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新闻写作

企业文化千万条,最重要的是这个

中建总公司原总经理孙文杰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速度第一,完美第二。”他针对的是当时的一种现象:为了追求所谓的“完美”,导致很多安排好的事情迟迟落实不下去、落实不到位,耽误工作不说,甚至还贻误了发展机遇。即使不完美,先做了再说。五局自2003年以来解困脱贫、快速发展,实现了“凤凰涅槃”,遵循的是“树信心、定战略、用干部、抓执行、育文化”...

五线摇滚青年的写作之路|写作者手记

年五月份,我们第一次对话罗镇昊。那时的他正处于“力不从心”的阶段,虽积累了一些反响不错的稿件,但深度尚缺。他称自己遇到了写作生涯难以突破的瓶颈期,不知该如何坚持下去,焦虑与挣扎充斥着他的生活。九月下旬,我们再次和罗镇昊对话。短短三个月间,他已经从“真实故事计划”转职到“正面连接”。特稿《中国式摇滚席卷石家庄》在新平台一经发出,就“引爆...

青记观察丨生成式AI在新闻生产中的应用、现实问题及其应对

使用AI辅助新闻生产是媒体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路径。在过去十年,智能化新闻生产创新经历了三个阶段:自动化(automation)、增强(augmentation)、生成(generation)。[2]相比前两个阶段,生成式AI因在算法系统中加入了代码预训练、指令调整、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使得其应用场景更为广泛。学者Diakopoulo...

“左”“右”为难+“内”“外”兼修:浅议科技名词的规范使用

范围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科技名词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对于科学知识传播、新理论建立、新学科开拓、科技成果推广、书刊编辑出版、文献存储检索、人类信息资源共享[1],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科技名词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极大地影响知识积累和完善、学术交流与合作、学科建设和发展以及科学教育及出版等。从某种程度上说,科技名词的统一和规范化标志着一...

木铎书声 2023-11-03

据实而写,杜绝“穿靴戴帽”

时下媒体稿情中有一个毛病,即在稿子里总要出现几句一些“穿靴戴帽”的话。对这些“穿靴戴帽”的话,有的人已视觉疲劳“见怪不怪”了,可它带来的负面作用却不可忽视、值得警醒。今天我们结合实例来说说这事儿——一、何为“穿鞋戴帽”的话?所谓“穿靴戴帽”的话,就是从报刊文章、文件中摘录一些文词套用在新闻稿上。请看下面的例子:这是一篇报道某县发展辣椒...

老记说事 2023-11-03

“陈述”“表述”有何不一样?

一、“陈述”的写法啥样?有一篇稿子写他的老师,文中写道:我们的历史老师是位刚刚从师范毕业的年轻人,他一看我们就脸红。特别是他上课时总带一个黑皮包,还时不时往里看看。原来黑皮包里面装了一个闹钟,他要看看时间,掌握讲课的进度。“陈述”的写法,以自己的口吻来说这件事。虽把事实讲清楚了,但显平淡,不易给人留下印象。二、“表述”的写法啥样?“表...

老记说事 2023-11-03

如何找到写稿的线索?

作为记者最苦恼的是什么?找不到写稿的线索,是其一也。如何找到写稿线索?涉及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要知道,线索不会自动送上门来;记者要开动脑筋,迈开双腿,全力寻找。下面介绍两个找线索的实例--一、从联想中找新闻时任辽宁日报农村部记者范敬宜有次到他当年下乡的地方采访。当晚他住在村委会办公室里,凭他自己经验一会儿肯定有人上门一起聊天,可...

老记说事 2023-11-03

如何学会“硬话软说”?

是和缓细说、娓娓到来?还是口气很冲,语无伦次?这是两种不同的口吻。显然,人们都喜欢前一种口吻。同样写文章也是这样。行文时可以根据文章的性质、题材写下不同的话语,即该说软话的时候就说软话;该说硬话的时候就说硬话,这是我们应该努力做到的。然就媒体报道而言,在大多数情况下,还应该是“硬话软说”。为何呢?因为这是在为广大读者着想。一、一个“硬...

老记说事 2023-11-03

乐见“嬉笑怒骂”文章来

新闻圈里的人大都知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句话的含义,也都赞赏当年张季鸾先生做的“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绝妙标题。然不知从何时起这类的文章和标题少见了。不过事事有缓,最近“侠客岛”的一些作品颇具此文风,看了之后不禁叫好!一、“侠客岛”新产品,读起来有味!“侠客岛”,何许人也?人民日报海外版一个写作小组的笔名。近年来十分活跃,特别是在...

老记说事 2023-11-03

纠错|不要把还活着的人搬到“晚近”

2023年3月9日《光明日报》第14版刊登文章《桃花千枝蕴清雅,机杼精工绣中华》。文中有一个句子写道:“晚近著名作家和谷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绽放》以全国劳模赵梦桃及西北国棉一厂梦桃小组近六十年奋斗历程,擘画中国纺织史,更以共和国最美奋斗者的故事,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纺织壮歌。”这个句子中的“晚近”和“擘画”两个词使用有误。...

