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
我们说文案要多写,但除了自己低头写,也要时常抬头看,因为大部分的问题,都是有现成答案的。就像雷军说的:你遇到的问题,别人可能都遇到过,都解决了,甚至都有标准答案,你只需要找人问问就可以。从0开始琢磨,和在一些方法、案例的启发下开始思考,结果一定是不同的。一方面可以从别人总结的方法里找答案,比如各种文案技巧、方法,另外也可以从一些好案例...
何事物要改变原先状态,都不会立竿见影,效果总是滞后。学习新的技能,变换新的赛道,一开始都会进展缓慢,如果这时你认为自己走错了路,可能就会半途而废。只要继续坚持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行,等过了那个临界点时,就会守得云开见月明。人生的成长,尤其是能力的提升,永远不要相信立竿见影,这是宇宙定律(牛顿说的),三体人也不能幸免。所以文案“快速提高”...
《引爆点》一书的作者,格拉德威尔曾提出过一个“一万小时定律”,即任何人从平凡到大师的必要条件,就是历经1万小时的锤炼。但这里的“1万小时”,只是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具体这“1万小时”如何构成,才是能否成为行业资深的关键。就像经常有人会问:如何提高文案水平?其实提高文案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多看+多写。当你看得足够广,写得...
1.准备一个安卓手机。因为苹果手机在通话过程中是无法录音的,在电话采访的时候配备一部安卓手机就可以一边通话一边录音。2.准备一个笔记本。笔记本能够让我们在采访中随时随刻去记录一些东西。在后期整理时,就不用过多的去依赖录音。对于做突发报道来说,过于依赖录音功能会过于繁琐,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听录音了,会没有别人发稿快。3.在现场不要背包。在...
9月26日,中秋节前几天,我所在的地方成功举办了一个座谈会——邀请部分客居在外的本省籍杰出人才返回家乡,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把脉支招、牵线搭桥。座谈会上,我作了一个讲话,得到与会人员普遍好评。实话实说,这篇讲话稿并不是我自己写的,下级同事帮助代拟了初稿,我只是认真地做了修改、加工和润色,但对原稿的整体框架未作任何调整——这种情况,在我过...
我这人有个毛病——做什么事情都喜欢往写作尤其是机关文稿写作上联系。究其原因,固然有心心一艺、触类旁通的成分,更主要的可能是因为长期从事这项工作,形成了下意识的本能反应乃至“联想强迫症”。前不久,我在家里“读屏”,随着“跨文体写作”这个词映入眼帘,脑海里立马跳出两个问题——公文写作能不能跨文体?该不该跨文体?这两个问题,前者是技术判断,...
在机关单位写材料,领导常提的一条“硬要求”就是要写得有深度。尽管这个要求很不容易达到,但无论是把材料写出彩,还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笔杆子”,都必须为此而努力。写出深度,首先要搞清楚怎样才是有深度。“深”是程度,也是状态,相对于“浅”而存在,是客观事实与主观感受的统一。在机关文稿写作中,积累的深厚、调研的深入、问题的深究、认识的深化是把...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时代,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至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8亿,占总人口的19.8%。随着“积极老龄观”的推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养等领域有了创新性的活法,成为媒体报道的重点。要做好老年人物采访,除了常规的保持尊重、拥有耐心外,还有不少采访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走近他们,挖掘...
点号的作用是点断,主要表示停顿和语气。点号分为句末点号(包括句号、问号、叹号)和句内点号(包括逗号、顿号、分号、冒号)。(一)句号1句号(。)与句点(.)在使用上有什么区别?中文行文中使用句号(。),西文和数理化等自然科学中的公式使用句点(.),以避免与各类符号的下标中的数零(0)和外文字母“o”混淆。句点与缩写点、小数点形状相同,但...
涉港澳台用语,是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体现。因此,应根据党和国家的相关方针政策,基于其内在逻辑,掌握相关用语的政治原则。凡违背相关政治原则的,均须加以相应的技术处理;反之,则可直接使用。据此,可以防止技术处理失之过宽或失之过严,并以纲带目、以简驭繁。(一)涉台用语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01涉台用语必须...
对涉港澳台用语的固定说法,不得换字、多字、少字、颠倒语序、误用误省标点等。01不得换字例如:“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办事处)”,不得称“台湾经济文化代表处(办事处)”,即不得将该机构名称中的“台北”更换为“台湾”;“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单独关税区”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可简称“中国台北单独关税区”,也可简称“中国台北”,但不可简称“中国台...
写消息写作是新闻写作中的一个“重项”,不少记者也大都是从写消息开始的。在消息写作中,导语写作又是一个“重项”。有位老报人曾说,消息写得好不好,关键看导语写得怎么样。足见导语写作的重要。应该说,现在媒体上绝大多数的导语是写得不错的,符合导语写作的要求,其中还有不少精彩之作。但也有些导语则不敢恭维。其中有两个毛病尤其应该避免。一、两个常见...
长期在编辑部工作的我,难得外出采访。2010年秋,终于有机会到西北大漠采访。有一天在胡杨林拍摄不少照片后,觉得还应到当地牧民家里看看。当地陪同同志担心我身体说,不用去了,文字材料有的是,回去看吧。我当时感觉到,不去蒙古包里看看,写稿也提不起气来,于是坚持向牧民家里走去。下土坡、翻山梁、穿树林,来到了几个蒙古包前。撩门帘进去,见有位老大...
谁都喜欢看眉清目秀、条分缕析的稿子,可有些记者却把稿子写得冗长拉杂、眉目不清。原因出自哪儿呢?思路不清是其一,缺乏手法则是其二。今天我们说说这手法问题。写文章目的是要人家知道你在说什么,能让人看明白。为此,写家们创造出了不少的写法。其中之一便是“段眼领句分述式”的写法。这种“段眼领句分述式”,具体表现为:一段文字前设置关键词。这些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