。?所谓“慎言语,养德之大”“慎言谨行,是修己第一事”“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都是强调要少说话。这在...

说说新闻采写中的“激情”

一、激情与卓越同根激情和卓越为并蒂之莲,没有激情的胸怀,就难以有追求卓越的理念,二者相生相倚。何谓卓越,即杰出之意。追求卓越,止于至善。这不仅仅指工作态度,更是一种追求和达观。激情是创造的鼓,卓越是追求的泉。记者身份有其特殊性,这是职业特点所决定的:风风火火、雷厉风行,招之即来,来之能战;而同时又担负着社会和媒体的责任,所以,激情是记...

稿子不多怎么办?采访去!

稿子不多怎么办?采访去!姜春勇2004年的时候,我主持创办了一个名为《新闻故事》的栏目,定位“百姓悲欢,人文关怀”,提出“让道德公民成为新闻主角”。当时的背景是,随着报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采编队伍的年轻化,一些不良行为在极少数采编人员中出现,热衷“红黄灰”新闻(“红”指暴力灾害新闻,“黄”指低俗媚俗新闻,“灰”指宣扬颓废消极人生观的新...

如何成为提问高手?

?在现场直播的采访中有时会遇到一些记者提出的问题令人大跌眼镜,究其一个重要原因是记者没有对问题有充分的准备、精心的思考和对新闻价值准确的判断。提问题是一门学问。一、采访前的准备采访前,记者要对问题有充分的准备。有了好的提问,才会引来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提问为两个层次:第一,态度;第二,问题本身。对于记者来说,采访态度不可带个人判断、偏见...

新闻与写作 2020-03-28 53

谈电视记者隐性采访度与限的把握

摘要:本文从新闻事业飞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电视新闻媒体为什么要采用隐性采访方式入手,分析了隐性采访作为电视新闻媒体记者正常合法的一种采访方式带给电视观众的视觉震撼;研究和辨析了在当前环境下电视新闻媒体记者进行“隐性采访”时应该注意的采用范围和法律界限。关键词:电视新闻;隐性采访;限与度一、电视新闻记者隐性采访是一种合法行为在新...

电视新闻记者在隐性采访中“度”的把握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媒体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电视新闻记者来说,只有及时获取真实的第一手新闻资料,才能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之间占据优势地位,所以隐性采访成为了当今电视新闻记者获取所需新闻资料的有效手段,但是这种特殊的采访方式由于其隐蔽性的特点,所以极易出现一些法律方面的纠纷,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因此,电视新闻记者要在隐性采访中...

人民网 2019-12-04 65

记者的采访心理危机和应对

有鉴于新闻记者“高风险”、“重经验”的行业特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同,记者的心理素质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近年来,国内学界对新闻心理学的研究已取得较大的成效。然而,综观整个采访心理的研究体系,我们可以发现,以往的研究成果较多地集中在对采访对象心理的探索上,而对记者自身采访过程中的“心理危机”重视不够。事实上,新闻采访既然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新闻记者》 2019-12-04 85

关于新闻采访优先权的思考

普利策新闻奖的创始人约瑟夫?普利策说过:“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守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海《解放日报》政法部记者马骋正是这群守望者的中—员。6月1日,马骋首开先河:以“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信息不公开”为由提起诉讼,状告该局...

保障新闻采访权光有“办法”还不够

近日,贵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工作办法》,对省内各行政机关的新闻发布工作做了详尽规范。办法中有多项规定涉及媒体记者,譬如第二十一条规定,行政机关要积极主动接受新闻媒体采访,为记者采访提供便利和保障。该办法最大的亮点在于,明确提出6种可以依法追究单位或有关责任人行政责任,甚至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责任的情形,其中便包括...

光明网 2019-11-03 69
周克臣漫谈新闻实务:如何掌握好采访技巧

周克臣漫谈新闻实务:如何掌握好采访技巧

原标题:周克臣漫谈新闻实务(二):如何掌握好采访技巧【编者按】湖南省文史研究馆员,湖南省体育局原副巡视员周克臣曾作为一名媒体人,先后担任过《中国体育报》记者、《体坛周报》社社长,被选为中国体育记者协会常委、湖南省体育记者协会主席。在其《自言自语...

新浪 2019-10-31 52

社会新闻采写技巧把握

社会新闻近年来一直被电视新闻和晚报都市报等生活类报纸作为主打新闻。但是长期以来,很多人对社会新闻报道的批评从未间断过,诸如:内容过于阴暗、画面过于刺激、观点偏激、情节庸俗等。确实,现实中一些形形色色格调不高的社会新闻,让观众、读者很反感。作为担负一定社会责任的新闻媒体,对此应该认真反思并加以改进。但是,社会弊端总需要披露,歪风邪气总该...

2019-10-31 58

新闻报道技巧:把采访当人情交往

在很多新闻论著和学校的教科书里,关于采访技巧的内容都有不少,不过能够真正掌握和运用那么多所谓的技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采访有没有技巧?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是,没有技巧一样可以做记者,只要肯吃苦、善学习,新闻记者的工作很多人可以胜任。正因如此,为了培养既全面又兼具专业型人才,一些媒体招人时,并不仅仅录用新闻系毕业的大学生,有的甚至偏爱招...

蓝鲸传媒 2019-10-31 83

采访名人,七个细节不可少

人物专访是通讯体裁的一种,这一体裁在文化新闻报道中较为常见。《辽宁日报》文化版的人物专访比重较大,转载率也很高。多年来,笔者采访报道过数十位文化名人,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此愿与广大同仁分享人物专访的体会。文化界名人荟萃、灿若星辰。那么,什么样的文化人物能够进入文化版的视野呢?我的回答是,兼具新闻性与文化品格的文化人。如何将最近...

老记说事 2019-10-29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