亚运新闻图片动态化呈现!“有声照·相·馆”,探索1+1+1=N的影像新形态

大型国际赛事,央视历来是中国境内唯一持权转播商,杭州亚运会也是如此。因此作为视频影像部门,赛场视频不能发,成为报道途径的“痛点”。此时,图片报道成为可以自由、大力发挥的阵地。如何利用融媒体技术和传播,将部门摄影记者的图片二次创作,做好图片活化,创新报道形态,是我们亟须突破的课题。图片与视频不同,图片是以凝固空间来讲故事,视频是用流动时...

传媒评论 2023-11-03

卓越新闻人才培养探索十年,都取得了哪些成果?

今年是教育部实施《关于加强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的十周年。在这十年中,部校共建、“双千计划”在新闻学院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有哪些成果?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呢?为此,传媒茶话会特意对话了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强月新、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刘晓程、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支庭...

“刀下留人”!一篇报道如何让地方产业绝处逢生?

,要和时代一起面对——一篇报道如果能够影响或推动问题的及时解决甚至长远发展,这是记者的光荣追求,也是记者的职业使命。20多年前,时任中国乡镇企业报记者瞿长福,他的长篇调查报道《“小玻璃”恳请刀下留人》不仅让沙河“小玻璃”度过关停难关,而且脱胎换骨,成为国内最大的玻璃集散基地。瞿长福是如何做到一篇报道影响一个地方产业的发展?今天让我们来...

“三分三不分”避免错漏办好会

组织安排会议是党办的一项常态化工作,具有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特点。如何确保会议筹备工作万无一失,避免错、重、漏现象发生,注重“三分三不分”可助一臂之力。分事不分时作为会务人员,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平时多想一步、深思一层,围绕市委中心工作,把握工作要求,抓本质、抓重点、抓关键,打好提前量,...

秘书工作 2023-10-23

语文开讲|此处该用引号,还是书名号?

2023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一卷考查了逗号的表现力。在高考的导向下,标点再一次成为教学的重点。对于标题,究竟是用引号,还是书名号?山东某市2023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中有这样一道“语言运用”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对联不仅要字数相等,词性相当,而且要结构相称,节律相谐。①李渔写过一本联语入门书,题为“笠翁对韵”,假如您认真阅...

“亚运会”的“亚”读成yǎ,语流音变说这锅我不背!

中发声变调,有的听起来会有些像第二声(阳平),但实际的调值还需要准确测定才能确定。多个上声连读会发生变调,那多个去声连读,比如“亚运会”呢?去声的标准调值是51,连续读三个51调值的音,也要反复从低位1升到高位5去发音,那语流中会不会也产生一定音变呢?这也是有可能的,比如“亚”和“运”的调值不会降到1那么低,而是只到4左右,就又回到高...

“窝”了20年的“o”到底读什么?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微信公众号“央广网”发表《“窝”了20年的“o”读错了?教育部门和专家的回复来了》(2023年10月16日),之后“中国青年报”“澎湃新闻”等公众号纷纷转载或发文,关于拼音“o”的读音问题再次引发热议。据“央广网”文,9月27日有人在某省教育厅网站反映:现在的小学语文“aoe”中间的“o”为什么读“ao”?次日该...

如何看待并标点句子?

我们常常困惑于标点与断句。一句话,到底何时结束,何时又可以重新起头。我们现在受到太多西方句子观念的影响,以为句子必须是有主语的。哪里有主语,哪里就可以作为句子的开头,于是句号就点在该句的前面。殊不知,汉语的句子大大不同于西语。有些国人(尤其是中小学生)接受了西语的句子观,为了适合如此句子,手下的文章就渐渐主语频频。欧化已经从长修饰语开...

高考作文反大道理,向生活下沉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是2023年全国高考各卷作文题瞬间刷屏后,我脑海里冒出的一句话,这是黑格尔对“美”的经典阐释,2023年各卷的高考作文题,不约而同地呼应了黑格尔的这个命题。要想写出一篇高分作文、一篇有议论美感的深度美文,必须充分调动起自己的思辨和修辞想象力。我注意到,与往年不一样,几道作文题中都有这样一句话:以上材料引发了...

语文学习 2023-10-23

语言哲思|盐的真正味道

(1)当Jessica在深夜被巨大的声响惊醒,在录音间与青年一遍遍描述她所听到的声音时,忽想起禅家有个说法:我们无法知道“盐”的真正味道。每个人只是尝到了当下的那个咸味,但它的味道是否与其他人的一样,我们无从知晓。那些“自知”的过程一旦要同另一个人描述,“走形”是必然。而影片妙的是用“寻音”的方式,向观众形象地展示了:言说者与反馈者对...

咬文嚼字 202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