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字词
《新民晚报》2015年8月8日有一篇《说点吃面的事》,第一段讲某人“中午想简单点,也省点钱,吃碗面裹腹就算了”。这里的“裹腹”应是“果腹”。“果腹”的说法,出自《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这里的“果”是形容像果实一样饱满,“果腹”即指填饱肚子。“裹”是一个形声字,从衣,果声。裹的释义主要为缠绕、包扎,如“包裹”...
进行商讨,临别前亲自送到门外。工作人员对主席如此热情很是不解,毛泽东解释道:“建立新中国,一定要跟他们交朋友,多听听人家的指点和意见。古时候啊,拜老师那是要交束修(学费)的,起码两条干肉啊!”(同步字幕显示)字幕上的“束修”应改为“束脩”,台词也有错误,“两条干肉”应改为“十条干肉”。“束”可作量词,表示十个器物。“脩”是形声字,从肉...
2019年3月23日《呼伦贝尔日报》第5版刊有文章《半挂车侧翻海交警全力救援排险情》,其中写道:“经查,此次事故是因为车辆刹车出现问题,且行经路口转弯时车速过快,导致车辆失控侧翻,索性未造成人员伤亡。”文中的“索性”应是“所幸”之误。索性,意思是直截了当、干脆。如《红楼梦》第四十三回:“如今我们索性往前再走二里,就是水仙庵了。”所幸,...
2016年12月10日《绍兴晚报》A02版刊有《30年锤炼,普通机修工成长为省首席技师》一文,文中结尾一段写道:“金关华说,他想零距离研究它们,让它们真正服务医院,服务患者。通过一年的摸索学习,他对医院设备捻熟于心。”此处的“捻熟”当是“稔熟”。“稔”读rěn,本义指庄稼成熟,也有“年”“熟悉”等义。“稔熟”的意思就是熟悉。梁斌《红旗...
显而易见,表示一起做什么事,应用“偕”,如祝福语中用“偕全家……”“偕全体员工……”;而“携全家”“携全体员工”,即拉着全家、拉着全体员工祝福问候,显然不妥。至于“携夫人”与“偕夫人”,如果强调主从关系,可用“携夫人”;如果不分主次,则用“偕夫人”。本文开头提到的“谷爱凌携队友……”,本意是表示谷爱凌和队友一起晋级,她们是平等融洽的,...
俯拾即是”或“俯拾皆是”的意思,权威词典都有解释。《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俯拾即是”这样解释:“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也说俯拾皆是。”《汉语成语词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版)是这样解释的:“俯:低头,弯腰。只要俯下身子去拾取,到处都是那些东西。形容为数很多...
(1)错别字。一是错用同音字,如“窝赃点”错为“窝脏点”、“账户”错为“帐户”、“戴手铐”错为“带手铐”、“敞篷泼水车”错为“敞蓬泼水车”、“破坏分子”错为“破坏份子”;二是错用形近字,如“王光亚”错为“王兴亚”、“矍铄”错为“矍烁”、“日寇”错为“日冠”、“濒临”错为“频临”、“杯盘狼藉”错为“杯盘狠藉”、“涉嫌”错为“涉赚”;三是...
(1)错别字。一是错用同音字,如“窝赃点”错为“窝脏点”、“账户”错为“帐户”、“戴手铐”错为“带手铐”、“敞篷泼水车”错为“敞蓬泼水车”、“破坏分子”错为“破坏份子”;二是错用形近字,如“王光亚”错为“王兴亚”、“矍铄”错为“矍烁”、“日寇”错为“日冠”、“濒临”错为“频临”、“杯盘狼藉”错为“杯盘狠藉”、“涉嫌”错为“涉赚”;三是...
“讽”,义为背诵,主要用于书面文字的无书念读。郑玄注《周礼》:“倍文曰讽。”倍,通“背”。其始见于西周时期,如《周礼·春官·瞽蒙》云:“讽诵诗,世奠系。”“讽”后来引申为讽谏义,《后汉书·李云传》云:“礼有五谏,讽为上。”具有讽谏义的“讽”最初写作“风”,可追溯至西周时期,见于《诗经·小雅·北山》:“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陆德明释...
电视剧《香山叶正红》第二十七集有周恩来致信宋庆龄的剧情,此处引用了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信件。信中写道:“现全国胜利在即,新中国建设,有待于先生指教者正多……谨陈渴望先生北上之情,敬希早日命驾,实为至幸。耑上,敬颂大安。”(字幕同步显示)旁白在读信时将“耑上”读作“duān上”,这是错误的。“耑”有两读。一读duān,是“端”的古字。《说文...
这段话出自曹文轩先生《新寄小读者:学会感动》(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一书,其中“一搾厚”的“搾”为误用。搾,读zhà,义为挤压出物体中的汁液,也比喻残酷搜刮、剥削。如欧阳予倩《渔夫恨》:“我们的钱都被老爷们搾干了。”根据《通用规范汉字表》,“搾”是“榨”的异体字,现已不用。上述文章中的“一搾厚”是想表示肥肉膘的厚度,不...
公文写作中,经常遇见一些同(近)音词,由于音近、意近,人们在使用时容易产生困惑。笔者试从《说文解字》的角度,对四组公文常见同(近)音词进行辨析,以期理群类、解谬误,为读者提高语言文字应用水平提供方法路径。
混为一谈,造成错误。比如,“寻问/询问/讯问”,以及“佩戴/配戴”。浙江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林有苗举例分析了这两组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起来看——
“篡改”还是“窜改”?“长年”还是“常年”……遇到易混淆词语,大家总是傻傻分不清。今日,茶茶为大家分享一篇关于易混淆词语具体用法的文章,帮助大家快速分清。?
国际新闻报道中的量词使用长期以来存在着相互交叉的三个误区:叠床架屋、近义混淆和自造杂糅,本文以大量实例对有代表性的量词错用现象进行剖析。
格式、内容是否准确无误,关系发文部门的整体形象,影响起草者在领导心中的印象。新的一年,各项工作都来了,文字材料繁多,越是这种情况下,我们文字工作者越要注重细节,避免出错。为此,小编整理了在公文格式和内容方面经常出现错误的一些实例,与各位读者共勉。
由于男权社会、习惯势力、不求甚解以及“硬译”“死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国际新闻中女性报道用词长期以来存在着相互交叉的三个误区。
中国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不乏许多相似的汉字,然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赢和羸,丐和丏,祗和袛、尘和麈、壸和壶、薜和薛、汩和汨、汆和氽……这些“双胞胎”汉字,你都能分清吗??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标点错字病句逻辑政治政策把关,东西南北中,中文编辑校对网是帮助客户改一切错误的”。小编这话好像有点说大了今年,几乎所有出版物中都会提到“党建”和“党务”两个词。我们有时候在稿件中帮客户改正,但他们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