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新闻采访

国内专业财经媒体的采写技巧

国内专业财经媒体的采写技巧

一篇命题作文,若连题目本意都不清楚,谈何写得优秀?财经新闻亦然。想要写好财经新闻,首先得知道财经新闻到底是什么?广义的财经新闻:覆盖全部的社会经济生活,与经济有关领域包括生产到消费,从城市到农村,从宏观到微观,从安全生产到服务质量,从经济到政治...

南方传媒书院 2020-07-27 49
采访提纲写作练习(附习作和点评)

采访提纲写作练习(附习作和点评)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直播用户规模达5.60亿,即我国40%的人、62%的网民都是直播用户。除了以往的演唱会直播、真人秀直播、游戏直播、体育直播,目前各种学习、消费、泛娱乐等日常生活场景直播越来越多。特别是...

不会采访?可能是没想明白这个问题

不会采访?可能是没想明白这个问题

刚入行那会儿,总是重写作而轻采访,觉得后者不过找人聊天,说啥写啥就是。很快,我就得到教训,要不写上一堆无用的话,要不丢三落四,问了芝麻,忘了西瓜。只好一次又一次地拿起电话——嘿嘿,又是我。后来,有前辈告诫:七分采,三分写。我真正意识到这是金玉良...

叶伟民写作 2020-07-16 59
媒体人请作答:采访提纲怎么写?

媒体人请作答:采访提纲怎么写?

采访提纲如何切入主题?如何推进采访?如何理清逻辑?6月底,《传媒茶话会》对话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副总编辑赵安平,光明日报教育部原主任、高级编辑汪大勇,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获奖者、高级记者张显峰,资深媒体人、前《南方周末》特稿编辑、记者叶伟民。准...

传媒茶话会 2020-07-13 48

采访是一门艺术

艺术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车尔尼雪夫斯基把艺术概括为“再现生活-说明生活-判断生活”三项内容。由此可见,采访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社会活动。它需要概括、选择、归纳、分析、判断。在理论上,采访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是合理的。它完全具有艺术所必须具有的创造—真实—美学价值。“表演”艺术人生本身就是一个大舞台,记者必须是人生舞台上一...

新闻业务参考 2020-06-26 53

采访提问的学问

我们常说,当记者“七分采三分写”。提问,对于记者来说着实是门学问。不打无准备之仗中央电视台前著名主持人杨澜在自传小说《凭海临风》中曾发出这样的感慨:记者是以提问为生的。她在主持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的几年里,在观众眼中她挥洒自如、机智灵巧,实际上,她是功夫在诗外。当时她的搭档赵忠祥曾回忆说,杨澜对工作的认真态度达到了极点,仅每场的开场...

新闻业务参考 2020-06-26 70

浅谈采访中如何提问

浅谈采访中如何提问梅雯在采访中,记者的提问尤为重要,这是获得真实素材的重要环节之一。这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态度热情。新闻采访中,记者与被采访对象之间,要努力营造一种友好合作而又相互支持的气氛。这样才会及时切入正题,采访到较多的新闻素材。二、巧启发少追问。越是咄咄逼人连续发问,急于求成,其效果往往不理想,甚至是事与愿违。为了在短时...

新闻业务参考 2020-06-23 37

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罗睿作为一个记者,要想写出一篇好的新闻报道,前提是要采访,通过采访获取大量的材料,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取舍素材,才能成就一篇好的新闻稿件。“记者不开口,材料难到手”。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采访对于新闻创作的重要性,而提问又是其中的关键。提问,是谈话采访的核心,它是记者与采访者通过对话来进行语言交流的一种方式...

如何拉近与采访对象的距离

如何拉近与采访对象的距离王珊新闻采访是一种在新闻现场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来完成的特殊调查研究活动。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需要人际之间的情感互动和交流,所以把握被采访对象的心理状态、尽量消除对方不良的心理顾虑以及针对采访对象的情绪变化和现场环境对被采访对象的心理影响,及时调整自己的采访方式成为新闻采访活动中记者采访修养必不可少的要素。只有...

新闻业务参考 2020-06-23 63

如何采访文化名人?

如何采访文化名人?王臻青人物专访是通讯体裁的一种,这一体裁在文化新闻报道中较为常见。《辽宁日报》文化版的人物专访比重较大,转载率也很高。多年来,笔者采访报道过数十位文化名人,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此愿与广大同仁分享人物专访的体会。文化界名人荟萃、灿若星辰。那么,什么样的文化人物能够进入文化版的视野呢?我的回答是,兼具新闻性与文化...

