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字词
2023年2月上半月《美文》刊有《硬汉王鼎》一文,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当时官场风气之弊,用穆彰阿的得意门生曾国藩的话来说,就是所有人都严格循规蹈矩,‘无有敢才智自矜、锋芒自逞者’,把畏蕙不前当作慎重,把柔弱萎靡当作恭敬。”其中的“畏蕙”当是“畏葸”。葸,音xǐ,本指畏惧的样子。如葸葸,形容畏惧、小心谨慎的样子;葸懦,形容胆小软弱。畏葸...
最近,“显眼包”一词在各大网络平台频频出现,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显眼”指因为明显而容易被看到,有引人注目的意味;“包”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指具有某种特点的人,如:病包、坏包、淘气包等等。由此推之,“显眼包”就是因为明显而容易被看到的人。具体来说,某些人由于外在表现或性格特征特别突出而容易引人注意,这些人就被称为“显眼包”。在互联网语...
011年10月21日《时代报》刊有一篇新闻,介绍了历史悠久的上海8所中学的基本情况。新闻标题是“历史百年上海箐箐校园里的涓涓细流”。此处的“箐箐”似是而非,正确的写法应该是“菁菁”。“菁菁”读jīngjīng,这是一个文言词,通常不大见到,但从草字头,可以推想和草木有关。语出《诗·小雅·菁菁者莪》:“菁菁者莪(é),在彼中阿。”莪,蒿...
上海话的“大亨”,解放前指有势力的官绅、富商或大流氓,现一般指“大人物”。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下半年出版的《上海话大词典》认为:“大亨”一词来自英语。“亨”是英文“hundred(百)”的音译。原称有百万财产者为“大亨”,此后含义扩大化。2009年6月,海派女作家程乃珊女士在其博客上发表《大亨、瘪三、拉斯克与夯浜榔》一文,持类似观...
清朝有个叫潘荣陛的读书人,写了本《帝京岁时经胜》,讲的都是明朝那会儿,北京的风土民情。”这里有两个错误。首先,书名搞错了,潘荣陛写的是《帝京岁时纪胜》,而不是《帝京岁时经胜》。“纪”有记录之义,“胜”可形容事物优越、美好,也可指优美的山水或古迹。“纪胜”可理解为记录某个地域的名胜、风物等。比如南宋王象之的《舆地纪胜》、耐得翁的《都城纪...
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国开国君主熊绎因侍奉周王有功,被封在当时的荒僻之地荆山。熊绎穿着破衣敝屣、拉着柴车,带领族人创臻辟莽、建国立业,经过一代代人奋力开拓,最终跻身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成就了“楚地千里、饮马黄河、问鼎中原”的霸业,创造了绚烂多姿的荆楚文化。这段话中的“创臻辟莽”错了,应当是“创榛辟莽”。榛,本指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2023年7月17日《光明日报》第14版刊有《试说“槐花黄,举子忙”》一文,其中写道:“4月10日至5月2日为季春,刺槐始花,绿树成荫。5月3日至6月14为初夏,刺槐盛花……槐树季春开花,初夏为槐花的盛花期,花期为4月至7月。”又说:“按照夏历计算,约相当于三月到六月中下旬。《秦中岁时记》与《唐才子传》两书所载长安‘槐花黄’的七月和八...
拔刀面”应是“拨刀面”。“拨”读bō,义为用手指或棍棒等推动或挑动。拨刀面,也叫刀拨面。制作这种面的刀,有两个“把”,刀刃平滑平直。先将饧好的面擀成长面带,再把面带折成多层,然后双手紧握刀柄,将刀身横在面片上切。为防止面条粘在一起,切一刀后要快速地用刀拨一下,再切下一刀,依次往复。可见“拨刀面”之名与其制作中使用的工具和手
梁羽生《冰河洗剑录》(中山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第655页上说:“孟哈赤晓晓置辩,冰川天女道:‘好,我暂且不与你辩,你说说看,你们的国王要我如何协助平乱?’”句中“晓晓”当为“哓哓”之误。哓,音xiāo,哓哓,是个拟声词,本指鸟雀因恐惧而发出的鸣叫声。《诗经·豳风·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毛传:“哓哓,惧也。...
