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
防汛救灾是一项关系国家安全和人民福祉的重大任务,新闻媒体在这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闻记者要以人民为中心,及时准确地报道防汛救灾的情况,传递正能量,引导舆论,服务民生。为此,新闻写作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客观性,避免出现差错和失误。本文结合相关案例和实践经验,总结了一些防汛救灾新闻报道中常见的差错,并进行了简要分析,仅供参考。一...
书稿加工就是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科技类英文书稿加工不同于纯英文文字类书稿。笔者认为,其加工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科技类英文书稿涉及大量的名词术语,其翻译的差错及同一名词前后英文表述不一致的问题是这类书稿的主要问题,加工起来非常烦琐。其中涉及的专业名词需要与“术语在线”(“术语在线”是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于2016...
1998年7月8日,我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了一篇评论《和谐之美—城市建筑艺术刍议》。文章回溯20多年前我在巴黎采访时,对巴黎协和广场和广场周围的建筑具有和谐之美的感触,联想对比国内的一些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建筑群和城市规划,引述了一些国内外的成功范例,发了一番感慨,写了一些个人的见解。文章中引述有关建筑学的文献和专家学者的一些...
我出生于农村,小时候母亲为了哄孩子,经常讲一些神狐鬼怪的故事。上小学时,听人说有一本《聊斋志异》的书专门讲这一类故事,就很想读一读。众所周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社会上流行小画书,只要看到,我就会想办法借来读。这就是最初喜欢读书的萌芽,小画书是我重要的启蒙读物。后来到外地读书,就读的学校图书馆很大,阅览室里有几百种报刊。除了上课,我...
不是学生试卷上的阅读理解,而是媒体编辑部的真实故事——初审稿:父亲在帮助村民搬运木材时,被倒下的木材砸中头部……他匆匆赶到医院,可惜还是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二审稿:父亲在帮助村民搬运木材时,被倒下的木材砸中头部……他匆匆赶到医院,但还是没有能跟父亲说上一句话。终审稿:父亲在帮助村民搬运木材时,被倒下的木材砸中头部……他匆匆赶到医院,...
作者闫瑞的本硕都是兰大新闻。今年秋季,她又要读博,还是在兰大,导师是李娟教授。闫瑞是我的第二届学生,2010级硕士,我很看重她。她毕业后,追随爱情去了新疆(当时我是反对的)。先是在新疆移动工作5年,后进入昌吉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做教师。重走中国西北角,闫瑞身上有情怀有故事:作为学生,她参加了2011首届“重走中国西北角”接力采访活动,去...
第一稿标题:《麦子地里的醋香——章万泉酿醋记》修改原因:韩爷在看过后,指出主人公并没有和麦子产生联系,整个标题的语言也不够严谨,在韩爷的指导下,进行标题更改。第二稿标题:《子子孙孙,这门手艺要继续传下去——章万泉酿醋记》修改原因:题目仍然过长,语言能够继续精简。定稿标题:《这门手艺要继续传下去——章万泉酿醋记》定稿的标题简洁明晰,强调...
一稿:《张全新的幸福生活:天山北坡的450亩玉米地》二稿:《张全新的幸福密码——玉米地的金色种子》三稿:《张全新的幸福密码——玉米地的金色种子》四稿:《张全新的“金色种子”——天山北坡的450亩玉米地》五稿:《张全新的“金色种子”——天山北坡的450亩玉米地》修改意见:一稿与二稿题目的中心在“幸福”二字,结合文中来看“制种玉米”给张全...
我的稿子修改了许多次,有四次大改和无数次的小改,第一次大改是改我行文的顺序,将原本混乱的逻辑理清楚。第二次大改是改分标题,使得每一个小章节都生动,具有现场感。第三次大改是修改故事的细节,将每一个故事的小情节都细细的打磨,使文章生动有趣味。第四次大改是文章的润色,词语句子的琢磨。多次的小改是修改我标点使用的问题,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代表着不...
从完成初稿到最终定稿,稿件总共修改了四次,共形成了五版稿件。在和指导老师沟通后,主要作出以下修改。1、标题修改初稿标题为《奇台一家人:把家安在千亩麦田上》,二稿时我还想优化一下标题,思考过后将标题改为《扎根麦田二十七载:奇台种粮大户炼成记》。修改思考:综合整个稿件来看,后面改动的标题反而不是很贴合稿件内容。稿件总体是以种粮大户一家人为...
