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汇集
古人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说古人行文非常重视炼字。又有语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声三伏寒。”是说人们说话要注意方式,好的语言表达常常是比一个卑劣的不得体的话语要好上千百倍。新闻从业者何尝不是如此。所以,就有“(新闻语言如何)不仅直接关系着一篇新闻的传播效果,而且会给受众学习和使用语言以影响,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可低估...
作品是很复杂的,不同主题、不同体裁的作品结构也千差万别。如就作品中信息与意义传播中介而言,文字稿是用语言手段表达出来的言语记录;非文字稿,则是由非语言符号以及相应符号规则——类似于语言符号中的语法规则——所组成。各种不同的作品其符号手段与传递方式是有差异的,新闻工作者如果想有效地组构出版物,就必须对各类作品的特点有较清楚的认识。一、新...
进入21世纪,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网络迅速兴起,高校中的传媒也强势扩张。在这种形势下,高校校报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其作用的发挥也受到影响。如何适应形势,谋求发展,是当前高校校报面临的重大课题。新形势下高校校报面临的挑战高校校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它几乎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同时出现,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见证,从1895年创刊...
高校校报作为高校内重要的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如下特点:首先,有固定的机构(校报编辑部),作为传播基点。其次,采用报纸新闻传播手段,经常、定期地向师生员工发布新闻。再次,拥有一定数量的校报专业人员,以传播新闻为职业。第四,校报编辑部和校报工作人员,是面向全校师生员工,他们不是为本身的需要去采集、传播新闻,而是适应社会的需要、学校的需要去采...
据考证,中国最早的大学校报至今已走过了100多个春秋,照此推算,最早的高校校报诞生于晚清。现阶段,我国高校校报近900家,每年发行3000多万份,部分高校校内各院部又有各自的院报。这些高校校报及院报的繁荣发展,很好的见证了高校及院部的成长发展。各高校办报各具特色,在功能定位上基本做到以宣传党政国策社会热点和学校领导活动为主,有很强的方...
目前,校报从整体上,主要是作为党委的喉舌出现的,从党委的立场、视角出发传达党的声音。新闻表现主要是公文式的新闻报道模式,居高临下的报道态势,僵硬、缺乏生机的报道面孔……内容上的单调、报道方式的贫乏和读者意识的缺位等因素制约着校报向高档次、高品位迈进。校报从依靠党委变成依赖党委;从接触公文变成依赖公文;依靠校内资源,变成做新闻的视野也自...
一、高校校报面临的困境(一)版式、内容程式化,在受众中受欢迎的程度不高长期以来,我国的高校校报形成了一副固有的“老面孔”:多为四开四版小报,一版为要闻版,刊载近期学院重大活动、会议报道;二版为教学科研版或论文版,刊载本校或兄弟院校在教学、科研方面的新成果、新信息或教职工的论文;三版为校园生活版或综合信息版;四版为文艺副刊。概而言之,整...
从1895年创刊的天津北洋大学《北洋大学校刊》算起,到今年我国高等学校校报已走过111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全国高校校报总数已超过1000余家,约占全国报纸总数的三分之一。高校校报现状把脉较之其他校园媒体,高校校报可以真实准确快捷地实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实现校报进班级、进宿舍、进家庭,是一种有效的传播媒介,也是高校师生十分关注的一份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