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
文案界传奇人物约瑟夫·休格曼著作的《文案训练手册》是我刚开始接触文案时,就读过的一本文案教科书。约瑟夫·休格曼是美国最有影响力,最多产的广告文案之一,真正的广告文案大神。算是我启蒙之一了。这本书里关于好文案的"写作15条公理"是其中精华的部分,当时对我理解文案的世界有很大帮助。结合我的一些看法,也分享给大家。▼★第...
涉及大学名称、机构名称的标准的说法就是和事实相符。(下述箭头左侧为原稿说法,箭头右侧为参考改法,下同。)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湖南国防科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简称国防科技大学)一般情况下,在使用简称之前,要先写出全称。中科院计算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参考“术语在...
下面是笔者近期在编校加工书稿(以电工电子类书稿为例)中发现的常见差错和容易忽略的问题,整理出来与各位同人分享。希望大家能够留言讨论补充,如有不妥欢迎批评指正。名词术语差错下述举例中箭头左侧为原稿中的真实差错,箭头右侧为参考改法(修改的依据主要是参考“术语在线”及相关国家标准中的表述)。1.物理量名称及符号差错(1)反向电动势→反电动势...
在我看来,到处都有新闻,问题是会不会正确地选择新闻角度。大诗人苏东坡咏庐山哲理诗《题西林壁》,很有韵味,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篇不朽诗作,开拓了人们思想、认识上的崭新境界,仔细品味,对新闻工作者同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它告诉我们,要认识庐山,必须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庐山(横看、侧看、远看、近...
新闻业务上难以忘怀、感受颇深的往事,不胜枚举。但有一事一理,似应忆到论到。典型报道影响大,人物、事件、工程建设等典型报道,要抓住、抓紧。这是我回想1999年1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促进再就业的功臣》,发自肺腑的业务体会。驻站逛街,屡见街头“不挑不捡就业快”的告示;看大连日报、大连晚报,也有类似告示的报道。我探访大连劳动力市场。职业介...
人民群众的生活如大海。江泽民同志对全体新闻工作者寄予殷切希望,“到生活中去,到群众中去。”在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来自怒江峡谷的僳僳族人大代表何海清说,“见到记者真不容易。记者不要老往发达地区跑,那些地方去的人多,写的人也多。你们为什么不到我们家乡的山沟沟里去转转,写一下山里人的生活和愿望?”一位居住在祖国西南边角上的布朗族人大代表...
小时候在家乡的大山里,常常看到老鹰抓鸡的场面。当了记者后,联想到采访,我很羡慕老鹰抓鸡的本领。你看它,先在高空盘旋,选中目标,直扑下去,就能抓住活鸡。这盘旋与下扑有辩证关系,如果只在空中盘旋,不下扑,那是空转,若是不盘旋,就一头扎下去,要犯盲目病。怎么学会老鹰抓鸡式的采访?随田流同志到昌平的一次采访给了我启示。1982年秋末冬初,人民...
夜深了,我深吸了一口气,合上电脑。11月20日晚23:35,伴随着最后一篇稿件的排版和编辑手记的修正完成,我下意识地看了一眼窗外。回想起两个月前做完这学期广电采编课的第一次课堂记录,也是类似的场景。文字是暖人的,从初秋到初冬,我们在西北,在榆中,依偎着,围坐在熊熊燃烧的青春之篝火旁。这是我第一次作为编辑,与40多个人物,同呼吸,共悲喜...
拍摄于2010年11月7日,兰州大学好新闻奖颁发晚会,韩亮与学生一起朗诵。选这张照片的意图在于:盼着学生的新闻之火继续燃烧。拍摄:08新闻郝文辉疫情之下,让新闻实践不断线——写于采写作业展示结束之后盼一场三尺厚的大雪覆盖西北高原的无常——题记老师苦教,学生苦写,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关照时代,贴近生活,实践出真知。2022级专硕《广播...
疫情之下,要自力更生,要延伸课堂,让新闻实践不断线。站在西北看中国、懂中国、写中国。兰大新闻学子虽受限于校园方寸之地,受限于疫情,但是我们依然有办法去实践,去写作,去讲述中国故事。这个办法就是从线下采访变线上采访。每年秋季,我给专硕上《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实务》课。从去年10月中旬开始,这门课有两次规模比较大的线上采访。第一次,去年10月...
