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
媒体在日常写稿中,难免遇到桃色新闻这类敏感题材,尤其是金融圈,各种花边、绯闻层出不穷。媒体在报道的同时如何规避法律风险,最近,深圳市龙岗区的一份判决书,为行业提供了一个从法律层面探讨如何免责的样本。几位媒体人告诉传媒见闻,5年前,他们因为报道了西南证券前首席胡华如骚扰实习生的事件而被当事人胡华如起诉,日前该案已有判决结果:在自己都未出...
以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厚重,去奖励一篇寥寥238字的微博评论,是否突兀,是否意外?评奖,是一种导向,这个奖,是在表彰中国妇女报敢碰热点,敢亮态度,旗帜鲜明回应公众关切,在突发公共事件面前不失语的媒体立场。选择微博连续发声,“娘家人”直面“最热”舆论场。“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唐山烧...
报道企业与企业家,是媒体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媒体社会责任所在。企业家话题一直以来就是持续吸引眼球的热点亮点,无数企业人物如群星腾空闪耀,媒体功不可没。不过,企业发展有好有坏,企业家结局有成有败,媒体如何选择颇费思量。通常,锦上添花者多,墙倒众人推者亦多。能否跳出“添花”与“添堵”、“捧杀”与“棒杀”的对立思维,从成功与失败中探讨规律、...
11月6日,第33届中国新闻奖正式公布,青海省海东市循化县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的《锦绣山河看变化》获重大主题报道三等奖,也是唯一一个获得重大主题报道的县级媒体作品。消息传来,《锦绣山河看变化》团队负责人马忠明和同事们都激动不已——重大主题报道向来是中央媒体和省级媒体的主战场,对于多是基层新闻,技术、人才有限的县级融媒体中心来说,能突出...
2022年6月29日,河北日报推出言论栏目“冀言”,迄今已推出40多篇文章,不少作品阅读量达100万+,反响热烈。其中一篇评论《不说大话空话,说实话管用的话》在网络各平台总阅读量逾300万,并荣获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论类二等奖。如何将主流媒体评论常写的话题写出新意?没有华丽辞藻,没有修辞炫技,怎样才能脱颖而出?今天,传媒茶话会推出中国...
紧紧围绕“三区建设”“四新任务”“五大战略”“六新六特六优”产业等自治区重大战略和中心任务,着力挖掘、总结、提炼具有宁夏特点的典型做法和亮点经验,组织策划报送《以先行区建设为牵引,奋力谱写新时代“黄河故事”宁夏篇章》《宁夏高质量推进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倾力打造“世界葡萄酒之都”》《宁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
公文结尾如何实现漂亮收尾?语文学家夏丏尊给出了标准答案:“结尾是文章完了的地方,但结尾最忌的却是真个完了。要文字虽完了而意义还没有尽,使读者好像嚼橄榄,已经咽了下去而嘴里还有余味;又好像听音乐,已经到了末拍而耳朵里还有余音,那才是好的结尾。”夏丏尊先生提倡的结尾方式,也是常说的“豹尾”,它应当具备理思路、定目标、激斗志、展未来、表决心...
年关临近,很多小伙伴咨询述职述廉报告有关问题。其实,有关述职述廉报告前面给大家介绍了很多,比如《述职报告其实没那么难写,无非就写这三方面》《个人述职报告写“出彩”要把握好“三个维度”》《个人述职报告怎样才能“带劲”》等,大家感兴趣的可以查阅前往查阅。由于近期撰写述职述廉报告是一项重要任务,这里再给大家盘点一下有关内容,希望能帮到大家。...
昨天,有一网友给我发私信,问如何写表态发言呢?今天呢,就具体给大家介绍一下,表态发言往往都是在比较重要的场合举行,要么是动员会、要么是推进会,或是巡察反馈会,这种场合作表态发言要“出彩”才能展现领导水平,给领导加分。那么,表态发言如何才能写“出彩”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三字诀:“准、短、实”。1.“准”,就是定位要准。俗话说得好,“方向不...
“稿件中常见这样的错误用法。”查了下,这句话小编在2005年说过。且几乎所有词典都说“凯旋而归”是错误的用法。但都抵不住这错误用法越来越成为主流。中文编辑校对网的受众面较窄,但还算专业。即便如此,小编估计也有30%以上认为凯旋而归是正确用法,另有30%知道是错误用法但不去改因担心作者误解改错了。还有10%读者可能认为,现在这种用法,不...
大家都知道,"迎合"这个词在中文语境中往往带有一定的贬义。它通常用来描述一个人或行为,通过迎合他人的意见或需求,而失去独立性或原则。这种迎合可能是出于讨好、谄媚或为了取悦他人,而非真实表达个体的真实想法或态度。因此,一般来说...
2015年以来,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卫视先后创办“生命缘”“向前一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你喝彩”等新闻栏目,8年时间获得12次中国新闻奖,包括一等奖六次。“生命缘”六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其中四次是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向前一步”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均为一等奖;“我为群众办实事”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在明星、综艺、流量的卫视大战中,北...
随着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5G、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的传播方式、传播格局、传媒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如何建设与全媒体时代相适应的新型主流媒体,形成与奋进新征程相一致的主流舆论强势,是当下媒体共同的思考和探索。江西日报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重要讲话精神、关于优化营商环境重要讲...
第33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奖评选揭晓,共有6件作品荣获一等奖,其中央媒体5件,地方媒体1件,新华日报社国际传播融媒作品《HomeStoryinJiangsu(“家”在江苏)》,是唯一获此殊荣的地方媒体作品,位列第五。此前,该作品入选中国记协“党的二十大报道融创精品十大案例”,也是地方媒体国际传播唯一入选作品。地方媒体作品缘何能够跻身精...
乡村振兴故事,是中国内外宣的主要内容之一。新时代,记者需要讲述什么样的乡村振兴故事?2021年,《内蒙古日报》开设乡村振兴专版,该版设置“沃土·新力量”“微评”“播报”“心声”“新景”“一线”等栏目,展现全区及地方盟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进展和成就。2022年1月1日,乡村振兴版全新改版,重新设置“振兴·新作为”“点赞·新气象”“风...
真实、客观、准确是新闻报道的根本遵循。如果说真实、客观主要由记者实现,那么,准确无疑需要检校人员助力达成。检校人员的工作能力、水平直接影响最后把关的检校工作质量和媒体公信力的实现。此外,各级各类新闻奖的评选,都会把差错作为重要参考评价项,不少参评作品因差错而憾失奖项。怎样做才能达到准确呢?笔者从事编辑、检校工作十几年,根据以往的经验和...
近年来,新华社每年年初都精心组织推出一篇“治国理政纪实”重点通讯,围绕一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进行全景式展现,已成为新华社时政报道的一大品牌。党的二十大前推出的“治国理政纪实”,要将新时代10年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辉煌篇章浓缩...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因此,关于耕地的报道,我们从未停止过。相比之下,以前的报道只能算“小打小闹”,这次的《耕地问题调查》产业(行业)深度调研报道就显得十分“厚重”。一方面,“耕地”这个话题分量很重,也很敏感。社长兼总编辑郑庆东同志布置这个...
金字招牌不是一天铸就的。“任理轩”是人民日报理论宣传的谐音,也是一大品牌。这个品牌是人民日报社理论部众多编辑经过多年打磨积累形成的。近几年来,“任理轩”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重大主题宣传、重要思想阐释、重要舆论引导,都会出现任理轩的身影。这次获得中国新闻奖评论一等奖的《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就是一篇由人民日报社理论部...