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平台文章

民校大学生咋不能领奖学金?

四川省民办教育促进条例》(草案)昨举行第三次听证4月26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四川省民办教育促进条例》(草案)在省教育厅会议室进行了第三次听证。来自全省的民办教育教师、学生、专家、学者等16名听证代表从对草案中所涉及的民办教育的社会热点和社会难点进行了建言献策。昨日的听证会还请来了四川师范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顾美玲、四川双流棠湖中学...

华西都市报 2007-05-29 970

学生自杀事件频发谁该多反思?

当今大学生自杀率上升,跟大环境有关,跟独生子女的养育环境也有关,但是,有些以教书育人为业的大学和大学教师,也的确对本业马马虎虎,看重评价考核指标,重科研、轻教学、轻育人。据《中国青年报》报道,5月8日至17日,短短数天内,北京已相继有5名高校学生坠楼身亡。据长期关注自杀问题的费立鹏博士说,这种情况比较少见,“明显比往年报告的密度要大得...

新京报 2007-05-29 1189

考试经济“绑架”了自由阅读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但来自当日《人民日报》的消息说,在以课业负担之重闻名全球的中国,孩子们却根本没有自由阅读的时间和精力。调查显示,近八成中学生没时间读课外书,孩子们手中放不下来的书籍,多半是课本,是习题集、作文选,或是被视为减压玩具的动漫书、校园故事、恐怖小说……一项针对中美儿童的阅读调查称,中国儿童能够独立阅读的年龄,比美国儿...

现代快报 2007-05-29 908

申请科研经费何时不再熬年头

7位30岁出头的青年教授获50万元“微软青年教授奖”奖金。兴奋之余,他们说出科研经费短缺的窘境——10月23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和微软全球副总裁里克•雷斯特在教育部共同为7位获得首批“微软青年教授奖”的优秀青年教授颁奖。这7位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领域的青年教授除了在3年内获得每人50万元人民币的科研资金外,还将有机会到微软亚洲研...

科技日报 2007-05-29 969

为有理想工作研究生须有五种素质

大学生就业事关民生,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已经出台《就业促进法》。在各级公安机关支持下,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研究生近几年来的签约率保持在98%以上。研究生部孔祥义副书记多年来从事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他认为研究生必须具备五种素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岗位。2007年4月11日下午,公安大学240多名研究生齐...

http://www.eol.cn 2007-05-29 718

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重大战略举措

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师范教育的高度重视,是新时期培养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对于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促进教育公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有利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优秀教师和教育家。教师是教育事业的...

中国教育报 2007-05-29 719

自律解决不了有偿新闻

《新闻出版报》2006年10月17日第五版,以“挥行业自律利剑,除有偿新闻毒瘤”为题对“治理有偿新闻”进行乐报道。开篇的编者按点明所谓的要害:“作为“四大公害”之一,有偿新闻的危害很大,已成为业界的共识。虽然新闻界和社会各界都坚持反对有尝新新闻,但这一现象仍然屡禁不止。要铲除这一毒瘤,强化行业自律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咋看起来,还挺...

互联网 2007-05-29 847

为什么农村学生就得打?

北京海淀区西北旺唐家岭兴旺学校一年级女生晶晶(化名)被诊断为左耳廓裂伤,长时间不愈合致感染生疮。晶晶的伤是她班主任反复掐拧的结果。对于晶晶被班主任体罚一事,该校校长表态称:对农村孩子,就要这样教育!(4月22日《华西都市报》)教师体罚学生的事件虽说屡见不鲜,但象兴旺学校校长那样,认为农村孩子就得打的教育观点实属罕见。在全国上下大力推行...

红网 2007-05-29 681

作为高校教师,我来告诉你就业率是怎样提高的

你相信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吗?绝大部分高校公布的毕业生就业率都是百分八十几、百分之九十几,少数甚至高达百分之百。这些数据,你相信都是真的吗?如果你对高校就业率的出笼过程有相当了解,我想回答应该是否定的;如果你还不够了解,就让我,一名高校教师,来告诉你我们是如何炮制虚假的就业率的。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并不知名的普通本科院校,我们学校近几年来...

隐瞒信息与问责制的衡量标准

在采访一些重大事故时,记者们普遍遭遇到当地官员和事故责任人的百般阻挠,或采用强硬的暴力,或施以贿赂,总之,就是让记者闭口,或按照他们设计的事故程度和原因来报道。这是为什么?我们的问责制运作中是不是存在问题?前不久,辽宁省副省长刘国强因阜新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被停职。有评论指出,这是自去年刮起“问责风暴”以来,问责力度最大的一次。自20...

