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
首先,写好论述题就要大量地阅读文献以及关注业界动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就如同你和人交谈或者参见面试一样,没有输入何来输出呢?没有读书破万卷何来下笔如有神呢?因此,写好论述题第一步就要大量地输入。如此,才能根据题干中的问题想到论点以及论证论点的论据。
从建德野马岭“夺命坡”旁的四人劝导站,到临安山核桃主产地的杭州最小法庭,从守护留守儿童的“法官爸爸妈妈”,到为山区村民定分止争的“黑猫警长”……
如今,在公众号上写作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哪怕你拥有的知识再丰富,掌握的技巧再多。但是,你随便写的任何一个选题,可能已经有无数人都已经写过了。
当下新媒体主流派系的文章类型是什么?那就是观点评论型的文章。可以说这类文章,是新媒体爆文当中最大的流派,在各类爆文中占了半壁江山。
11月7日,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公布。346件获奖作品中,一等奖共有67件,其中文字消息就占了3件。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是在2005年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
【摘要】新闻报道现场感,是指新闻记者在新闻写作中,根据自己所见、所闻、所感,通过生动而形象的语言描述,再现新闻事实发生时的场景与气氛。本文从三个方面浅析如何增强新闻报道现场感,进而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丢失纪念章31小时后,老人获赠新奖章对92岁的刘廷珠老人来说,昨天是个难忘的日子。10月25日既是重阳节,又是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日,可老人的心情一直不好。因为头一天,他在逛颐和园公园的时候,把自己的“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给弄丢了。
相信你过去看过一些文章,有这样的感觉:有的文章读起来,感觉非常的干燥,读一会儿就读不下去了。而有的文章,却引人入胜,读起来特别的鲜活生动,欲罢不能。造成这两者之间差别,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仅有助于表明词语的性质与作用、准确地表情达意,也有助于汉语言的规范。今天分享标点使用中的20例“疑难杂症”,相信大家在日常写作中都遇到过类似的困惑,一起来学习吧!
对于,没有写作过的新手,对写作是恐惧的,感觉写作是一件痛苦的事,这也难怪,这是人的天性,对未知是恐惧的。就好像很多人害怕黑夜一样,因为对黑夜看不透,看不到黑暗处东西,而当白天来临就不恐惧了。写作也是一样,如果只是想,面对未知的写作世界,恐惧是很正常的,但是只要你进入了写作的领域,就会觉得也不过如此。
解放日报采编人员作品研讨会——高渊作品研讨会,10月20日在B1楼1050会议室举行,希望借此形式在报社形成浓郁的业务探讨氛围和风气,提升整体采编水准,培养名记者、名编辑,多出好作品。
摘要:新闻发现力是新闻生产的基本过程之一,也是一名记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终身锤炼的本领。本文通过案例剖析,提出记者提高新闻发现力应把重点放在技巧意识、受众意识和全局意识上,而这三种意识都是建立在走深走实的基础上。因此,走深走实就是新闻发现力的源泉,也是媒体融合背景下,记者发掘好新闻的法宝。
编者按:本文作者是地理专业毕业生,从事新闻工作几十年,实践中,常常思考“地理”与“新闻”的“两下锅”问题。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地理学具有很强的“跨界性”与“繁殖性”。有学者形象地将地理学比喻为“母鸡”,“生出”众多地理分支学科之“蛋”,而它能否“生出”一枚“新闻地理学”之“蛋”呢?本期来和小牛一起走进中新社海南分社社长杨旭的“地理与新...
人物通讯是通讯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各单位、各地区都需要报道人物。这些人物包括政界高端、科教精英、海外名流、文坛翘楚、艺苑奇才、劳动模范、普通民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