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字词
电视剧《正者无敌》第28集中,有这样一幕:孤军奋战的川军第六十六师在马家坡被日军包围。师长冯天魁得知八路军129师伸出援手,于是命令部队深夜突围,“把zī重全部扔下,等八路军的向导到了,我们就出发”。字幕显示的是“锱重”,其实应为“辎重”。辎,指古代一种有帷盖的大车。“辎重”,指外出时所带的衣物箱笼,特指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
最后一个环节“鹊桥相会”里,有两位学员把填空题“朝□夕□”填成了“朝令夕至”。“班主任”说填错了,而“传道导师”却说:“这个词他们不算错。因为什么呢?古文里经常用到这个词……张居正的时候,驿传制度改革,那时候没有现在的微信或电信系统,但是中央发布命令……一日之内,朝令夕至。”(同步字幕显示)这么一讲,学员们很高兴。可是传道导师把那“驿...
2011年11月8日,《杂文报》第6版刊有《做了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一文,其中写道:“而少年时代,焚膏继昝地摘录佳作甚至抄一整本书都是家常便饭。”句中的“焚膏继昝”是“焚膏继晷”之误。晷,读作guǐ,本指日影,比喻时光。也可特指日晷,即古代通过测度日影以确定时刻的仪器。成语“焚膏继晷”也作“燃膏继晷”,意思是说点着灯烛接替日光来照明,...
不细致造成的。这个失误使此处的前期校对工作成果顷刻间化为乌有。在实际工作中,因核红不细导致的差错种类还真不少,尤其是在科技类书稿中体现的可能更明显一些,因为这类书稿图表多,公式多,字母多,运算多,版式比较复杂,弄不好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如让一个字母由正体改为斜体(反之亦然),应该是挺简单的事儿,但由于改版者的失误,自改动处之后产生...
某店铺宣传其销售的产品可以治疗鼻炎、鼻窦炎,在其门店的玻璃上贴出了“慢性鼻窦炎”“额窦炎”“筛窦炎”“蝶窦炎”以及“上额窦炎”等病症名称。其中的“上额窦炎”应为“上颌窦炎”。颌,音hé,指构成口腔上下部的骨头和肌肉组织,上部称上颌。而额,即额头,指人体眉毛以上头发以下的部分。上颌窦炎是鼻窦炎的一种。鼻窦,又称鼻旁窦,是鼻腔周围含气空腔...
久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其中“鸬鸶”应是“鸬鹚”。鸬鹚,读作lúcí,水鸟,羽毛黑色,有绿、蓝、紫色光泽。能游泳,善于捕鱼,下喉有小囊,捕得鱼后,鱼就置于囊内。通称鱼鹰,又名水老鸦、墨鸦。鸬鹚被渔人驯化,用于捕鱼。上述引文中的诗句出自杜甫《三绝句》,其中写的便是“鸬鹚”。鹭鸶,读作lùsī,又称白鹭,羽毛洁白,脚高颈长嘴尖,夏季头顶...
答:“释”是佛门弟子的姓。“释”本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后来泛指佛教,如佛教也称“释教”、佛家弟子也称“释子”、佛典也称“释典”、佛门也称“释门”等等。佛教刚刚传到我国时,传教者多是外国僧人。为了称呼的方便,人们便按照我国习惯,为这些僧人起个汉姓。最初多以僧人的国为姓。如东汉的“竺法兰”是“天竺”人,故姓“竺”,东吴的“康僧会”...
2019年1月14日《环球时报》第13版刊有《美高校担心入学季留学生税减》一文。文中这样写道:“对美国的公立大学而言(以加州大学为例),在第二、第三梯队的加大校区,外州和国际学生徼的学费比本地学生多很多……对于私立大学来说,所有学生所徼的学费是完全一样……”其中的两个“徼”都应为“缴”。“徼”是个多音多义字。读jiào时,义为边界、巡...
苏轼《赤壁赋》中的“山川相缪”句,今人在诵读(包括默读)时,都会把其中的“缪”字读成“liáo”或“liǎo”,这无疑是受了当代选文注释的影响,将“缪”视为“缭”的通假字。其实,古书中描述山水、树木、花草以及线缕等互相盘绕在一起的“相缪”,其中的“缪”并非是“缭”的通假字,不能按“缭”的读音来读,这从古代诗、词、赋等作品的押韵字,古注...