出版中国 2007-05-29 622

研招工作改革让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怎样看待“十五”期间研招改革一系列举措,能力考查在研究生教育中究竟占什么地位,如何做到不拘一格选拔创新拔尖人才——研招改革,让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十五”期间,我国研究生招生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招生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选拔质量不断提高。如将诚信和思想品德考查作为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初试科目实现了“5改4”,MBA初试科目实现...

中国教育报 2007-05-29 533

研究生应该具备怎样科学品格

严谨态度要从小事做起研究生必须学习的一点,就是要学习做一个有品德的科学家。大家知道科学家不是生存在真空里,是在一个社会里面,在学术界、在社会上有品德的科学家才会受到多数人的尊重,他的工作才使人信服。有品德的科学家是严谨的,是讲公德的,是有诚信的,是尊重事实,并捍卫真理的。不要有了结果,即使数据靠不住,自己都不能信服的东西,也出文章。今...

研究生教育应该改为两年吗?

今天在新浪网上看到一篇新闻报道,讨论研究生教育是不是应该改为两年制的问题。这个问题看起来就是一个时间的问题,是两年还是三年?但是,问题的背后却包含着目前教育中存在着的一些重要问题。现在出现的问题不是什么三年还是两年的问题争论,而是教育体制本身存在着巨大的问题。什么叫研究生?当然是要深入地研究问题,走在学科最前沿,对本学科的东西有比较深...

学术腐败是民族的耻辱

学术水平下滑的重要根源我国学界学术水平下滑,已是海内外学者公认的事实。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是学界的学术腐败。我身临其境,体会颇深。近年来,追逐名利,剽窃抄袭别人学术成果;伪造篡改史料证据,肆意创立所谓“新说”;学术造假,骗取名利;评定学术成果走关系、点票子、造场面,学术水平成了卑微的“小妾”;混淆学术与娱乐的概念,制造假学术;学者轻...

光明观察 2007-05-29 653

中国社科院发布报告《“蔡昉报告”不是社科院报告……》

5月11日,一条耸人听闻的“重大新闻”出炉。国内部分媒体包括新闻网站,纷纷挂出“社科院报告称两年后我国劳动力将出现短缺”的大字标题,声称“社科院昨天发布报告认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多,我国正由劳动力过剩向劳动力短缺的时代转变,拐点将在‘十一五’期间出现,确切的时间可能是在2009年”。这是真的么?其权威性何在?阅读这条...

东方早报 2007-05-28 955

语文教育要有生气和活力

最近,关于大学要不要把语文作为必修课的问题,引起了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人们讨论的一个焦点在于,当代大学生国文修养偏弱,何种弥补方法最为切实可行。虽然争论涉及的是大学课程设置问题,但事实上指的乃是中学语文教育有所欠缺,以致要大学回过头来补课。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中学语文教育的弊病及其相关改革,应该由此得到教育界人士的重视。语文是一门接...

光明日报 2007-05-28 796

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

1.中年级学生提问能力的教学目标提问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增强学生的提问意识和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新性,使学生实现“乐问会问善问”的突破提高,达到“两个能够”和“两个掌握”,即:能够养成提问的习惯,能够选择适当的提问方法;掌握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掌握提问的自我评价能力。2、...

2007-05-28 1404

省属师范院校推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任重而道远

目前仅北京有3所市属高校实行免费师范教育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后,各省开始研究省属师范院校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可能性。但随着各省属师范院校今年招生工作的陆续开展,这项工作似乎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4月20日,四川师范大学曾在学校招生网上公布了2007年招生计划与招生章程,宣布该校今年将招收...

中国青年报 2007-05-28 1052

让大学生学语文,先告诉大学生学语文有什么用

当“作家财富榜”成为衡量作家的地位和贡献的时候,大学语文被逼退到角落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功利时代,实用至上。一边是雅思、托福的一“号”难求,一边却是大学语文的“少人关心少人问”。教育部的一纸公文能否拯救大学语文于水火,尚属一个未知数。大学语文,功利时代的“阑尾”?“我们的理工科学生必须要学习语文!”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招生说明会上...

国际在线 2007-05-28 947

美校园枪击案引人深思:心理问题比枪支更可怕

当地时间4月16日上午,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枪击案,该校韩国学生赵承熙(此前音译赵承辉,这是18日韩国外交通商部公布的姓名——编者注)开枪杀死32人后,自己也开枪自杀。这起被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校园枪击案震惊了世界。作为犯罪心理学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非常关注此案的进展。她认为,目前分析这起悲剧的原因时,许多人都将目光...

中国青年报 2007-05-28 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