新闻业务参考 2020-06-22 56

说说提问的艺术

说说提问的艺术韦引一位教徒在教堂内做礼拜的时候,忽然烟瘾犯了,他问神父:“我祈祷时可以抽烟吗?”结果遭到斥责。其后,又一位教徒犯了烟瘾,他却换了一个说法:“我吸烟时可以祈祷吗?”神父欣然同意。美国学者杰克。伦敦在《怎样当好新闻记者》中说:“大约99%的新闻全部或部分以访问----也就是向人提问为基础的”。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是衡量记者判断...

新闻业务参考 2020-06-21 42

教你几招采访技巧

教你几招采访技巧王华伟一、当前新闻采访存在的问题(一)采访中随意性太强这个问题主要的表现是在没有稿子的情况下,不能做到积极有效应对一些突发的事件,在具体的采访中没有能把握住应该发挥的限度,从而出现一系列的“不和谐”采访。(二)采访之前的准备工作没有做好在进行工作采访之前没有做好准备工作,对要采访的任务和事件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这样就使...

新闻业务参考 2020-06-21 55
采访原本并不易

采访原本并不易

编者按光明日报记者李韵写的这篇稿件,生动记述了当年采访廖静文的情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采访人物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从联系到采访,再到面对面的交谈,其中有不少需要妥善处理的环节。把这些环节处理好,才能把采访搞成功,进而写出生动的好稿子。采访原...

新闻业务参考 2020-06-21 34

人物采访如何破"壳"

编者按什么是“不带外壳”和“带有外壳”的人?如何采访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以人物报道见长的新华社国内部高级记者张严平,通过生动的讲述,以她采写的人物报道中的两个主人公为例,为我们传授了人物采访的破“壳”高招。◆如何采访“不带外壳”的人物?避免有关媒体报道、材料带来的先入为主。调动所有的器官去采访。要谈他感兴趣的话题。所谓“不带外壳”,就...

张严平 2020-06-21 40

现场短新闻采写需做到“七求”

如何采写现场短新闻?不少记者都有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结合自身经历,对报纸现场短新闻的采写谈点个人浅见。一求“新”。所谓新闻,就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的特性是向公众传递最新的各种信息。求“新”,是采写现场短新闻的首要要求。清代学者李渔曾说过,“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新闻贵在新,是新闻的特殊性质和传播...

新闻业务参考 2020-06-20 25

教你几招采访谈话技巧

教你几招采访谈话技巧叶晓楠在新闻圈里,向来有句俗话叫作“七分采访三分写作”。可见,一篇成功的新闻作品取决于采访。事实上,记者工作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与人谈话,这也是决定工作成效最关键性、同时最具灵活性的因素。因为人家愿不愿意跟你聊,愿不愿意跟你说真话,愿不愿意今后继续与你打交道,都取决于采访者说话和沟通的技巧,这的确是一门需要勤修的本...

新闻业务参考 2020-06-18 21

跟新华社总编辑学采访

跟总编辑学采访:如何在信息冗余时代撑起深度报道的蓝天编者按:新媒体时代,移动终端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实时性、交互性使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变成了碎片化模式。那么,我们还需要调查性的深度报道吗?还会有人愿意去做调查采访吗?新闻从业者的职业性会被OGC(用户生产内容)、AGC(数据生产内容)所取代吗?或许,越是在这样的时刻,作为职业记者...

新华每日电讯 2020-06-16 18

现场短新闻采写需做到“七求”

如何采写现场短新闻?不少记者都有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结合自身经历,对报纸现场短新闻的采写谈点个人浅见。一求“新”。所谓新闻,就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的特性是向公众传递最新的各种信息。求“新”,是采写现场短新闻的首要要求。清代学者李渔曾说过,“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新闻贵在新,是新闻的特殊性质和传播...

新闻业务参考 2020-06-12 60

人物采访如何破“壳"新华社高级记者张严平传高招

编者按:什么是“不带外壳”和“带有外壳”的人?如何采访才能深入他们的内心?以人物报道见长的新华社国内部高级记者张严平,通过生动的讲述,以她采写的人物报道中的两个主人公为例,为我们传授了人物采访的破“壳”高招。如何采访“不带外壳”的人物?避免有关媒体报道、材料带来的先入为主。调动所有的器官去采访。要谈他感兴趣的话题。所谓“不带外壳”,就...

中国记协 20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