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新闻基本知识

选角度:不局限于固定模式

选角度其实就是新闻眼光的问题,从一件事、一个现象来分析判断其新闻点在哪里,要寻找事件本身与企业、社会、大众、媒体间的内在关系,需要一个培养、锻炼和提高的过程。新闻眼光说到底就是思维,不善于从一般的新闻事实中寻找好的角度,实际上就是思维受到一定限制。这种限制一方面是主观意识上缺乏主动性,当一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不去思考什么才是更好的角度,发...

老记说事 2020-06-08 49

新闻传播教育要在坚守中创新

□廖声武当前,新兴媒体迅猛发展,业界发生的改变,也深深影响了新闻传播教育。课堂上的教学已不再是过去的你传我受,学生每个人手里都有一部智能手机,相关知识只要教师提到,学生很快就会上网搜索,对老师讲授的内容进行核对;学生自己建有微博、微信公众号及视频网站等,课堂可能成为直播现场,老师的授课过程、言行举止会被传播上网。这些都在挑战教师传统的...

“四力”让重大题材报道更“出彩”

原标题:“四力”让重大题材报道更“出彩”没有脚力,就得不到独家新闻线索;没有眼力,就发现不了新闻背后的故事;没有脑力,就挖掘不出大国工匠精神;没有笔力,作品就感动不了读者。只有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上下功夫,才能让重大题材报道更“出彩”。重大题材报道“四力”工匠精神发布在2017年5月11日珠江晚报要闻版的消息稿件《创造港珠澳大桥的...

又来了92个,很可能获省奖的新闻选题(2019年第二批)

作者按:这是我根据30年的政策积累、评奖经验、新闻悟性和工作阅历,对2019年6月1日至28日发生的新闻事件经过深入分析和反复思考后,认真筛选出来的92个很可能获省奖的新闻选题。这些选题有的适合做消息,有的适合做评论,有的适合做专题,有的能同时做好几种体裁。(以下选题包括微观类选题和宏观类选题。微观类选题一般可以直接采制评奖节目,或者...

观会|“硬”新闻“软”着陆,聚力共振时刻

今年两会新闻报道的形式调整,对媒体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适应新情况,今年参与全国两会报道的媒体主要通过网络、视频、书面等方式进行采访和完成报道。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在此次两会报道上,纷纷亮出新的技术手段和科技新品,不仅令人耳目一新,也明显提升了两会报道的工作效率和传播效果。科技赋能:新技术助力两会报道为...

中国记协 2020-06-08 30

报道赏析09|两会前夕,网络专题如何做好报道预热?

本期报道赏析我们开启【两会专刊】,重点关注两会期间媒体的报道。这一part对报道策划很有帮助哦~每年两会都是全国瞩目的重大事件,是媒体报道的高地,而且在考研复习当中也是重点实务案例,今年各家媒体如何报道两会?又有哪些创新之处?本期我们以报道内容为线索,主要选择央媒的平台,每条报道都会附上截图或链接,方便大家搜索~两会开始前夕,新闻事件...

美国媒体如何报道死亡?

不久前,在中国的一个微信群里看到一篇文章很有意思,题目大意是“这篇新闻如何在报道灾难时不用死亡一词的”。作为一名媒体人,笔者对这样的文章很感兴趣,但是点开后却看到一个大大的红色惊叹号,注明这篇文章已经被封了,当时觉得甚为可惜。风水轮流转,冠状病毒转而进攻美国,轮到美国媒体报道冠状病毒了。为此,笔者特别注意了一下美国媒体是如何报道这个冠...

记者论坛 2020-06-06 47

民生新闻吸引观众的五个密码

为了吸引观众,提高收视率,很多省市县电视台纷纷创办了民生新闻节目,民生新闻已经成为我国电视界的一次革命。那么民生新闻是靠哪些特色来吸引观众的呢?经过对国内一些电视台民生新闻节目的研究,我认为民生新闻主要有以下特色。一、新闻选题贴近百姓新闻要吸引观众,新闻选题贴近百姓至关重要。新闻选题贴近百姓,就是要把百姓的需求放在第一位,选题一定要贴...

记者编辑圈 2020-06-05 65

2018年度很可能获奖的135个新闻选题(完全版)

2018年度很可能获奖的135个新闻选题(完全版)原创记者编辑那些事记者编辑圈2019-01-04来自专辑刘景义新闻实务研究作者:刘景义来源:记者编辑那些事作者按:这是我根据28年的政策积累、评奖经验、新闻悟性和工作阅历,对2018年发生的新闻事件经过深入分析和反复思考后,认真筛选出来135个重点新闻评奖选题。这些选题有的适合做消息,...