今天来讲讲第4把“符号锤”——仿写的优势。汪曾祺说,一个作家形成自己的风格大体要经过三个阶段:先模仿,再摆脱,最后自成一家。上面三个步骤,是一个严格的递进过程。一切文字肯定始于模仿,前人学古人,我们学前人,一代一代这样传承下来。搞文字,谁也跳不过“模仿”这一环,这是规律与真理。“仿写”为什么能够成为符号锤?因为它有着独特优势:一是母体...
典型报道,一直是党报的“拿手好戏”,而在重要时点围绕重大主题而采写的典型报道,往往体现着党报的最高水平。当前,在全新的媒体环境和阅读习惯之下,重大典型报道正面临新的挑战。许多读者都习惯了轻阅读,而党报重大典型报道往往给人以正襟危坐、长篇累牍的刻板印象,如何找准典型,写得出彩,对记者和党报来说都是一个必须突破的课题。去年,在建党百年的历...
融媒体时代,短视频行业发展迅猛,一些主流媒体也纷纷进驻短视频市场,注重短视频作品的创作和传播,短视频成为媒体展示融合报道能力的舞台。在短视频大行其道的当下,时政短视频如何顺应时代拥有新媒体的传播语态?如何让主旋律报道既有流量又能与用户形成情感交流?今天,传媒茶话会特邀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祥敏为大家解析第32届中国新闻...
与其他新闻体裁相比,消息因其“新”“短”“快”的特征成为各类媒体上使用频率最高、数量最多的一种体裁,也被视为记者和通讯员的基本功。写消息看似“小儿科”,实则更能体现“真功夫”。一条好的消息需要具备哪些特点?如何在同题报道中写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消息?今天,传媒茶话会特邀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刘国昌为大家解析第32届中...
好的观点是新闻的眼睛,好的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写好评论能让媒体人脱颖而出,也能让媒体赢得受众。评论如何写得有深度又不失灵气?近日,传媒茶话会对话曾四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云听客户端总编辑张显峰,探讨如何写好评论。
党内法规文件审核既要删繁就简、去芜存菁,也要拾遗补缺、锦上添花,实践中应当做到“五必清”。01左中括号起草部门必清左中括号搞清楚起草部门,有助于明确沟通协调的对象,明确承担党内法规文件牵头执行责任的主体和承担解释工作的主体。在实践当中,对拟提请党委和政府联合印发的党内法规文件,往往先经政府办公厅(室)审核,再报送党委办公厅(室)审核。...
语文课上,老师正在讲解“叶(yè)公好龙”。后排有两个学生窃窃私语,征得老师同意后,一个学生站起来轻轻地说:“老师,我听爷爷说‘叶公好龙’要读‘shè公好龙’,读‘yè公’是不对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像开了锅似的。老师摆了摆手,让大家安静下来,然后面带笑容地说:“‘叶公好龙’过去确实是读‘shè公好龙’,当年我做学生时老师也教过我们...
还得先谈谈“棍”字。唐代李绅《拜三川守诗序》:“又里巷比多恶少,皆免帽散衣,聚为群斗或差肩追绕击大球,里言谓之打棍谙论,士庶苦之。车马逢者不敢前,都城为患日久。”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有一群恶少年,整天衣冠不整,群聚打架,或者并肩追逐,打球为乐,人们都不敢靠近,搞得官员百姓都很头痛,人们称他们为“打棍”。其中的“击大球”其实是唐代的一种徒...
根据生物知识推断,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要改变性状了?要回答这些问题,首先需要从“DNA”说起。DNA,中文名“脱氧核糖核酸”,是携带有生物体繁衍所必需的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从生物学角度来看,DNA在进行复制、解旋等活动时的确处于一个运动的状态,但我们在网络以及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DNA动了”,并不是生物学角度的“DNA动了”。实际上,...
负面词语充斥网络,然而有一股清流始终在与之对抗,那就是对贬义词语的自嘲用法。被贴上标签的小人物们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清醒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勇于自嘲,善于自嘲,用戏谑的态度来面对别人的嘲讽。比如“打工人”本来含有对社会底层的蔑视,但是打工人创造了一系列打工语录来调侃自己:“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都是人上人”是押韵合辙的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