初稿:《早摘蔬菜,午送到家(引题)太阳花志愿者探访丽阳村半日记(主题)》二、三稿:《十年,“太阳花”盛开在公益路上》定稿:《新疆阜康:“太阳花”夫妻的公益故事》修改思考:我一开始拟定的标题陷入了以事带人的误区里,题目长而复杂,用词不够恰当。最关键的是,新闻价值把握不准确,它直接反映到标题里,影响标题的质量。经过韩爷指导后,我修改我的题...
到达阜康的那天,小城的天空阴沉沉的,好像在酝酿着一场暴雨。我们从大巴车上下来的时候,看见一对维吾尔族的新婚夫妇在一棵树前合影,走近发现,这是一棵“民族团结树”。看到这棵树,我想起韩爷在培训课上讲的,“行进中的鲜活的采访与写作,才是我们新闻学子重走西北角的价值。”于是,我拿起手机拍下了民族团结树,作为一个垫底的备选。我们出发前和晓红老师...
原稿标题《曲子悠扬,从过去飘向远方》定稿标题《新疆曲子悠扬,突围谱华章》。我确定原标题时的想法是“从过去飘向远方”代表着新疆曲子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创新发展的展望。但可能有语焉不详之虞,存在不足之处。定稿标题可能是中甘网的老师考虑到了问题,点明了新疆曲子,避免了指代不明,“突围谱华章”则将新疆曲子从众多非遗艺术中一枝独秀,通过守正创新、与...
定稿标题《达尔汗业余文艺队:在西北传唱民族之歌》在改稿时老师有建议改为“行走在乡间牧场的达尔汗业余文艺队”,因为想体现文艺队用不同民族方言唱歌的特色,最后选择了保留原标题。在写采访提纲时就已经定下了这个标题,决定采访达尔汗业余文艺队后就有查找相关资料,发现队内成员都是哈萨克族,但不仅唱哈萨克语民歌,还自学唱了粤语、闽南语以及其他少数民...
第一次修改,听从韩爷的建议,将大标题从“渔业小镇”一二见闻改为戈壁滩上“渔业小镇”见闻;为了同第一个分标题风格相符,将第二个分标题“和鱼打了15年交道的杨永斌”改为“我和鱼打了15年交道”,将第三个标题“养鱼还养蛙”改为“我们养鱼还养蛙”;在开头的我们后加上重走中国西北角采访小分队,体现我们的走和见闻。听从韩爷的建议,修改稿件中不准确...
写材料的节奏问题,常常被新手忽略,事实上这是让你的材料语言显得成熟老道的关键因素。一般要注意把握好五种关系。一是长与短的关系。逻辑段、自然段、句子、词语,都应该注意长短关系,这是对行文节奏影响最直接的因素。一般来说,建议:1.逻辑段应当各个大致篇幅均等,因为每个逻辑段通常地位是平等的,不宜厚此薄彼。2.自然段最好是长短交错,因为自然段...
写文案、搞设计的乙方,最害怕甲方的一句话:我看还是用回第一稿吧。其实写材料的也差不多,除了工作对象有所区别,本质逻辑是一样的。写材料的,不怕稿子多,就怕反复改。不是有人总结了么:一稿二稿,搞了白搞;三稿四稿,刚刚起跑;五稿六稿,还要再搞;七稿八稿,搞了再搞;九稿十稿,回到一稿。为什么许多稿子要回到一稿?既然要回到一稿,为什么当初不直接...
把“会”的组织情况记录清楚。撰写会议纪要时,要将组织机构、主持人、主题、参会人员等特征要素合理地安排在标题、正文、文尾处。标题处体现组织召开会议的机构。例如,“市委常委会会议纪要”“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纪要”。正文处体现会议时间、主持人、会议地点、会议序次,以及会议议题和会议精神。会场相对固定的会议可以不体现地点。文尾处体现参会人...
为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频繁退文,我们在OA系统上进行了一些设计:一方面,在“文件拟稿”阶段嵌入表单及版式要求,明确不同文种拟稿必备要素和格式规范,帮助拟文单位迅速定好文件框架。另一方面,探索容错登记,例如,企业来文商请政府协调相关事项,按照行文规范应使用函件,但企业往往采用请示等文种,来文登记时在表单中将其归为“函件”,及时校正错误,避...
注释想要买上桂花,带壶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但始终没有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适用主题物是人非、岁月变迁示例当长大后的迅哥儿回到家乡看望儿时好友闰土时,两人的感情早已被金钱、地位、文化筑起的可悲的厚障壁深深隔开,化为一句敬重矜持又充满距离感的“老爷”。圆月下那个机敏勇敢的少年终究被困囿于封建传统,成长为一个循规蹈矩的麻木中年人。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