新闻评奖的15条军规,让你成为评奖高手!

01从一定意义上讲,新闻获奖就是新闻选题的获奖,获奖的真正原因就是你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获奖选题。获奖新闻选题不可小觑,它在评奖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新闻评奖的核心技术。02发现获奖新闻选题的功劳常常被忽略、被轻视、被抹杀,认为这只是一个题目、一个方向、一个念头,其实不然。没有长达15年以上的政策积累,没有较高平台丰富的评奖经验,没有...

新闻评奖:选题培养很重要,角度调整不可少!

?01—发现选题: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新闻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那就是好新闻评选,七分看选题,三分看采写。这句话抓住了好新闻评选的关键。发现好新闻的选题需要记者编辑具有独到的新闻发现力,也就是说能够从大量庞杂的新闻事实中、新闻线索中、文件材料中、媒体报道中,经过分析思考敏锐觉察并准确判断出其新闻价值的大小。新闻...

记者编辑圈 2020-06-05 34

一个能获新闻大奖的选题,就这么白瞎了!

?2018年,我国发生很多重大的新闻,这些选题大多是可以获得省奖的。其中一些选题受到了新闻工作者的重视,但也有一些选题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在宗教活动场所升挂国旗”,就属于被新闻从业人员和新闻奖评委们忽略的选题。2018年7月31日,全国性宗教团体联席会议第六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上,各全国性宗教团体和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女青年会全国协...

记者编辑圈 2020-06-05 27

怎样挖掘新闻中的新闻?

怎样挖掘新闻中的新闻?谢文君几年前我曾写过一则400字的小消息,主要内容是“省领导会见前来对我省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进行咨询论证的高层专家”。之所以至今不忘,是因为这篇报道受到过报社领导“点评”。

如何做好快时代的“慢新闻”?

如何做好快时代的“慢新闻”?王籍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以及移动传媒风起云涌,海量的信息足以对事件的进展实施同步传播,相对于新媒体而言,传统媒体不禁有快不起来的感叹。在这个快新闻已到了登峰造极的时代里,传统媒体又该如何应对,这是当前报业发展中一个绕不开的命题。?

内容“活水”何处来?(下)

三、借融合的方法强互动、勤“滚动”,让内容的价值更丰沛互动是新兴媒体的典型特征。它所蕴含的及时、平等交流和共同参与的理念,变革了传播方式,也改变着舆论生态。能不能引发互动,会不会互动,成为判断一家媒体融合成效的指针,也是衡量一篇报道内容是否优质的标尺。

内容“活水”何处来?(中)

?二、以融合的目标优表达、善“冲浪”,让内容的颜值更引人表达是新闻报道、内容生产的核心要义之一。鲜活生动的表达,好比一个人拥有了高颜值,容易引人侧目。反之,再好的内容也会“泯然众人矣”。因此,抓优质内容生产,琢磨如何优表达是绕不过去的坎。

内容“活水”何处来?(上)

在媒体融合坐标下,内容生产已不再是写一纸文本那么简单,其背后离不开新的传播理念和技术手段的充分运用。苏州日报以理念更新为先导,打破纸媒原有的内容生产思维、路径桎梏,用融合的眼光、目标、方法宽视野、优表达、强互动,提升内容报道的品质、颜值、价值,藉此奠定融合时代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挖掘新闻中的新闻

几年前我曾写过一则400字的小消息,主要内容是“省领导会见前来对我省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进行咨询论证的高层专家”。之所以至今不忘,是因为这篇报道受到过报社领导“点评”。原来文章中只描述了会见时省委书记怎么说,省长怎么说。高层专家由哪些人组成?对辽宁进行哪些方面的论证?对我省老工业基地振兴规划进行咨询论证的意义是什么?这些都没有交代。

练就新闻“发现力”(下)

02根植生活,突破发现的盲区?事物的发展有“突变”和“渐变”两种,新闻的产生和发展也如此。那些重大突发事件或震惊社会的“突变式”新闻事件,很容易被发现和捕捉到,如2010年3月上旬泰国“红衫军”反政府示威游行、美国迫使人民币升值、俄罗斯准备制裁伊朗等新闻。“渐变式”的“稳态新闻”往往是“静悄悄”发生的,不易被人觉察得到,这类新闻通常不...

练就新闻“发现力”(上)

发现新闻线索是新闻报道的开端,没有发现能力,新闻活动也就无从谈起,发现力是新闻记者的基本功。新闻发现力的形成非一蹴而就,是记者在长期新闻实践中反复历练和不断领悟的结果,也是新闻记者业务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