2016年8月12日《文汇报·文汇学人》第14版《新文化的“到手”与“入心”》一文说:“在谈中学古文的教材时,胡适则说:蔡孓民的《答林琴南书》、吴稚晖的《上下古今谈序》,‘又如我的朋友李守常、李剑农、高一涵做的古文,都可以选读’……”这里的蔡孓民系蔡孑民之误。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民主革命家、教育家,1917年...
嘴替,是一群活跃在互联网世界、拥有强大语言能力的人,他们的巧妙言辞总能收获无数网友的拍手叫好。“嘴替”是“嘴巴的替代”的缩略形式,义为“替代别人说话的人”。人人都会说话,但不一定能说得好,“嘴替”能替代你的嘴巴,在关键时刻说出那些精妙的话语。比如,亲属替你介绍对象,明明并不适合你,却不停夸耀说对方“管了几百号人”,你不知如何应对时,嘴...
“骊歌”在古汉语中已有使用,是“《骊驹》之歌”的省称。“骊驹”本是《诗经》中一首逸失的诗歌的篇名,该诗是古代告别时所赋的歌词,“客欲去歌之”。《汉书·儒林传·王式》记载说:王式应朝廷征召,被任命为博士(传授经书的职官),声望很高。博士江公妒忌王式,排挤他。在一次宴请王式的聚会上,江公故意对负责歌唱的诸生们说:“唱《骊驹》吧。”意在敦促...
曾国藩、奕䜣、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本次展出的函札,大多来源于晚清重臣的书信往来,字里行间或传达信息、或商酌事务、或寄托情谊。许多函札还写在特别的信纸——花笺上,透过这些信函,可以感受到近代中国的兴衰荣辱与沧海桑田。我国书信文化历史悠久,不仅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也成就了许多不朽的名篇,如司马迁《报任安书》、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现...
“干嘛”“干么”“干吗”这三种用法,平时在阅读中都可以见到,究竟哪种用法才是规范的呢?“不止”跟“不只”有什么不同?“钟”与“锺”怎么区分?“决不、绝不”的区别?“朗朗”“琅琅”如何区分?
“冬温夏清”和“冬温夏凊”哪个正确?现在出版物上还能用“其它”吗?“借由”“藉由”两个词,哪个是对的?还是两个都行?“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中的“通讯”要改成“通信”吗?推动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做与作怎么用?
“某村国土面积为……”,此处“国土面积”提法是否规范?“宣传部长”还是“宣传部部长”?如何判断一个人物属于近代还是现代?标准是什么?鲁迅和泰戈尔是否应该算同时代人?民主党派如何简称?政府机关,政府单位,政府部门,这三种机构称呼的区别?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人文地理(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8月版)第149页《俄罗斯的政治文化中心:莫斯科》中写道:“内陆的莫斯科成为‘五海港口’,轮船可以直接通向波罗的海、黑海、里海、亚速海和北海。”其中的“北海”系“白海”之误。白海是北冰洋的边缘海,深入俄罗斯的西北部内陆,北连巴伦支海,面积9万平方千米。一说白海因...
《三国中的女人们》(学林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第32页上有段文字这样说道:“曹操闻之大喜,派专使迎接。尹夫人本已是无枝可依的小鸟,朝不累夕,难得有司空大人垂青,将她这枝残花收房,既富贵又荣华,可过旧日奢侈生活,正是何乐而不为呢。”句中“朝不累夕”不妥,宜改为“朝不谋夕”。“朝不谋夕”是个成语,语出《左传·昭公元年》:“老夫罪戾是惧...
波兰作家切斯瓦夫·米沃什的《米沃什词典》是一部别具一格的回忆录,该书于2014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书的第167页有这样几句话:“他感到自己的籍籍无名是一种痛苦。他渴望以某种形式显示自己的独特存在,这可能成为一种真正的激情,为此人们会采取不同的方式。”玩味文意,“他”所痛苦的显然是自己无名的状况。但是,“籍籍”一词并不是“无名”...
岳麓书社2021年4月出版的《诗经》(吴广平等导读注译)第304页上有《北山》一诗。其中“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一句中的“湛”字,其注释中注音为zhàn。实际上,这里的“湛”应该读dān。“湛”是个多音字。读作zhàn时,表示精深、清澈等意思,如精湛、湛蓝等。读chén,是沉的古字,表沉没、隐没等意义。读dān时,则指欢乐。如《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