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新闻基本知识

新闻报道的几种样式你都掌握了吗?

在上一期的实务笔记中,我们学习了消息写作的相关基础知识,大家都掌握了吗?这一期我们将为大家讲解,除了消息之外的其他几种报道样式。消息是新闻媒体最常用、最主要的新闻文体,但除此之外,新闻报道的样式还包括通讯、特写、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等等。在考试中,基本不会涉及到这些类型的实务写作,但在名词解释或者简答题中还是经常考到基础知识的,具体...

专题报道五大类有哪些?

专题报道的形式可以有多种,例如综述、连续报道、座谈会,还有讨论形式,都可以是专题报道,关于专题报道的分类,可以分为五类:一是新闻专题。把新闻事件梳理一下,从中提炼主题。例如“彩虹桥倒塌事件”,事件虽然过去了,但是要围绕这个事件说开来,这里肯定会有一个主题—工程质量问题。再譬如南丹事件,是安全问题。

新闻传播应答好守正创新三道题

新闻传播应答好守正创新三道题

在舆论引导过程中保持内容优,在内容生产与传播生态的耦合中保持机制优,在共情与共鸣的触达中保持传播优,在敬业与尽职的修炼中保持素质优,在“四力”的锤炼和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实践中保持作风优,是新时代媒体守正创新的根本。?

新闻战线 2020-08-27 43

魏永征:《民法典》中的“新闻侵权”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简称《民法典》或法典)受到新闻业界的广泛注意,不只是因为在其第四编“人格权”的部分条文明文写上“新闻报道、舆论监督”并明确赋以权利,而且综合全编的普适性规定连同第一编“总则”、第七篇“侵权责任”中有关规定等,系统建立了调整新闻报道行为和民事主体人格权益关系的法律规范。上世纪我国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推进社会主义...

新闻记者 2020-08-27 70
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看媒体公信力的重塑

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看媒体公信力的重塑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状态和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面对突发事件,对媒体来说其实也是提升自身公信力的良机。在媒体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媒体形态更加多样化,通过各种信道传播的资讯堪称海量...

传媒评论 2020-08-27 54

新闻传播如何面向移动时代

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不仅是人的延伸,而且是媒体的延伸;不仅融入了其他各种媒体,还把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群体传播融合在一起,带来新闻传播的传者、内容、媒介、受传者等各个环节的很大变化,以及方式方法、事业产业、经营管理等活动方面的相应变化。目前,新闻实践和管理部门都在研究移动传播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和相应对策,如增强服务意识、深化媒体...

青年记者 2020-08-24 60
用做产品的心,做新闻报道

用做产品的心,做新闻报道

新闻只有两种人看,写新闻的人看和被报道的人看。这是失败的新闻报道,却是当下的一种普遍现象。明明报道的内容吸引力不足,明明没有死死把握受众需要什么,一味自嗨,违背了新闻传播规律,费劲而不讨喜。自我感动自我暗示总有一天能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借B站一...

南方传媒书院 2020-08-24 55
重构影响力!来看湖州晚报的精彩实操

重构影响力!来看湖州晚报的精彩实操

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作为地市级党媒系列的都市类报纸,如何在新型传播格局下生存下去,并在媒体竞争中不缺位、有作为、有地位,进一步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一个重要课题。湖州晚报这几年来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

传媒评论 2020-08-24 66

什么算接地气的新闻报道?

2014年8月29日、30日、9月1日,杭州都市快报“热线新闻”用3个整版,报道了为市民徐大伯寻找一副假牙的事。这组系列报道从刊出第一天起,在报社内部及社会评报员中就出现了争论的声音。一种意见认为,把老百姓的事当做自己的事在操心,是一份市民的贴心报纸,另一种意见说:花一周的时间,动员多种社会力量,就为一位老伯找一副假牙,有这个必要吗?...

如何做好纸媒的新闻策划?

报纸是党和国家的喉舌,是宣传党和国家政策方针,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承担者。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面临发展窘境,但同时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而新媒体平台为传统媒体转型、融合创设了新环境,报社作为传统媒体,如何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视域之下寻求发展路径,无疑是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新媒体环境之下,报社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关键在...

青记独家丨调查报道采访的五个常见干扰及应对

当前,舆论对干扰调查报道采访的行为极为敏感,公众普遍支持记者正常采访。在我看来,记者的名字被人记住,最光荣的应该是通过作品,而不是作为类似事件的受害者,尽管记者常是被动卷入类似事件,甚至成为新闻当事人的。

青年记者 2020-08-20 67
现象类监督报道如何打中靶心?

现象类监督报道如何打中靶心?

在媒体人纷纷感叹调查性报道冷清之时,《半月谈》如何凭借独具特色的现象类监督报道,“风景这边独好”,某种程度上形成了舆论监督的“《半月谈》现象”?本人专访了《以痕迹论政绩,“痕迹主义”有点过了:不能让痕迹管理成形式主义新变种》一稿的编辑和记者。?

京原路8号 2020-08-20 56

说说什么是“问题意识”

增进问题意识,离不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有意识地引导自己开动脑筋,勤于钻研,保持对研究问题、观察事物的兴趣,保持对世界变化、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克服迟钝、保守、懒惰、呆板等不良倾向,敢于打破思想框框和思维禁锢,勇于创新,才能敏感、敏锐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民法典之肖像权新规及其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探析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作为我国首部以“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系统性、集成性地构筑了民事领域保护体系,其中人格权独立成编,彰显了我国“以人为本”的法治文明精髓。民法典涉及社会生活各项利益关系的协调,因此其与新闻传播活动也息息相关。尤其是当前新媒体时代,影像取...

青年记者 2020-08-17 62
新闻报道如何有建设性?如何提供解决方案?

新闻报道如何有建设性?如何提供解决方案?

现在的新闻报道缺少细节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或者说,细节有时候反而是泛滥的。如果公众聚焦某个事件,可能细节会无死角地呈现。细节的探求是对新闻报道客观性的践行,是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但是细节就是全部事实吗?正如研究新闻生产的学者塔奇曼所言,新闻是...

南方传媒书院 2020-08-17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