大唐情史》第26集中,有一段玄奘与辩机的对话。玄奘:“菩提树下金刚座。”辩机:“那是佛陀了悟真rú,大彻大悟的地方。”字幕“真知”错了。根据剧情,应是“真如”。“真如”是个佛教用语,为梵文Tathatā或Bhūtatathatā的意译,亦译作“如”“如如”。通常泛称事物的真实状况及本质,谓永恒存在的实体、实性,亦即宇宙万有的本体。佛教...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有一吉安中国进士文化园。园中,“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杨万里”的“里”都被写成“裏”,错了。《汉字简化方案》中,“裏”被简化为“里”。于是常有人误以为在过去“里”都写作“裏”。实际上,在《汉字简化方案》颁布实施前,“里”“裏”是两个不同的汉字。里,《说文解字》:“居也,从田从土,凡里之属皆从里。良止切。”“里”...
2022年3月23日《上海老年报》第7版刊有《席锡蕃是甚等样人?》一文,其中这样写道:“他在‘十里洋场’数家外商银行当过买办,交游广泛,与哈同或多或少有商务往来,或酬祚交谊。”何来“酬祚”?应是“酬酢”。酬酢,读作chóuzuò。筵席宴请中,主人向客人敬酒曰酬,客人回敬主人曰酢,“酬酢”泛指交际应酬。如茅盾《官舱里》:“然而既经外交式...
崇文书局2011年6月出版的《新说文解字》中有这样一句话:“后来篆书把下部之人形改为‘分’,以表示少之义,如‘不患寡,而患不均’‘曲高合寡’等。”这句话中“曲高合寡”的“合”是个别字,写作“和”才正确。和,在这里读hè,义为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和寡”是一个成语,典出《文选·宋玉〈对楚王问〉》:有一个人在楚国的都城里唱歌,开始他唱《下里...
“稿件中常见这样的错误用法。”查了下,这句话小编在2005年说过。且几乎所有词典都说“凯旋而归”是错误的用法。但都抵不住这错误用法越来越成为主流。中文编辑校对网的受众面较窄,但还算专业。即便如此,小编估计也有30%以上认为凯旋而归是正确用法,另有30%知道是错误用法但不去改因担心作者误解改错了。还有10%读者可能认为,现在这种用法,不...
大家都知道,"迎合"这个词在中文语境中往往带有一定的贬义。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或行为,通过迎合他人的意见或需求,而失去独立性或原则。这种迎合可能是出于讨好、谄媚或为了取悦他人,而非真实表达个体的真实想法或态度。因此,一般来说...
你更常说“一头猪”还是“一只猪”?根据BCC语料库,在“对话”、“报刊”、“文学”、“微博”用语中,“一头猪”分别出现了469、1283、147和262次,而“一只猪”分别是460、95、67和313次(截止到2023年9月30日)。从定量角度看,口语中,“一只猪”像“一头猪”一样常用;然而在书面语中(报刊+文学+微博),约80%的情...
“斗”是古代量器,十斗为一石(dàn)。曹植的才学有“八斗”之多,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谁也无法超过他——那是文采绚烂的“珠穆朗玛峰”。而谢灵运自己有“一斗”,天下其他人共分剩余“一斗”。在他看来,自古至今的所有文人墨客的才华加起来,才能达到他的水平。这种自夸方式,堪比如今网络上的“凡尔赛”式炫耀。“才高八斗”的曹植是三国时期曹操的儿子...
北京世界出版社出版的《老故事新道理全集》一书中,有一篇小故事《以盗治盗》,其中说道:“哪怕是最坏的人,内心深处也还是有责任心和尊严的,但是由于人们对他们的厌恶、仇恨和鄙视,使他们变得麻目不仁了,责任心与尊严被深深地埋了起来……”文中的“麻目不仁”应当改为“麻木不仁”。“麻木不仁”是个成语。麻木,本义指人体的某部分失去知觉,同“麻痹”。...
电视剧《梦华录》第5集中,赵盼儿为救好友对周舍虚与委蛇,与之喝酒调笑。周舍离开之后,她便面露厌恶,在铜盆里反复搓洗双手。这一幕被顾千帆看见。顾千帆深受触动,温柔地拉起她的手,在盆中替她清洗,说:“柔荑香凝,红酥青葱。在我眼里呀,你从来都不脏。”(字幕同步显示)演员把“柔荑”误读成了“柔yí”。“荑”是个多音字。读yí,义为除去田地里的...
2020年第4期《文史知识》刊载了介绍唐代诗人崔融的文章《困扰在天后罗网中的人生》,文中写道:“杨炯仅比崔融年长三四岁,以神童成名,侪身四杰,名满天下。”这里的“侪身”应改成“跻身”。跻,读jī,从足齐声,义为登上,上升。跻身,义为踏进、跨入,形容(地位)上升,置身(某种行列、位置等)。黄裳《榆下说书·关于柳如是》:“名士得以跻身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